探析影响跳远助跑速度与节奏的因素

2011-04-25 06:07李金生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年7期
关键词:步频步长节奏

李金生

(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江苏 215000)

1、前言

现代跳远理论研究表明,在所有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中,助跑速度的作用已大于70%,而助跑节奏是完成助跑过程中动作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的合理配合,直接影响到助跑速度的发挥和起跑的准确。为进一步认识助跑节奏、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的关系,试图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男子跳远助跑速度与节奏的分析,找出异同点,为跳远教学训练提供参考意见。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国内外高水平跳远运动员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收集了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技术的有关运动学参数。

2.2.2、比较法:

对国内外优秀男子运动员的有关技术参数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影响跳远助跑速度与节奏的因素。

3、研究结果与分析

近年来我国跳远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有所缩小,主要是助跑速度有了很大突破,但在高速助跑中要求跳的起来是较为困难的。这就要求在长时间的训练中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助跑节奏,使助跑与起跳结合的更连贯,尽可能减少起跳前的速度损失,提高速度利用率(所谓助跑节奏指的是助跑每一步具有的时空特征,它直接影响着助跑每一步的步长和步频,从而影响助跑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所以要想获得更好的跳远成绩,必须着重助跑节奏在动作形式上所表现出的速度与步长、步频变化二个方面。

3.1、助跑——跳远成功的关键

跳远助跑是为了创造高的水平速度,以获得最大的腾起初速度。跳远运动员的任务是通过助跑达到较高的水平速度,经过合理起跳在适宜腾起角的条件下,把它变为与之尽量接近的腾起初速度。从这个意义上讲,跳远速度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多取决于助跑是丝毫不为过的,而速度则是助跑的灵魂所在,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快,相对所取得的起跳的冲力和爆发力也就越大。因此,运用最大速度控制助跑节奏是成功的诀窍。

3.1.1、绝对速度是助跑速度的基础

速度是每个跳远运动员应具备的基础素质能力,是取得优胜成绩的前提。提高跑速和掌握快速助跑的节奏是跳远的基础。绝对速度即平跑最高速度,通常用运动员的100米速度或30米行进间跑的速度来衡量。目前我国跳远运动员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绝对速度水平偏低。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运动员由于绝对速度差,形成了助跑最后10米的速度,助跑利用率及跳远成绩等方面的差距和问题。(见表1)

表1: 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与数据对照表

从表1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中国跳远远动员存在着两个问题:a.尽管助跑速度利用率高,但由于绝对速度偏低,助跑最后10米速度仍大大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b.由于平均助跑速度利用率已达到98.45%,造成起跳准备不充分。

通过上述对照分析可以得出:中国跳远运动员必须注意绝对速度的训练,在提高绝对速度的水平基础上,才能获得理想的助跑速度,为跑跳结合的技术和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意识到绝对速度的提高是我国跳远水平取得进一步突破的关键。

3.1.2、助跑距离是制约助跑速度的基本因素

助跑速度是决定腾起初速度大小的重要条件,而助跑距离又是决定助跑速度大小的重要因素。适合运动员特点的助跑距离是获得理想助跑速度和保证准确,快速,有力起跳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助跑距离长些在助跑结束时达到的跑速相对就快些。这是因为运动员用最大努力加速时,也即达到最高速度时已是在50-60米处。通过研究表明,男子短跑运动员自起跑开始到55米才能到达最高跑速。倒如:我国运动员黄庚,他在百米跑中自起跑到50-60米处才能达到最高跑速,而世界级选手刘易斯在70-80米处才达到全程最高速度。从近几年的统计材料来看,优秀运动员的助跑距离均有所延长。助跑距离的延长有的是通过直接增加助跑的步数的方式获得,有的是通过改变起动方式获得。最终的目的都是在保持最高跑速中快速进入起跳。世界级选手鲍威尔在创造8.95米跳远世界新纪录时,就是采用了行进间起动的助跑方式:先4大步,接着再跑22步的助跑方式,这样他的助跑距离就达到了50.64米。但考虑到,跳远应在助跑发挥最高速度时,保持这个速度起跳,助跑距离的长短要依据运动员发挥速度的情况而定。也即与运动员跑的能力有关。跑的能力强,其助跑距离就应较长,因为他的最高速度出现的比较晚。若运动员跑的能力较差,又采用了太长距离的助跑时,就会在起跳前就已经达到了最高跑速,在起跳前最后几步速度就已经减慢下来,大大减小了助跑速度利用率;但当助跑距离太短时,又因没有充分发挥速度的潜力,起跳时速度没有达到最高速度,而导致动作技术的变形。在确定助跑距离时,还要考虑到运动员助跑的最高速度受到起跳板,起跳条件的影响,一般很难达到本人100米最高速度。俄罗斯教练波波夫曾通过运动员40米和100米的成绩进行合理评估测定助跑距离。(见表2)

表2: 俄罗斯运动员40米和100米成绩表

表2数据只是进行客观评估的指标,实际助跑距离的长短还是应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发挥速度的能力而言。一般来说,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水平越高,助跑距离越长。衡量距离合适与否的标准是运动员能否在这段距离中充分发挥出个人的速度水平。因此,助跑的距离应随运动员成绩水平和素质能力,特别是速度水平的提高而相应变化。

3.1.3、符合以速度为核心的现代跳远技术

首先我们要再次强调用影响跳远成绩的决定因素是起跳前的助跑速度和起跳离地瞬间人体的腾起初速度(v0=vx平方加vy平方开根号,vy是起跳过程中缓冲-蹬伸动作所产生的垂直速度,vx是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水平分速度),因此,在最高跑速中完成起跳已成为现代跳远技术的核心技术。

美国人埃克认为:提高0.1米每秒的腾起初速度,跳远成绩将增加9.5cm。前苏联国家队跳远教练克列耶尔认为:跳远运动员的技术是在高速度跑中完成起跳,每损耗0.1米每秒的速度时,跳远成绩将下降10-20cm,这正负0.1米每秒的速度值对比,对运动成绩影响的反差多么明显。可见,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起跳就能有效地利用水平速度。因此,水平速度利用率就成了我们衡量评估起跳技术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运动实践中,优秀的跳远运动员大都是短跑好手,前面已倒举过如刘易斯、鲍威尔等。跳远的关键技术——起跳是在行进间完成的。我们观看技术录像,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起跳十分接近于跑的动作,给人一种跑在延续的感觉.这种助跑与起跳衔接紧密的近似于跑步式的起跳,助跑平稳,节奏明显,最后几步身体重心的起伏不大,能自然地转入起跳,丝毫看不到有“速度断层”的出现。

由前苏联的世界著名田径理论家为首的十八位教授专家编写的苏联体育学院“田径教科书”中也明确写到:“类似跑步动作进行起跳腿的着地,即腿从上向下再向后的动作着地,是现代起跳的特征,这一落地技术的实质是有助于减小起跳的水平速度损耗。”现代起跳技术认为,助跑到上板,在动作形式中不应出现显著变化,起跳前能保持跑的动作结构和放松,正是高水平跳远技术的主要特征。从表3中可看出我国优秀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着差距。

表3: 优秀跳远运动员专项成绩、助跑速度、腾起初速度vx值

我们所提倡的合理用力的强而有力的起跳,是必须在尽量保持水平速度的条件下进行的,是必须在围绕着尽量利用水平速度的中心下进行的。我国跳远教练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从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各方面素质技术比较中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概括出了我国优秀运动员需努力的方面:主要是抓好“快速助跑下向前起跳的能力”。抓住起跳是助跑的继续这一点,在技术上要求助跑快,摆动快,起跳快,特别强调起跳前5米的助跑要快而放松。相信在这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我国运动员能在高速助跑中正确的完成放脚,缓冲动作技术。我国的跳远水平又将越上一个新台阶。

3.2、最后几步助跑节奏是制约助跑速度的基本因素

良好的助跑节奏是提高助跑速度的关键,也是改善跑跳结合技术和能力的重要因素。从最快速度点到助跑速度上倒数第三步为保持速度阶段,主要任务是保持已获得的最大可控速度,为攻板做好准备。这一阶段运动员往往为起跳做过多的意识上,动作上的准备调整,刻意用力起跳故然能使起跳动作明显而有力,但是我们应看到,由于最后几步节奏有意调整所导致水平速度严重下降的损失,而后不管录用什么样的有效运动都弥补不了的。而合理的近似乎跑不式的起跳。最后几步平稳快速,减少了由于过多准备起跳而造成的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使之能够在“不失控到动作能力的高速”下进行起跳。

3.2.1、最后4-6步助跑节奏

表4: 助跑速度与最后6步的步幅、步频关系

在现代助跑技术及世界优秀运动员所录用的主要两种技术。一种是最后几步步长相对缩短,步频明显加快形成一种快速进入起跳的助跑技术节奏;另一种是步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加快步频,形成快速上板的技术。目前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大都采用后一种技术。最后4-6步(约12米)助跑为助跑的准备起跳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在于通过改变动作结构为起跳创造最佳可能的条件。特别是最后2-4步的步长比倒发生变化传统理论认为应为(中、大、小)如鲍威尔跳8.95半步长变化为2.36米、2.42米、2.52米、2.25米,刘易斯跳8.91半步长变化为2.63米、2.50米、2.67米和2.39米。系统的查看苏联教练波波夫登记的全程助跑和最后6步时间和距离(见表4)就可以客观地评估在这些段达到地平均速度。

从表4中可以看出,步长无论是2米还是2.5米,都能达到10米每秒的速度,那么当用2米的步幅时,步频就是5步每秒,用2.5米步幅时,步频相应地则为4步每秒。步幅在2.2-2.5米之间,步频在4.3-4.5步每秒之间,可以看出步频和步幅两者之间的比倒关系,与此相对应的起跳前最后6步能用的时间改为1.36-1.40秒,如果超过这一范围,那么步频就太大或是步频太快,特别是在起跳前最后6步,常会伴有减速的现象。

3.2.2、倒二步时助跑速度的影响

对运动员而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知道自己能够发挥出最大助跑速度的步幅和步频的适宜范围,同时结合自身的特点,努力形成自己适宜的有效助跑节奏。助跑最后2步的攻板防段即起跳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加快攻板速度,完成起跳准备。放脚起跳动作的快慢,直接影响到腾起初速度的大小。为了能在高速助跑情况下尽快完成放脚起跳动作。目前世界上大多数优秀运动员采用了倒二步大于倒一步的助跑节奏。(见表5)

表5: 国外优秀运动员倒二步步长参数

从表5中可以看到,黄庚、陈静、鲍威尔、刘易斯都用了倒数第二步大,倒数第一步小的助跑节奏,这种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变化,尤其是最后一步步长的缩短,既加快了放脚动作的速度,也缩短了着地点与身体重心投影点的距离。同时,还有利于使身体重心尽快移过支点,以便最终达到保持原助跑速度快速放脚起跳的目的。当然,这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模式。从表5中还可以看到比蒙在创造8.90米世界纪录时,其最后两步的步长分别为2.40米、2.57米,但仍然做到了快速放脚起跳,所以说每个运动员都要结合个人特点,在步频与步长的最佳组合下,努力的正确合理的助跑节奏跑出最高速度,而不是追求统一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个人成绩的顶峰。

4.结论与建议

4.1、绝对速度是跳远运动的基础,也是阻碍跳远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所以,当前我国的跳远训练应确立提高绝对速度,带动跳远训练的指导思想。

4.2、利用运动员最快速度点和保持最快速度的能力,确定符合运动员特点的助跑距离与助跑节奏。

4.3、解决好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技术是提高我国男子跳远运动水平的关键。因此,需重视助跑节奏的作用,以确保在最高助跑速度中进入起跳。

[1]王跃新译.如何提高跳跃项目的助跑速度和准确性.世界田径.1996.(36).

[2]黄金炳.速度在跳远中的作用.田径指南,1997.(6): 4-7.

[3]冯树勇.参加世锦赛总结.田径指南,1996,(1): 27-28.

[4]杜利军译.俄罗斯专家跳远助跑训练.田径,1996,(1): 30-33.

[5]姜孟春.跳远运动中的速度研究.体育科学,1997.(1): 44-47.

猜你喜欢
步频步长节奏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BFGS与DFP拟牛顿法的比较研究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的智能手机用步长估计模型
苏炳添60米跑全程节奏研究
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
博尔特百米全程节奏的跟踪研究
YOUNG·节奏
基于动态步长的无人机三维实时航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