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庆
(长安大学 陕西 710064)
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设施相建设相对比较完善,西安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中心城市,是一座文化、科技、教育为中心的古城,拥有数量多、质量高、类型全的各类高校。目前,高等院校数目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三,民办高等院校规模居全国第一。体育场馆也有一定的数量和规模。但是由于西安市常住人口数量已经达到846.78万人,在人口锻炼场地比例上相差甚远,所以,场馆设施的资源相对较为欠缺。此外,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还处于摸索阶段,开放不是简单的打开校门,在管理和利用率上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因此,本文选择了其中六所院校对外开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西安市各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为其长远发展提供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本文是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大学、以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六所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情况为研究对象。学校的类型涉及有理工类、师范类、综合类院校,基本能够代表西安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现状。(以上简称交大、西大、师大、文理、长大、建大)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查阅有关高校体育场馆的文章100多篇,从长安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中国学位论文网、博硕士学士论文数据库等电子资料查阅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找出与本课题有用的资料并借鉴。通过对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及西安文理学院这六所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就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走访了各高校的体育场馆各相关负责人及部分场馆利用人群。采用 EXCEL软件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表1),这六所院校共拥有1316块体育场地,其中室内体育场地有212块,室外体育场有1104块。室外体育场所羽毛球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都比较健全,室内体育场馆也拥有一定的数量,具备对外开放的资源条件。其中,乒乓球场地最多,有710块,以室外球台为主。主要是因为乒乓球属于国球,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是开展全民健身的重要运动项目。其次,羽毛球场地有253块。室外场地居多,羽毛球是今年来的一项新兴项目,运动量适中,是现代大学生和校外健身人群的主要项目。再者,篮球场地有146地块。篮球是集体项目,参与人数多,也是中国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各高校场地均比较充足。因此,从调查结果来看,西安市各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及广大群众的需求,但在对外开放利用上,还需采取一定的管理模式。
3.2.1、西安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对象、时间与收费情况
通过访谈与实地考察,对西安这6所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对象、时间与收费情况的统计,如表2:
从表2、表3可知,西安市这六所高校开放的对象是:本校师生和社会群体。主要是面对本校师生开放,解决他们的体育教学和健身问题。在双休日、节假日期间,各学校会接受一些社会团体或者企业举办的各类比赛与趣味活动。如:长安大学在双休日出租田径场使用权,为社团或企提供相应活动与比赛的场地。并且要求所在学校的师生参与组织与管理,既满足了社会人员的运动需要,同时给在校相关专业的师生提供了专业展示和与社会锻炼的机会。寒暑假期间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学校中,室内体育场馆均为有偿开放,主要有游泳、羽毛球、篮球等项目,且是全天开放的。例如,长安大学、西北大学的游泳池、体育馆。
在收费上,室外场地以免费为主,适应周围人群锻炼的需要。室内场馆收取一定的费用,主要是用于对场馆的管理和维修。室内场地收费根据场地质地不同收费差异。由于工作时间的影响,体育消费人群集中在晚上,以中青年为主。据调查,西安市各大体育俱乐部场地收费较高,按时段计算,晚上六点至九点,费用最高。高校体育场馆的收费(全天)规定不变,所以,高校体育场馆的消费人群有可能继续增长。另外,在不同高校新老校区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也存在有一定的差距。
3.2.2、西安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目的
通过对西安这六所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目的调查表明,高校体育场馆对广大学生、教职工、社会个人以及社会团体的开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更多的公众提供健身场所,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增强体制。为了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并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其次,各高校对本校学生和教职工的开放以体
育健身服务为主,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对于社会个人以及社会团体的开放不仅追求的是社会效益还有经济效益。最后,还有一部分高校对外开放追求的是经济效益,以营利为目的,收取一定的费用,对场馆的维修及更新有更多的资金,更好的向社会开放。
表1: 西安市六所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现状
表2: 西安市六所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对象、时间与收费情况
表3: 西安市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特殊情况一览表
3.2.3、西安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新形势下社会化开放的模式有学校自主管理、政府管理、学校的社区管理以及青少年健身俱乐部管理。调查发现,西安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主体是学校自己管理,即由学校内部的体育系(部)或者专门的体育场地管理部门,例如,体育系、体育监督委员会等实施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与维修以及在运营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管理模式是由学校自己管理,其盈利的资金主要用于体育管理人员的补贴和场馆的维护。剩余的资金一部分上交给学校,一部分归体育场馆所有。西北大学最初是由体育部的老师在管理,但是由于内部的矛盾,之后有学校进行资金的统一管理,即交由学校自主管理。但是目前这样的管理模式已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例如:西安交通大学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是由学校授权于公司管理,公司对场馆进行承包,校方作为租贷方每年从承包方收取一定的费用。如,西安交通大学的思源体育场馆每年从承包方那里收取一定的费用(30万),体育场地的维修。
3.3.1、西安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不高
高校运动场馆资源主要是用于本校的体育教学和训练,其次是满足学校内部各社团组织的赛事活动。教学和训练集中在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8小时;各社团组织的各项赛事都是利用课余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根据调查,在所有的场馆开放中,由于受地理位置和天气因素的影响,室外场地较室内利用率低。其中,利用率最低时期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场馆资源(暑期除游泳池以外)几乎都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有必要在寒暑假等休息日全面进行对外开放与利用。
3.3.2、西安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水平较低
西安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水平不高,首先,学校领导对体育场馆利用的重视度不强。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各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规章和制度都以书面的形式明文列出,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所起的指导作用不明显,实施的力度不够。各高校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确定都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各高校之间没有交流,不能将好的经验传递。在管理职责的划分上不明确,各高校对管理人员的职责、任务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管理上,各高校要采取适合开放的管理模式,要拥有一批专业的管理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和制度,管理人员的职责划分要明确,对突发事件的预测性要高。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的自我补偿、自我更新的水平,形成以体养体和公益化的有机并存,这是新时期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引进培养管理人才,建立高校体育场馆专业化管理机制。
3.3.3、高校体育场馆资金不充裕
高校体育场馆的资金因所属高校的性质不同,资金的投入也是有差别的。211及985的高校体育场馆的资金大部分都是由国家投入的,少部分资金是社会捐助的,资金相对比较充裕。而对于其他属性的高校体育场馆的资金相对较少,必然会有一定的磨损和损坏,维修和保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资金充足的学校对外开放的场地多、时间长,而资金不富裕的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就会有限,有的就会不对外开放,这就造成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率低。
3.3.4、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设施的完善
西安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过程中,有偿开放的高校体育场馆的工作人员只管开票收钱,训练与健身没有专业的指导老师,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热情。另外,消费者运动时场地卫生不干净、器材的不完整、没有专业的医疗服务人员,影响消费者的参与的积极性。在运动中由于体内大量的散热,机体缺乏水分,需要补水,但是却没有引用水。
除此之外,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安全问题更是尤为重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安全问题有两方面的,一方面是治安问题,学校的治安情况是影响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面向社会开放的最重要因素。由于外来人员的身份不一,素质高低参差不齐,一些人损坏学校设施、财物、破坏绿化环境等。同时,车辆进入校园会带来交通管理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安全事故责任问题,运动中的安全问题存在隐患,对外开放过程中,特别是有偿开放,如出现安全问题,责任无人承担,学校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需要面对的问题。安全事故的责任纠纷处理令学校担忧,需要法律法规来支撑。在调查中发现,特别是夏季游泳馆的有偿开放,安全隐患较大,最容易出现状况。这就需要有相关的制度、法律法规来规范问责。
西安市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比较完善,基本满足国家教育部规定生均4.7平方米的要求,并且都做到了部分或者全部对外开放。但是对外开放还不成熟,以部分对外开放为主,开放对象主要是本校师生,更有甚者仅对本校的特招生或者体育系学生开放,开放对象不同,开放的时间不同、收费的情况也不相同,没有真正意义的向社会开放。其次,西安高校的新校区的地理位置较偏,远离交通主干道,影响到场馆的充分利用。第三,管理模式比较单一,要实现多种模式并存,适应社会对高校体育场馆提出的要求。第四,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会增加场馆的破损度,场馆的维修资金将加大,高校应该提高资金的来源。此外,重视安全隐患,且在安全处理措施上不断完善。最后,要求在场馆开放利用中,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自身素质,完善服务体系。从体育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为他们创造安全、健康、快乐的健身与运动环境,注重运动者各种消费需求,特别是水源和运动饮品、器材的提供等,同时可以增加部分资金的补充。
[1]西安年鉴[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3.
[2]王和红.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研究[N].科技创新导报,2010.299(02).21-24.
[3]黄文仁,骆映.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机遇及其面临的困难[J].体育与科学,2001,22 4: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