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利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2011-04-25 01:31
中国水利 2011年5期
关键词:水利文化遗产旅游

汪 健

(浙江省杭州市城郊河道管理处,310014,杭州)

一、水利文化旅游的内涵和资源类型

水利文化旅游是以展示和宣扬与水相关的文化、历史、建筑、艺术、风俗、语言、宗教、科技等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并以此吸引游客的一种旅游形式。从旅游产品开发的角度来看,是指对一定区域内承载着水文化思想和内涵的水工程、水文明、水哲学、水艺术、水风俗、水景观等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资源进行发掘、整理、保护和开发,并作为旅游产品提供给旅游者的行为。

水利文化旅游资源是水利文化旅游的具体对象和行为载体,根据我国水文化的形式和特点,可以将水利文化旅游资源分为五种基本类型。①水域(地域)文化资源。一些江、河、湖、溪、湿地等水域在历经人类长期的治理后,形成了独特的水域或者地域文化特征,如长江文化、黄河文化。②历史文化资源。人类与水的活动当中产生和留存的历史古迹、建筑、文学、艺术、风俗等文化资源。一些与水相关的历史古迹,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起源,著名的有跨湖桥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等。历史建筑包括至今保存较好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亭、台、楼、塔、桥、堰、坝、堤、闸、井、泉等,著名的有赵州桥、苏堤、虎跑泉等。文学方面,如西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集聚之地,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不仅是对西湖美景的描写,更是西湖文化的代名词。风俗则有各地与水相关的民俗风情,如京杭运河不仅发挥着经贸往来的功能,也是重要的社会集聚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在建筑、餐饮、戏曲等方面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俗特色。③景观艺术资源。具有特定风格的景观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和流传将形成独特的文化特征,如苏杭地区秀美的风景园林十分注重水景观艺术,景在水中,水景交融,给人以独特的享受,既是景观艺术成果,也是文化成果。水乡小镇是江南地区过去典型的社会城镇形态,体现出江南人民喜好沿河而居、与水相邻的生活理念,这不仅是一种景观艺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④科技经济资源。古代水利工程设施体现了古代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如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当代水利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水利到现代水利的过渡,治水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水利科技突飞猛进,水利现代化、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成为当代水利发展新的特征。长江三峡工程不仅是水利科技发展的代表,同时也被列入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⑤水利工程设施资源。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一些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具有重要文化象征的水利工程设施,虽然经历的时间比较短暂,但社会影响力大,有的甚至已经成为区域文化的重要内容,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二、我国水利文化旅游的现状特点

1.我国水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刻,资源丰富

水文化是水利文化旅游的核心要素,传承千年、底蕴深厚的水文化是水利文化旅游繁荣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水文化揭示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水文化也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治水先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水文化遗产。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水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作为我国文明的发祥地有着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水文化特征。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都是著名的历史文化,也是我国水文明的起源。江南地区水系发达,自古以来文化兴盛,西湖以其独特的风景和文化特质吸引了天下文人集聚,流传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成为文化旅游的典范。“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国人心中一直都有着强烈的恋水情节,市镇多围绕河湖而建,人民生活多沿河而居,人文地理因水而源,经济社会因水而兴。江南水乡小镇通常以河流为中心轴线发展而来,“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体现出独特的文化风情,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乌镇、周庄、南浔等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丰富的水利文化旅游资源为发展水利文化旅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总体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2.水利文化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不断提升。据统计,2010年全国旅游业收入达到1.57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21.7%,远高于GDP增幅。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全民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重视和需求不断增长。从旅游者年龄结构来看,中年和青少年适应自然生态旅游,而文化旅游则老少皆宜。文化旅游具有体验性和互动性特点,通过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的展示和宣传,可以促进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文化、历史、艺术、风俗、语言、宗教等进行学习探索和获取知识,逐渐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欢。相比单一的自然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建设还具有社会影响力大、投资少、工期短、效益高的特点。因此,文化旅游必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同样,水利文化旅游的发展空间也十分广阔,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3.政策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水利部1997年制定了 《水利旅游区管理办法 (试行)》,2004年修订出台了《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等相关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水利旅游业的发展。但综观几年来的实践,在推进水利旅游特别是文化旅游的政策制定及保障上仍需进一步加强。一是缺乏配套的政策保障体系。目前管理部门尚未对水利文化旅游的发展态势形成充分的认识,没有把水利文化旅游作为水利旅游的重要形式和内容进行相关政策的制订和配套。国家现行的主要政策当中,水利文化旅游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只是作为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当中的组成部分,并且所占的比重远远低于自然生态环境相关标准,反映出对水利文化旅游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水利旅游当前发展的重点仍然停留在水利生态旅游方面,自然景观仍然是旅游服务的主要内容。二是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体系。目前水利行业政策体系当中仍然没有对水文化以及水利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并建立起相适应的评价标准体系,制约了水利文化旅游的规范化发展。一些地方因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和不科学的开发建设,从而造成水文化资源的浪费,甚至导致部分水文化遗产设施受到破坏和损毁。三是工作体制和机制有待建立健全。水利行业还没有建立水文化以及有关文化旅游的宣传推广工作机制和体制,没有统一制订相关的方针政策,以此促进水利文化旅游事业的规范化发展。

4.市场化推进力度不大

受传统水利观念的影响,过去水利行业“重建设、轻服务”的思想仍然存在,水利旅游作为第三产业虽迈出了步伐,但未成气候,特别是文化旅游开发的程度还比较低。从事水利旅游产品开发建设相关的企业数量、规模、投资力度都比较小,缺乏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产品,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据初步统计,至2010年年底水利部已经批准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423处,但以突出文化为主题的水利风景区寥寥无几。

三、推进水利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1.培育文化旅游发展的社会基础

文化战略是我国除政治、经济之外的第三大战略,积极推广水文化,做好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包括水文化的宣传和传播,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发展水利文化旅游是实现我国优秀水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加强宣传,提升水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文化的繁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开展长期的宣传教育活动,使水文化作为我国灿烂文化体系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受到国内外人民的喜爱。其次,制订专项规划,推进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各地要注重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把水文化遗产列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制订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促进水文化遗产保护的规范化、制度化。在城市建设中要按照专项规划要求,进行科学系统的保护和开发,不得对水文化遗产进行破坏、拆除。科学、适度的开发有利于水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同时让水文化得到更好的展示和回归。最后,要注重水文化与现代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水文化通常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城市的母亲河往往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如黄浦江、钱塘江。倡导水文化,符合现代城市有机更新的基本理念。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当前,推进水利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最为迫切的任务是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订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创造水利文化旅游发展良好的外部条件。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构建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是现代水利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推进水利文化旅游等水利服务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水利事业更加全面、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制订出台有关水文化保护和开发建设的政策制度。根据当前城市建设当中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滞后的实际,水利部门应当会同文物、文化部门制订出台有关水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建设的政策制度,使水文化遗产设施得到更好的保护。二是制订出台有关推进水利文化旅游发展的政策制度。一方面要对原有的政策制度进行完善和修订,使之更加符合水利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通过进一步拓展领域,横向联合,会同旅游部门共同制订促进水利旅游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和制度,实现部门之间的协作和跨行业发展,增强政策的适应性和覆盖面。三是制订出台有关促进水利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制度,扶持水利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

3.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产品的开发建设

在推进水利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产品的开发建设上,要注重“一个原则”和“三个结合”。要遵从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基本原则,对重要的水文化遗产尽可能按照历史原貌进行抢救和保护,使水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特色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和展示。第一,应注重与区域的历史文化特色相结合。杭州市区的中河整治中,充分考虑了中河作为南宋市河的历史背景,把中河规划建设成南宋市河风情带,打造出旧时古都的繁华风情。第二,应注重与自然水系及水利设施特点相结合。一些地区在对水乡小镇的保护和开发建设当中,很好地结合了南方平原河网地区河道交错、桥梁众多、船只往来的特点,以水为媒,融河为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题材,特色十分鲜明。如江苏甪直古镇具有江南“桥都”的美称,1 km2的古镇有石桥72座之多。我国新建的大量水利设施不应只体现水利功能要求,还应努力将其建设成文化艺术的精品。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大至一条河流、一片水域,小至一座水坝、一处河埠,设计者都努力做到精雕细刻,实现最佳的效果,目前已经成为杭州旅游的新去处。第三,应注重与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现代水利发展离不开先进科技成果的应用,科技兴水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水利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行管理,都是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先进的水利科技既是水利工程实施的保障,也是当代优秀水文化的集中体现。

4.构建市场机制,推进产业化发展

一是积极探索组建从事水利旅游产品开发建设的优秀企业集团。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已经步入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时代。要促进水利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组建具有一定实力的龙头企业,充分利用丰富的水利旅游资源,实行旅游产品的科学规划和开发建设,推出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并逐步走上品牌化发展道路。二是放宽市场准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靠各级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无法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吸引社会资本从事水利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化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三是实施有效的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督。可以考虑联合旅游部门对水利旅游景区的范围、特色进行界定,对旅游经营事项进行审批把关,对从事水利旅游的相关企业进行有效的行业管理,促进水利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1]丁枢,黄江涛.水利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及开发思路[J].中国水利,2009(2).

[2]肖忠东.我国文化旅游产品的系统开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3]杜淡娟,徐彬,方宇彤.水利旅游市场细分[J].中国水利,2003(6).

[4]张文喜.中国和欧洲文化旅游比较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9).

猜你喜欢
水利文化遗产旅游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