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平
(山西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太原030002)
唐家湾水库枢纽主要由大坝、冲砂泄洪洞、灌溉洞和提水泵站四部分组成,水库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人为地改变了水库原校核洪水位的汛限起调水位,使水库校核标准达到了千年一遇洪水标准。水库旧泄洪洞位于大坝中部0+165.00桩号处,洞身与坝轴正交,洞身为城门洞型,出口为底流消能。新设计的非常泄洪洞(以下简称泄洪洞)位于大坝左侧,为一双孔矩形箱工混凝土结构,全长144.61 m,百年一遇洪水位时,泄量为410.46 m3/s,千年一遇洪水位时,泄量为423.79 m3/s。主要由洞身段、陡槽扩散段、消力池段及海漫段防冲槽段四部分组成。水库运行方式为:百年一遇洪水来临时,由旧泄洪洞泄洪,当洪水位超过百年一遇洪水位时,全部开启非常泄洪洞与旧泄洪洞泄洪。本文主要针对非常泄洪洞的消能效果进行了探讨,通过试验优化了消能设施,提出了高效可行的设计方案,节约了工程成本。
试验采用正态模型制作,按重力相似准则设计,模型制作满足《水工模型试验规程》精度的要求,通过计算比选,选定λL=40,模型各物理量比尺如下:
长度比尺:λH=λL=40
流速比尺:λv=λL1/2=6.32
流量比尺:λQ=λL5/2=10119.29
糙率比尺:λn=λL1/6=1.85
泄洪洞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糙率为np=0.014~0.015,相应模型糙率为nm=0.0075~0.0081,采用聚氯乙烯板和有机玻璃板制作模型,其糙率n=0.0079~0.0085,可满足试验要求。为了方便试验观测,模型侧墙采用有机玻璃板制作。泄洪洞流量用三角堰量测,水位用针型水位计量测,流速用86型直读式微型旋浆测速仪量测。
原方案中消能部分体型布置如图1(图中高程为相对高程,下同),分别设0+169.61为断面一,0+199.61为断面二,0+229.61为断面三,0+244.61为断面四,0+274.61为断面五,修改方案亦同。
图1 原方案布置图
通过施放洪水,泄洪洞断面一(0+169.61)后接扩散段,在0+172.81~0+173.61处左右侧均有脱流现象,两侧水面比中部水面低2.3 m~3.0 m,水体经陡坡在消力池内产生完全淹没水跃,在断面五(0+274.61)坎顶断面左右侧水面高于中间水面约0.6~0.9 m。到0+290.61断面后直至0+305.61断面处水面为中间高两侧低。部分断面的水面高程见表1。
非常泄洪洞断面一上游25 m处断面设计与校核条件时平均流速分别为13.18 m/s、14.87 m/s,扩散段断面二得设计与校核条件下左侧流速分别为12.98 m/s、12.90 m/s,右侧流速分别为12.54 m/s、12.80 m/s,消力池后海漫段局部流速最大可达7.5~8.0 m/s。
表1 原方案泄洪洞水深(单位:m)
针对原方案存在的消能段较长的问题,为了减少消能部分的工程量,进而降低工程造价,修改方案一将扩散段后半部分改为台阶式,从断面二至断面三之间设6阶台阶,每一阶台阶宽5 m,高0.5 m,断面三至断面四为消力池,池深2.25 m。断面四后与原设计海漫相连,修改方案的布置图如图2,测得部分断面水深如表2。
表2 修改一方案泄洪洞水深(单位:m)
经修改后,水流经扩散段的台阶下泄后进入消力池,试验表明,在设计与校核条件下水流在消力池内均可形成完全淹没水跃,消力池后水面衔接平顺。台阶上最大流速可达15.5~16.5 m/s,海漫段局部最大流速达7.5 m/s。经分析,该方案台阶上流速较大,存在台阶产生气蚀破坏的隐患,故将台阶修改为1:10的陡坡,保留最后一阶0.5 m跃坎,其流态及流速分布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两者比较而言,均可达到满意的消能效果,但台阶式施工较为复杂,台阶钢筋混凝土标号需提高,建议采用陡坡加消力池形式,具体布置形式见图3。
图2 台阶式加消力池布置图
图3 陡坡式加消力池布置图
试验表明,非常泄洪洞体型尺寸合理,满足泄洪要求。原设计的非常泄洪洞消能部分布设不尽合理,经试验修改优化后,消力池长度大为减小,消能段长度比原设计缩短30 m,修改后体型为台阶式加消力池与陡坡式加消力池,两者均能满足消能要求,推荐施工较为简单的后一种形式,可降低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