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刚,何春玲,田福运,雷 玲,王官蔚,雷 婷,宋 珺,刘 玲
随着我国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病)发病迅速上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调查了重庆市九龙坡区慢性病的流行状况,旨在为今后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1 调查对象 于2010年4—6月,在九龙坡区15个街道(镇)中对常住居民 (居住1年以上)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现况调查。
1.2 方法
1.2.1 样本量 本次抽样样本数依据现况研究样本量公式:n[其中α取0.05;容许误差 (d)为0.1 p;P=20%(P值依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2009年我国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20%)],计算出本次需要抽取1 600名常住居民进行慢性病患病调查。以每户人口数为3人计算,需抽取534户。在九龙坡区15个街道 (镇)中随机抽取6个街道(镇),每个街道 (镇)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 (乡),每个居委会 (乡)随机抽取50户,共计600户。
1.2.2 抽样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1)第一阶段分层抽样:按经济状况好中差分层,每层内按街道、镇名字母自动排序,计算人口累计数。计算抽样间隔,用全区总人数除以抽样的样本数,即770 577/6=128 429,九龙坡区的样本间隔为128 429;取一张人民币,其编号后5位为21 320;接近与第1编号巴福镇后面的累计数,因此第1编号为第一个样本;将第一个样本随机数加间隔均数,结果接近于第4编号的累计数,确定第4编号九龙镇为第二个样本;用同样方法确定出全部样本。(2)第二阶段随机抽样:将样本街道 (镇)内的所有居委会、村按名字字母顺序自动排序,计算抽样间隔(即村总数/2);取一张人民币,其编号最后一位为随机数,与随机数相同的序号为第一个样本村;按照抽样间隔得到第二个样本村。按照上述抽样原则和步骤,从每个样本街道、镇中抽取两个居委会或村。(3)第三阶段抽取调查户:将各样本居委会、村的住户名单,按照户主名随机排列编号;计算抽样间隔 (住户总数/应抽户数);确定随机数 (使用计算器生成),确定第一个样本住户。用第一样本数加上样本间隔获得随机数,确定第二个样本住户及全部样本住户。经过抽样,确定城市地区为杨家坪街道、谢家湾街道、石坪桥街道;农村地区为巴福镇、九龙镇、西彭镇。
1.2.3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教育、职业,慢性病现患状况及家族史、吸烟、饮酒、体力活动、饮食等,血压、血糖、身高、体质量、腰围采用标准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对调查人员统一培训,统一标准。要求每一个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必须按照工作准则进行调查;并在调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调查质量。培训合格人员入户进行调查,并现场填写调查表。建立调查质量核查制度:包括:(1)现场调查中,在每户询问并记录完毕后,调查员都要对填写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检查,如有疑问应重新询问核实,如有错误要及时改正,有遗漏项目要及时补填;(2)调查指导员对每户的调查表进行核查验收,检查调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发现错漏项时,要求调查员重新询问予以补充更正,认真核实无误后,方可签字验收;(3)设立质量考核小组,在调查过程中抽查调查质量,调查完成后进行复查考核,家庭健康调查的复查考核应在已完成户数中随机抽取5%,观察复核调查与调查结果的符合率;调查质量要求:基本达到质量要求,调查完成率为100.0%,复查与原调查结果的一致率为99.2%。
1.2.4 慢性病诊断标准 居民所患慢性病均经外院或本院确诊。慢性病的诊断标准如下:(1)高血压: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高血压协会 (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制定的标准;(2)糖尿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3)冠心病:采用1979年国际心脏病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 (ISFC/WHO)的诊断标准;(4)慢性胃炎:依据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诊断。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 17.0分类统计,计算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及构成比,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城乡男女居民的分布 1 840名居民中男872名,女968名,城市与农村男女居民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05,见表1)。666户居民家庭平均人口数为2.8人。
2.2 年龄分布 1 840名居民年龄<60岁者1 378人 (占74.9%),≥60岁者462人 (占25.1%)。城市与农村不同年龄居民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15,P>0.05,见表2)。
2.3 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 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前三位为:高血压135例 (7.3%)、糖尿病37例 (2.0%)、慢性胃炎19例 (1.0%,见图1)。
表1 城乡居民性别构成比[n(%)]Table 1 The propor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表2 城乡居民不同年龄构成比[n(%)]Table 2 The composition of ag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图1 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率Figure 1 The morbidity of main chronic non-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residents
2.4 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比较 城市与农村慢性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城市与农村男、女慢性病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3)。
表3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morbidity ofmain chronic non-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residents
2.5 城乡各种慢性病患病率比较 城市与农村居民高血压、冠心病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糖尿病、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4 城乡各种慢性病患病率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morbidity ofmain chronic non-infectious diseases in different regions
2.6 不同年龄居民各种慢性病患病率比较 <60岁与≥60岁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慢性胃炎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5)。
表5 不同年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比较[n(%)]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morbidity ofmain chronic non-infectious disease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区域内患慢性病人群的构成是该地区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1]。慢性病通常为终身性疾患,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而且持续性的医疗费用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目前世界各国、中国各地的公共卫生均面临慢性病负担迅速增加的重大挑战。据WHO估计,2005—2015年中国因慢性病将累计损失5 580亿美元[2]。
本研究结果显示:九龙坡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21.3%,其中城市慢性病患病率为27.0%,农村为16.7%。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农村居民,可能与城市与农村居民生活行为习惯不同有关。高血压患病率为7.3%;其次糖尿病为2.0%;慢性胃炎为1.0%。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威胁着我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引起的死亡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国居民最重要的死因。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但行为和生活方式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这些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包括吸烟、进食高胆固醇食物、摄入过多的钠盐、缺乏运动和心理紧张等[3]。针对该类患者,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以培养居民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患病率≥60岁老年人比<60岁者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大,健康状况逐年下降,多种慢性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4]。慢性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的原因是随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各种机能下降,抵抗力降低,暴露于各种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时间越长。故中老年人群是慢性病的高危人群,也是慢性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由全科医生进行连续性的管理是降低慢性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力保障。我区现已经开展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建立社区慢性病管理干预工作和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的慢性病防治模式[5-6]。通过此次慢性病现况调查可以指导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式。实施三级预防,具体措施体现在:(1)进行慢性病的病因预防: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和患者的慢性病防治知识水平,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加强不良生活方式社区行为干预,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平衡饮食、适度运动、心态平衡、戒烟限酒等;(2)慢性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3)慢性病的既病防残治疗。通过上述措施可减少慢性病带来的危害及降低慢性病发病率,达到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标。
1 周小鹏,蔡艳.慢性病人群构成的调查分析[J].中国病案,2010,19(9):41-43.
2 张璐,孔灵芝.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世界卫生组织报告[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1):1-4.
3 恽红缨.常州市主要慢性病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2(4):72-73.
4 孙颖,李贵朋.潍坊市坊子区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调查及干预措施[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7):83.
5 周芬,孙玉梅.健康管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42-44.
6 王亚东,孔灵芝.慢性病的防治技术和策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