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韬,纪孝良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麻醉科,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舒芬太尼(Sufentanil,Suf)是芬太尼(Fentanyl,Fen)N4位取代的衍生物,其化学和药理作用于1976年首次报道。80年代以来,美欧等国已开始舒芬太尼Suf麻醉的临床研究。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舒芬太尼对u-受体的亲和力更强,它们的结合亲和力与整体中镇痛活性显著相关,能抑制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甚至在体外循环期间仍抑制垂体激素的分泌。舒芬太尼(简称Suf)是一种麻醉性镇痛药,具镇痛效果显著,心血管影响小,麻醉诱导迅速,恢复及时,呼吸抑制轻等特点。本研究是观察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推荐靶浓度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
病人男:女比11:9,年龄(38.9±10.8)岁,身高(162.3±13.7)cm,体重(58.4±12.6)kg,手术时间(284.5±79.1)min。
选择ASA I~II级择期行额颞部肿瘤切除手术病人20例,采用异丙酚、舒芬太尼双通道靶控,在诱导及开颅前期、开颅期、颅内操作期和关颅期舒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0.53ng◦mL-1,0.48ng◦mL-1,0.30ng◦mL-1,0.27ng◦mL-1,异丙酚维持3μ g◦mL-1,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肌松。记录麻醉和手术各时间点SBP、DBP、MAP和 HR,手术各阶段舒芬太尼用量;并观察麻醉恢复时间。
麻醉及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如图1。术中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变化平稳。血压、心率有显著降低(P<0.05)。手术各阶段舒芬太尼的平均用量及计算的平均输注速度见表1。诱导及开颅前期、开颅期、颅内操作期和关颅期舒芬太尼的平均输注速度分别为(0.58±0.17)μ g◦ kg-1◦h-1、(0.45±0.13)μ g◦ kg-1◦ h-1、(0.33±0.10)μ g◦ kg-1◦ h-1、(0.30±0.09)μ g◦kg-1◦h-1。TCI输注舒芬太尼达各靶浓度时间点心率明显降低,P<0.01;血压无明显变化。术后呼吸恢复时间为(9.9±4.8)min,拔管(12.6±6.0)min,呼之睁眼(14.9±7.8)min,定向力恢复(18.5±7.3)min。
图1 麻醉及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表1 手术各阶段舒芬太尼的平均用量及计算的平均输注速度(± s)
表1 手术各阶段舒芬太尼的平均用量及计算的平均输注速度(± s)
舒芬太尼平均用量(μ g)舒芬太尼平均输注速度(μ g◦kg-1◦h-1)术前期 23.9±6.1 0.58±0.09开颅期 31.7±8.3 0.45±0.08颅内期 40.5±10.8 0.33±0.05关颅期 26.3±7.7 0.30±0.003
镇痛不足的患者可能由过量的镇静来抑制,而使镇静药物用药过多,从而导致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波动及苏醒延迟,也增加了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本研究中,尝试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催眠药与镇痛药组成双通道TCI。有研究结果表明,单纯异丙酚麻醉,可以降低刺激前的血压,但并不影响伤害性刺激后的血压和心率的升高幅度;在辅助芬太尼后,任何刺激所引起的体动反应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均可得到抑制。不同的刺激强度需要不同的芬太尼浓度以抑制不良反应。故本研究维持催眠药(异丙酚)的恒定血药浓度3μ g◦mL-1以减少镇痛研究的影响因素。手术各阶段舒芬太尼参考靶浓度以《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异丙酚TCI的基础上,应用强直电刺激—循环反应反馈调节舒芬太尼TCI的研究》的结果,推荐为 95%置信区间上限,诱导至术前期0.53ng◦mL-1、开颅期 0.48ng◦ mL-1、颅内期 0.30ng◦mL-1、关颅期0.27ng◦mL-1。观察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推荐浓度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时发现神经外科手术中诱导至术前期,开颅期,颅内期和关颅期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输注浓度分别设置为 0.53ng◦mL-1、0.48ng◦mL-1、0.30ng◦ mL-1、0.27ng◦mL-1, 同时异丙酚 TCI 3μ g◦mL-1维持麻醉的方案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经过计算得出手术中诱导至术前期,开颅期,颅内期和关颅期舒芬太尼的平均输注速度,可以作为舒芬太尼非靶控静脉持续输注的临床参考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