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扬 王 珂
(1.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州 510050;2.郑州市郑东新区经济发展局,郑州 450008)
当前总部企业集聚发展已成为城市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它由总部基地和总部产业构成的经济形态[1]。总部企业集聚发展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理论的局限,为促进区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其集聚发展受到城市资源、产业条件、市场消费和市场机制的多重影响[2]。郑东新区拥有集聚总部企业发展的优势,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通过多方面促进总部企业集聚发展的高端化、集约化与规模化发展,有利于提升经济竞争力。
企业总部的特性决定了其发展必然要依托人才、技术、信息等知识要素,所以在这些要素密集的大城市自然就成为世界总部企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地。总部选址必须充分考虑综合商务成本、交通环境、客户资源、商务氛围、产业群布局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必然要求有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以及其他服务的支持[3]。因此,并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发展集聚总部企业。世界上知名大企业集团,无不把总部(包括地区分部)选在发达的大城市或中心区域,如纽约、东京、巴黎、伦敦和中国北京等。特别是大城市的中央商务区和具有综合功能的科技园区,并且CBD在大城市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些成为总部企业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4]。
跨国公司战略投资规模扩大以及经营重心转移,形成在全球范围内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以及分公司、子公司、办事处和其他相关机构的网络联结。事实上跨国公司的商业存在,是一个地方总部企业能否快速集聚发展的关键[5]。未来随着各国国际竞争力的继续提升,会产生与强大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在全球进一步的发展布局和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推动了总部企业集聚发展。
中小城市企业总部向大城市迁移,大城市企业生产基地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双向流动”趋势日益明显。大城市一大批制造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在扩张规模过程中,将制造基地外迁移,而保留总部和研发、营销等高端环节。另外,中小城市有不少企业因业务成长,也急需与大城市对接资源,整合力量,提升自身实力,将总部或研发、营销等高端环节向大城市迁移。
从国际一些大都市看,许多大城市在制造业转移能够持续繁荣的背后,实际上是服务业越来越处于经济支撑地位。而这其中总部需求所形成的生产性服务又是中心城市经济中最活跃、最有支撑力的经济主体。现代服务业支撑着总部企业集聚发展,同时总部企业集聚发展也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总部企业集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推动城市经济集约化、高端化、知识化。
(1)初具规模效应。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国内和境外投资步伐不断加快,郑东新区集聚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总部企业,总部企业集聚特征初步显现,总部企业的培育和壮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郑东新区共引进省级重点企业总部37家。总部企业现状客户主要来自于资源型企业,如,主要集聚了河南省优势产业——煤、电、铝等资源型产业,主要的企业有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有色金属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煤炭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煤集团、平煤集团、中铝矿业有限公司、大唐集团公司河南分公司、神火股份、中电电力河南分公司等,在其他第三产业发展领域,已有中国河南省电信分公司、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中外运空运公司河南分公司、黄河旋风国际有限公司等进驻郑东新区。
(2)总部企业集聚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形成。其中2008年新明确进驻的企业总部有10家:鹤壁煤业(集团)公司、郑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河南汇金陆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摩根(郑州)物流港有限公司、台商企业协会、河南天瑞集团、大浪淘沙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南省地方铁路局郑州分局、河南省中部崛起促进会。这些公司的进驻与郑东新区重大建设项目息息相关,如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等现代物流项目和郑州市轻轨建设项目。正在洽谈的企业有中国国电集团河南分公司、商丘商电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台商企业协会、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聚能电力燃料有限公司、中部大观地产等13家企业。截至目前,引进注册资金1000万—5000万企业17家,引进注册资金5000万—1亿元企业2家,引进注册资金超亿元企业4家,共计23家,占年度目标60家的38%;其中:引进各类企业累计在郑东新区注册资金达到19亿元。占年度目标10亿元的190%。
(3)具有高档次的空间载体。以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总部企业空间载体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中央商务区及周边的写字楼累计引进项目70个,其中67个开工建设,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积30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104.6亿元。功能配套的完善将会进一步吸引相当一部分客户,形成配套设施完备、客户群体集中、档次较高、产业协同的局面。
(1)区位交通优势。郑州在我国公路、铁路大动脉和通讯信息网络中占据中枢地位,是东西南北大通道的交汇点,为郑东新区发展总部企业集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郑东新区有京广和陇海铁路、京珠和连霍高速公路、107和310国道在此交汇,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北站和全国最大的铁路零担货物中转站——郑州东站,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立体化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吸引著名企业的区域性总部、分销中心和其他外资企业入驻。
(2)品牌优势。郑东新区的金融、会展、商务、文化中心作用日益明显,在2007年第四届国际金融论坛上采取公开投票方式,结果在北京商务中心区等众多参选中央商务区中,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南京河西中央商务区、重庆解放碑中央商务区、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脱颖而出,同时当选。成为最具投资的CBD的品牌。
(3)经济优势。郑州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居中西部省会城市前列,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正在形成,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此交汇扩散,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不断增强。郑州还是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享有“中国第一市场”之誉,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之一。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企业发展综合实力排名来看,郑东新区所在的郑州位居19位,显示在黄河中游地区,郑州具有较强优势。郑东新区累计建设超50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506亿,开工项目200个以上,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积突破1700万平方米,入住人口22万,招商融资成绩突出,业态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累计引进项目230多个,在东区注册的企业超过600家,先后与30多个国家、地区及全国200多个城市、3000多家企业和单位建立了双向联系。
(4)政策优势。郑东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四大城市新区,产业发展上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见表1)。河南省和郑州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使郑东新区在产业发展上,有强大的行政、信用资源作为后盾。
表1 国内四大新区产业发展比较
郑东新区为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总部引进力度出台了最新的优惠政策如《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郑东新区发展若干规定的通知》(郑政〔2004〕53号),《郑州市郑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鼓励金融机构大型企业总部入驻CBD和兴建星级宾馆优惠办法的通知》(郑东文〔2005〕120号)、《郑州市郑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郑东新区二次招商有关问题的通知》(郑东文[2007]73号文)、2008年出台《郑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郑东新区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的通知》(郑东[2008]19号)等有效地促进企业与资源进入发展。
尽管郑东新区在培育与发展总部企业方面拥有一些优势条件,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总部企业集聚发展。
(1)区域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缺乏有影响力的大企业。虽然郑东新区经济多年保持快速发展,连续五年实现“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奋斗目标,财政收入3.5亿元,经济总量仍然偏小,难以形成对总部企业的吸引力。加上现有企业规模小,其经济辐射能力也仅限于本市和本省地区。这与“拓展郑州发展,带动中原崛起”的功能定位还有距离。
(2)配套服务的支撑力不强,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满足总部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覆盖金融、保险、会展、商贸、航运、物流、旅游、法律、教育培训、中介咨询、公关、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领域。凡是国际化程度高、对公司总部吸引力强的城市,服务业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都在70%以上。从总体上看,郑东新区总部企业集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生产性服务配套服务体系,例如采购、研发、市场推广、技术和管理培训、法律咨询乃至货运代理等,都不适应总部企业集聚要求。郑东新区在战略性人力资源,包括研究开发人才、战略研究人才、资本运作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全球化管理人才等,存在较大不足。
(3)缺乏企业总部落户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郑东新区加大对总部企业集聚发展的力度,但对于总部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总体规划与实施方案还没有建立,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在培育与集聚总部企业的过程中,相继制定了推动总部企业集聚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总部或其分支机构入驻,为总部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对吸引企业总部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加速了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在这四城市的落户。
郑东新区可以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市、区管委会和企业三方共建的积极性,优化总部企业区域布局,突出以高端企业总部相对集中的综合企业总部集聚发展区、企业总部与产业园区紧密结合专业企业总部集聚区等两大类型区的发展,构筑四个规模化、特色化和品牌化的总部企业集聚区,即高端总部企业聚集发展区、高科技企业研发总部集聚发展区、现代物流企业总部集聚发展区和现代制造企业总部集聚发展区,共同构筑郑东新区总部企业集聚发展的新格局。
要建立和强化高效能的政府工作机制,应改变那种一个综合部门牵头,多个相关部门配合而实际上只是一个部门孤立抓,其他部门无事可做的松散型工作机制。强化CBD建设和发展总部企业集聚与扩散职能。要把发展总部企业集聚发展的各项任务指令性地落实到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实行问责制。出台总部企业集聚发展的鼓励政策行动。包括:(1)设立企业总部基地建设基金,如区管委每年安排5000万元财政预算内资金作为引导资金,采取财政贴息或补助方式,主要用于支持工程建设、培育企业总部、引导总部企业间资源整合和改造提升。(2)开展总部的资格认定,如对地区总部一经认定,即颁发认定证书可获得服务经营权。(3)大力营造企业总部集聚的氛围,尽快制定、出台地方性鼓励政策。
组织力量进行全区域大厦功能和使用情况以及在建情况的全面调查,建立楼宇信息档案,分门别类掌握基本情况。要切实弄清楚,特别是在郑东新区现有的大厦中,已入驻的总部企业有多少,正在运作入驻的有多少,现存的发展空间有多少;在在建大厦中,能够用作发展总部的有多少;在拟建大厦中,有多少能建成总部大厦等。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行为,引导和鼓励开发商与总部企业的联系,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层级企业总部的需求,对大厦的布局、功能、配套设施等进行合理的定位和规划引导写字楼总部企业向专业化、高新化方向发展。
设置租金门槛与鼓励政策计划,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同时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引导大厦入驻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努力建设行业集中或相关联、特色鲜明的专业大厦,发挥集群优势,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实现一举双赢,既创建了总部企业发展的环境,又增进了大厦写字楼建设的市场效应和品位的提高。如CBD商务写字楼建成以后,应与一流代理商联手,对外统一招租,设立较高的租金“门槛”,其次在对入驻企业的能级档次上也要有一定要求,而政府在产业政策上加以引导,对于符合总部企业集聚发展方向的引进企业在成本消化上予以相应政策支持。
加大产业培育力度,优化总部企业发展的产业环境。积极顺应企业总部对现代经济的需求,大力发展金融、会计、审计、法律、咨询、培训、邮递、通关、会展、文化娱乐、信息网络等现代服务业,在发展空间和产业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为企业总部特别是跨国企业和国内大集团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国际一流的服务环境。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的功能日益完善,能够为国际知名企业总部提供所需的信息、金融、保险、中介、法律等服务项目。通过对产业培育,进一步优化郑东新区的产业环境,促进产业的优化和发展,为引进优质项目、优质企业总部拓展新的空间。
加大交通路网建设力度,优化总部企业集聚发展的交通环境。加快以路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金水东路拓宽改造、环CBD大道次干道建设,加快CBD中央商务区内外交通系统的优化与整合,提高中央商务区交通运行效率,逐步优化全区交通环境,构建有效衔接中原城市群的交通路网体系。加快郑东新区新客运站周边路网建设,坚持公交优先,优化全区公交布局。
加大政府自身建设力度,优化总部企业集聚发展的政务环境。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体制,理顺职责分工,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建立健全民主化、科学化决策机制,加强绩效管理和目标管理,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加强公务员队伍教育、培训和管理,提高各级干部整体素质,完善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廉洁从政、从严治政、依法行政。
加大政府与企业总部联系力度,优化总部企业集聚发展的市场环境。转变工作作风和管理职能,提高综合服务水平。经常下到企业总部,帮助企业总部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千方百计为企业总部搞好服务,使企业总部到郑东新区投资感到舒心、放心。对企业总部做到“有事不放手、无事不插手”,确保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建立九大企业服务平台。郑东新区可以借助行业信息中心、网上交易中心、新闻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物流服务中心、国际采购中心、宣传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九大服务平台的建设,为郑州及至河南企业总部提供更高端、更完善的商贸服务。
开通免费服务热线。设立郑东新区的免费服务热线,园区内企业总部遇到难题了,有什么情况要咨询,随时可以拨打。
构建总部企业员工服务平台。针对企业总部职工生活完善配套设施,提供相应物业服务。针对企业高层的高端互动活动,如搭建“总裁互动”等资源共享的平台,为各企业总部集聚发展区内外的企业高管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及相关重要资讯或合作平台等。
郑东新区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发挥优势,整合招商资源,优化投资环境,健全招商引资网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宽招商引资范围和渠道,千方百计吸引国内外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企业总部及企业,集中建设优化总部企业集聚形态,努力提升外源性经济和内源性经济发展规模,提升总部企业发展的总量与质量。
全力推进产业和特色园区招商。一是抢抓机遇招商。抓住东部沿海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调整转移的机遇,制订和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和灵活措施,根据郑东新区特色主动承接国内外的优质企业总部。二是全力推进产业招商。根据郑东新区工业发展规划及产业集聚发展的趋势,有针对性地加强引进优质服务业企业,宣传和推荐郑东新区优越的投资环境,主动争取相关企业及机构的认知、认可,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大企业、大项目来郑东新区投资和发展,带动引进和发展相关联的中小企业。三是开展特色园区招商。根据各园区或基地的区位、资源优势、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突出园区特色功能题材和注入鲜明的主题概念,进行策划、包装和宣传推荐,积极推荐、引导一批专业化的企业总部进驻相应特色园区发展。
健全招商网络,拓宽招商引资范围和渠道。实行内外资、大中小、产研销并举的招商思路,从吸引外资扩大到吸引国内外的各类资本,积极探索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招商引资渠道。房地产、餐饮、购物、休闲场所以及会计、律师事务所、软件开发、广告策划等现代服务产业,都把大厦里的总部群体作为营销的重要目标。
建立企业总部招商引资奖励基金。郑东新区可以建立企业总部招商引资奖励基金。对于积极引进企业总部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在干部考评方面也可以把招商引资的力度纳入到考评范围之内。郑东新区管委会也应当考虑走出郑东新区宣传郑东新区,利用各大招商推广会对外宣传郑东新区品牌,吸引更多企业总部来郑东新区洽谈业务,进行投资。
优化总部企业集聚发展的人文和政策环境。一是贯彻“人才强区”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要素是第一要素的观念,创建有利于人才发展和成长的人文环境与社会氛围。要建立人才市场、人才服务中心和人才储备库,利用、开发好各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二是要充分认识人才在工业及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和落实鼓励人才进入郑东新区创业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引进人才开辟绿色通道,解决人才在职称评定、落户、流动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利用优惠的政策广揽和凝聚人才。
大力引进和培养与总部企业集聚发展所需要的高端人才。一是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一样重视引进人才,大力吸纳和引进各类高层次的产业人才到郑东新区创业发展;与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建立人才供需长期联系的机制,有针对性的引进郑东新区总部企业集聚发展所急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充分利用人才市场、猎头公司以及信息网络的作用,积极为郑东新区总部企业发展寻找或提供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支持郑东新区各类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跨国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和交流,充分利用国内外智力资源共同研究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对各类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和二次开发,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制度和基金,分期分批对企业职工进行定期培训;政府要积极为企业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创造条件,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素质。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人才引进和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开展国内外智力和技术合作的新途径,培育和形成事业激励、利益驱动和公平竞争的人才激励机制,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造就人才队伍。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本观念,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如薪酬制度、升迁制度),大力提高人才的待遇和创业热情。
[1]赵弘.总部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20-34.
[2]赵弘.总部经济:大城市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J].创新科技,2005,(11):18-21.
[3]曹文,陈建成.总部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及经济学分析[J].山东经济,2007,(5):15-20,54.
[4]王军.国际大都市总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逻辑及其应用[J].理论学刊,2007,(12):48-52.
[5]薛澜,沈群红,王书贵.全球化战略下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布局——基于跨国公司在华独立研发机构行业分布差异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2002,(3):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