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云龙,刘小鹏,常瑞敏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城市流是指各城市之间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空间流的相互流动现象,通过定量的研究方法对城市流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各城市之间要素的流动情况,找出各城市在区域内的经济地位。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对东中部地区做了较多研究,如朱英明等对沪宁杭城市密集区的城市流研究[1],张虹鸥等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流研究[2],李昌强等对济南都市圈的城市流研究[3],曹红阳等对黑龙江东部城市密集区的城市流研究[4],朱顺娟等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流研究[5],而对广大西部地区的研究较少。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宁夏的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通过对银川都市圈的城市流研究,可以确定区域内各城镇的城市流强度,以及产业发展状况,为划分区域内城市等级,促进区域一体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意见。
银川都市圈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银川平原,是以银川为中心,贺兰、灵武、吴忠等城市所环绕共计6个城镇所组成的城镇群体,2008年总人口227.85万,占自治区人口数37.11%,地区生产总值645.63亿元,占宁夏地区生产总值的58.77%,拥有宁夏地区最好的教育、医疗、科技条件,以及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现已成为宁夏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部分。
1)研究方法 城市流强度是指在城市密集区城市间的联系中,城市外向功能 (集聚与辐射)所产生的影响力,说明了城市与外界 (城市或农村)联系的数量指标。计算公式为:
式中,F为城市流强度,万元;N为城市功能效益,即各城市间单位外向功能量所产生的实际影响,万元/人;E为城市外向功能量,人。由于城市流是城市与外界的联系中所产生的经济活动,因此,这些活动即构成了城市的外向功能[1]。考虑到指标选取的代表性及可能性,选择城市从业人员为城市功能量指标,则城市是否具有外向功能量E,主要取决于其某一部门从业人员的区位熵,i城市j部门从业人员区位熵Lqij为:
式中,Gij为i城市j部门从业人员数,人;Gi为i城市总从业人员数,人;Gj表示所在区域中j部门的从业人数,人;G为城市所在区域总从业人员数,人。若Lqij<1,则i城市j部门不存在外向功能,即Eij=0;若Lqij>1,则i城市j部门存在着外向功能,因为i城市的总从业人员中分配给j部门的比例超过了城市所在区域的分配比例,即i部门在j城市中相对于城市所在区域是专业化部门,可以为城市外界区域提供服务[2]。
因此,i城市j部门的外向功能Eij为:
i城市m个部门总的外向功能量Ei为:
i城市的功能效率Ni用人均从业人员的GDP表示,即:
式中,GDPi为i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万元。
i城市城市流强度Fi为:
式中,Ki为i城市外向功能量占总功能量的比例,其实质是单位从业人员所提供的外向功能量,反映了i城市总功能量的外向程度,称之为城市流倾向度[1]。
2)数据处理 根据城市流强度的内涵以及指标的可得性和代表性,笔者选取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租赁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等7个具有外向性服务部门从业人员作为银川都市圈城市流强度分析指标,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银川都市圈各城市主要外向服务部门从业人员 (单位:人)
根据表1数据利用式 (2)计算得出银川都市圈各城市主要服务部门区位熵 (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银川市有6个部门区位熵大于1,具有外向功能,但交通运输仓储业区位熵仅为0.5746,说明银川市的交通运输仓储业比较薄弱。其他城市的的大部分部门区位熵小于1,说明其他城市的外向性不足且不均衡。
表2 银川都市圈各城市主要服务部门区位熵
利用式 (3)和 (4)计算得出银川都市圈各城市各部门的外向功能量以及各城市的外向功能量 (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银川市的外向功能量最大,吴忠第2,灵武第3。从而确定银川市的中心城市地位。从整体看,其他各城市的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具有一定外向功能量,其他部门的外向功能比较薄弱,表明各城市之间要素流动较少,城市之间相对独立,联系较少。
表3 银川都市圈各城市外向功能量(单位:万人)
利用式 (5)和 (6)计算得出各城市的城市功能效率Ni,城市流倾向度Ki和城市流强度Fi(见表4)。从表4反映的情况来看,银川市的城市流强度最大,灵武第2,吴忠第3。各城镇之间的城市流强度差别较大,其中贺兰、永宁、青铜峡的城市流强度较小。除银川外,其他城镇的地区生产总值均在100亿元以下,说明其经济发展程度不高。
表4 银川都市圈各城市城市流倾向度与强度
根据表3和表4的数据可将银川都市圈划分为3个层次:中心城市——银川,银川市城市流强度最大,各部门的外向性也相对较为均衡,能够对整个都市圈的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次级中心城市——吴忠、灵武,是商品批发零售和工业的重要城市;三级城市——贺兰、永宁、青铜峡,是地方集聚和辐射中心。根据该地区的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强化银川城市流强度的发展建议:
1)重视交通规划,共建基础设施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交通设施的完善程度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物流速度成为制约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银川都市圈的交通运输的外向性很低,现已成为阻碍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健全银川都市圈的交通网络建设,做好高速公路与周边城镇道路的规划工作,尽早建成银川—宁东、银川—吴忠城际轻轨,通过良好的交通设施将各城镇连为一体,促进各种要素的流动。城镇间共建便捷的交通通信设施,推进城际客运快速化、公交化、货运物流化和运输管理智能化进程,以及供电、供气、水务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共建,使各城镇成为基础设施网络中有机联系的高效节点。
2)合作开发旅游业,支持发展金融业 旅游市场是由食、住、行、游、购、娱6大生产要素构成的经济运行系统,对住宿、餐饮、娱乐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各城镇可以通过旅游资源的重组和共享、旅游产品的更新和提升、区域旅游功能分工、客源市场的共同开拓与互换、联合促销、旅游企业之间的优化组合以及区域旅游整体形象的构建等,共同构建银川旅游经济圈。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金融业的不发达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政府应该重视金融业的作用,大力扶持和发展金融业,促进经济的发展。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打破城市与乡村之间经济相对独立、缺乏沟通的二元经济结构。协调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在挖掘农业发展潜力的同时,做好工业对农业的的反哺,以及城市对农村的经济带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政策体系和机制,通过改革和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之间壁垒,形成良好的城乡互动格局。
[1]朱英明,于念文.沪宁杭城市密集区城市流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2(1):31-33.
[2]张虹鸥,叶玉瑶,罗晓云,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研究 [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6):53-56.
[3]李昌强,王丽会,南月省.济南都市圈城市流强度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0,26(2):188-192.
[4]曹红阳,王士君.黑龙江省东部城市密集区城市流强度分析 [J].人文地理,2007(2):81-86.
[5]朱顺娟,郑伯红.基于城市流的长株潭城市群城市联系[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6):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