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驱后注入聚表剂提高采收率研究

2011-04-15 09:37:26张启江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111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13期
关键词:混配驱油含水

张启江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163111)

大庆油田经过聚驱开发后,油层动用程度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聚驱后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剩余可动油,如何进一步挖掘该剩余油,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聚表剂作为一种新型驱油剂,其在聚丙烯酰胺主链上嫁接了多种功能基团,具有较强的增粘性和乳化原油能力,也具有调剖和驱洗原油的双重作用,既能扩大波及体积,又能提高驱油效率,是聚驱后提高采收率的一项新技术[1-2]。为此,笔者进行了聚驱后注入聚表剂提高采收率的研究。

1 试验部分

1)试验药剂 中分聚合物 (大庆炼化公司);Ⅲ型聚表剂 (上海海博公司)。

2)试验方法 ①聚表剂对比溶液。将1500mg/L聚表剂溶液分别与清水以3∶1、1∶1和1∶3比例混配,测定上述样品的粘度和乳化能力,作为聚表剂与聚合物配伍性的对比空白样品。②配伍性样品。将1500mg/L聚表剂溶液分别与200、500、1000mg/L的中分聚合物溶液以3∶1、1∶1和1∶3比例混配,测定上述样品的粘度、乳化能力及稳定性,并与空白样品对比。

2 结果与讨论

1)粘度配伍性 聚表剂与聚合物以不同比例进行混配。1500mg/L聚表剂与清水以3∶1、1∶1和1∶3比例混配后,测定粘度分别为6.9、40.5和88.7mPa·s。将1500mg/L聚表剂溶液与200mg/L的中分聚合物溶液以3∶1、1∶1和1∶3比例混配,测定粘度分别为13.8、43.1、127.5mPa·s。将1500mg/L聚表剂溶液与1000mg/L的中分聚合物溶液分别以3∶1、1∶1和1∶3比例混配,测定粘度分别为41.0、74.4、194.9mPa·s。可以看出,2种驱油剂在混配过程没有出现粘度下降现象。

2)粘度稳定性 将聚表剂、聚合物及其混配样品放置在45℃烘箱中,定期检测粘度 (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混配样品均有不同程度的粘度增高过程,说明上述样品部分保留了聚表剂自交联的性能,因而混配样品的粘度稳定性整体较好。

3)乳化性能 样品乳化性能试验如图1所示。1~3号样瓶分别由1500mg/L聚表剂溶液与脱水原油以3∶1、1∶1和1∶3的比例混配,作为空白样品对比;4~6号样瓶是1500mg/L聚表剂溶液与200mg/L的中分聚合物溶液以1∶3比例混配后分别与脱水原油以3∶1、1∶1和1∶3比例混配;7~9号样瓶由1500mg/L聚表剂溶液与500mg/L的中分聚合物溶液以1∶3的比例混配,然后分别与脱水原油以3∶1、1∶1和1∶3的比例混配;10~12号样瓶由1500mg/L聚表剂溶液与1000mg/L的中分聚合物溶液以1∶3的比例混配,然后分别与脱水原油以3∶1、1∶1和1∶3的比例混配。7d后观察样品乳化性能的变化 (见图1),样瓶1油水界面清晰,没有乳化;样瓶2油水界面模糊,有一定乳化;样瓶3油水混相,乳化严重。4~6号样瓶、7~9号样瓶、10~12号样瓶乳化现象与1~3号样瓶一致。由于在聚表剂溶液中加入不同比例的200、500、1000mg/L的中分聚合物溶液的乳化规律与空白样品一致,说明聚合物自身对聚表剂的乳化能力没有影响。

表1 样品稳定性数据

4)室内驱油试验 采用天然岩心,模型尺寸为∅2.5cm×10cm左右,利用小三管并联验证渗透率分别为925×10-3μm2、766×10-3μm2和320×10-3μm2的岩心驱油效果,并且采取分流计量方法分析聚表剂聚驱后在各个渗透层的驱替效果。试验方案如下:水驱至含水98%,然后注入1000mg/L中分聚合物0.7PV (孔隙体积倍数),后续水驱至98%;而后注入1500mg/L聚表剂0.7PV (孔隙体积倍数),后续水驱至98%。驱油模拟试验数据表明,在中分聚合物驱后注入聚表剂,高、中、低渗透层采收率分别提高7.2%、11.8%和13.4%,平均提高采收率10.8%,说明采用该技术确实能够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驱油效果。

图1 样品乳化性能试验结果

3 现场实施效果

试验区总井数18口,其中注入井6口,采出井12口 (中心井2口)。采取150m注采井距,试验区开采目的层PI1-4油层,平均单井射开砂岩厚度11.9m,有效厚度7m。试验区在2008年10月开始注入聚表剂,2口中心井投产初期日产液142t,日产油3t,综合含水97.9%。2009年5月开始见效,日产液138t,日产油5t,综合含水96.4%,与综合含水最高时的2008年12月对比日增油3t,综合含水下降2.2个百分点。随着见效产液量下降幅度加大,2009年11月对2口中心井压裂改造,日产液上升到178t,日产油上升到20.9t,综合含水下降到88.2%。在见效高峰期的2009年12月,与综合含水最高时的2008年12月相比,日增油21.8t,含水下降11.1个百分点。从2009年11月到2010年12月中心井综合含水稳定在90%左右,持续了13个月,中心井阶段提高采收率6.6%。

4 结 论

1)聚表剂与聚合物混配后,其增粘性、稳定性和乳化性能较好。

2)室内驱油试验表明,在中分聚合物驱后注入聚表剂可提高采收率10.8%。

3)现场实施结果证明,采用该技术能达到降水增油的目的。

[1]宋考平,杨二龙,王锦梅,等.聚合物驱提高驱油效率机理及驱油效果分析 [J].石油学报,2004,25(3):71-74.

[2]王德民.发展三次采油新理论新技术,确保大庆油田持续稳定发展 [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20(3):1-7.

猜你喜欢
混配驱油含水
浓度响应型水触变材料及在含水漏层堵漏技术的应用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镇北油田某油藏延长低含水采油期技术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6:46
低浓度瓦斯混配空气氧化安全输送研究与应用
中国煤层气(2021年5期)2021-03-02 05:53:00
含水乙醇催化制氢催化剂研究
注气驱油技术发展应用及海上油田启示
土洞施工中含水段塌方处理方案探讨
农药混配小窍门
CO2驱油与埋存对低碳经济的意义
聚合物驱油采出液化学破乳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