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辉 王仲江 陈秀霞
(千阳县水利局 陕西 千阳 721100)
建设节水型灌区是解决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迫切需要,是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内在要求,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灌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对千丰渠灌区进行简要介绍,对灌区工程运行存在问题和灌区水资源平衡进行客观分析,探索该灌区进行以渠道防渗为主的节水改造、水资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建立用水者协会为主要内容的节水型灌区建设,为实现灌区农民增收、经济转型、生态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千丰渠位于千河中游,是以农田灌溉为主,并兼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利工程,工程由引水枢纽、南干渠、北干渠三大部分组成。灌区惠及草碧、水沟、寇家河、柿沟、城关五个乡镇,二十二个村总计2.84万人,设施面积3.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种植的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蚕桑、蔬菜、油菜、辣椒及林果,是千阳县商品粮生产基地。工程运行四十年来,先后沿北干渠修建了六座梯级电站,总装机1415kW,多年平均发电量500多万kW·h,为缓解县域内电力不足,促进城乡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灌区设施建于20世纪70年代,受当时资金、技术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下,施工质量差,灌区设施配套不全。工程运行期间,缺乏维修和改造资金,经过长期运行,致使工程设施老化、渠道破损、建筑物损毁等问题日益严重。同时灌区田间渠道衬砌率低、水资源利用率低。灌区内除输水干渠基本完好外,田间斗渠衬砌完好率为21%、农渠衬砌完好率为12.6%。加之多年运行,管理主体缺位,投入不足,斗农渠衬砌年久失修,渠系建筑物损失殆尽,现已全部损坏,渠道输水缺少相应的防渗措施,跑、冒、漏现象甚为严重,灌溉水利用率低、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不足0.40。再加上人为破坏及侵占渠道,灌区70%的农田得不到适时灌溉,致使灌溉面积呈萎缩趋势,千丰渠成为挂名灌区。
由于灌区用水没有脱离“吃大锅水”的模式,沿渠乡镇、村普遍存在着不用白不用,用多用少都一样的思想,放水时随意抢水、截水、偷水,致使近渠地段用水无度,甚至出现了次生盐碱化,而离渠较远的地段却用不上水,群众意见很大,水量浪费与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灌区发展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缺乏投资,地方财政财力匮乏,无力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注入资金,直接影响了工程的维护建设和管理。同时灌区渠道配套差,水利用系数低,造成亩次用水定额偏大,行水中无形增加了灌溉人员数量和管理费用。目前千丰渠浇地护渠人员为每斗5人~8人,远远高出全国灌区每斗2人~3人的平均水平,加重了群众灌溉负担。
千丰渠灌区地处千河川道地区及千河左岸的黄土台塬内,从地貌单元上分属黄土覆盖的千河三四级阶地。区内地形平坦,耕地多以台田式排列,交通道路林网规划有序。土壤类别为黄土类土,土层深厚,颗粒结构疏松,透水通气,耕作性良好,土壤容重为1.4g/cm3,田间持水量24%,孔隙度45%,保水保肥性强,适宜作物生长,区内无不良地质灾害现象存在,有利于灌溉工程建设。近年来千丰渠以节水改造为重点,在维持现有渠道整体布局的基础上,本着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效率的原则,对年久失修、无法正常运行的渠道进行衬砌改造,对仍为土渠行水的渠道进行砼衬砌,以恢复改善灌区灌溉面积,有效地提高灌区水利用系数。对原有渠道衬砌破损的采用C15混凝土衬砌改造,对原有田间土渠采用C15混凝土进行衬砌防渗,先后在千丰渠南、北干渠33.8km和田间95.08km末级渠系进行衬砌改造和渠系建筑物配套。在渠道改造中基本维持现有渠道整体布局,改造中各级渠道断面大小、渠底比降、设计流量等技术参数均与原设计水平保持一致。末级渠系改造是在原有渠系框架上进行的改造,斗渠、分渠布置基本沿原渠线布置,原渠道过水流量、比降不变,对个别渠线不合理的地段进行局部调整,对渠系建筑物进行改建,满足了斗分渠输、配水要求,达到了渠道防渗,有效地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经过运行观测,灌区水利用系数由原先的不足0.40提高到0.58,达到了节约水量、扩大灌溉面积目的。
节水灌溉技术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在灌区节水工程改造中,千丰渠将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渠道改造同时抓,引导灌区群众大力推广实施常规节水技术,通过土地平整、大块灌改小畦灌、非充分灌溉、斗、农毛渠衬砌、水价杠杆作用等措施,发展常规节水面积近1.2万亩;加强灌区农作物需水规律、灌溉用水定额、评价指标等基础研究工作,指导灌农科学灌溉;同步实施了“三不配水制度”,即斗、农、毛渠不修整不配水、地不平整不配水、大块未改小块不配水,达到水量优化配置的功效;加强节水宣传,提高了群众的节水意识,并通过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民浇地成本,使农民亲身体验到了节水的好处,变被动节水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在灌区引入农民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使改造后的渠道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渠系用水管理由农民用水者协会承担,年度和灌季协会做出辖区内各斗渠用水计划,上报千丰渠水管所。水管所以流量通知单的形式向协会通知灌水时间、流量,并在闸门、协会公示栏进行公示,同时在水管所公示栏公示,在地头传递流量公示单,以各种形式接受用水户监督。协会负责水费的收缴工作,并成立浇地队伍,送水到田间,指导灌农科学灌溉。用水户每次灌完水后在“用水户配水记录本”上登记、算账、签名,协会每轮次灌完水后在公示黑牌上公示各户购水、缴费、用水的情况,做到供水收费透明化。
推广“自上而下”的配水计划制订方式,即用水计划做到用水组,按时段划分流量、水量。建立并实行了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每年度由协会统计上报各用水组各个灌季的用水量,水管所将各个水管所上报的用水量统计汇总后,统筹做出年度各个灌季各水管所的用水量,统一给各水管所下达年度用水指标。供水过程中严格按指标供水,超指标不供水,用水高峰期严格按定额供水,规定每亩地用水定额不能超过90m3,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和停供水制度。同时供水所根据灌区各季水量供需矛盾和灌溉试验成果分析,合理拟定丰枯年份的灌溉制度,以降低灌水定额,减少灌溉次数或缩短灌水轮次。在干旱年份,按灌溉单方水效益最高的灌溉制度制定配水计划,限额灌溉;在丰水年份,按最适宜的灌溉制度制定配水计划。
千丰渠灌区节水改造后,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54万亩,渠系水利用率由原来的0.38提高到现在的0.58,加之用水管理体制和配水机制改革,为灌区实现节水、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陕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