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咸阳市羊毛湾水库管理局 陕西 乾县 713300)
进入新世纪前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深化完善,灌区用水组织管理改革全面推进,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斗直管到户作为一种新的用水管理方式,在羊毛湾灌区水利改革中被付诸实践,且成效显著。
羊毛湾水库管理局管辖羊毛湾、老鸦咀、南沟及东、西芋村大、中、小型水库5座,主要灌溉乾县、武功、永寿3县14个乡镇151个村农田,设施面积3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4万亩。局机关设立灌溉科、工程科、财审科等7个科室,下辖亓父、老鸦咀、临平3个灌溉站,南沟、漠西、跃进3个抽水站,羊毛湾水库枢纽管理站、老鸦咀水库管理站、秦渭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抗旱服务队等11个单位,现共有职工24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4人。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由集体组织经营转变为农户“联产承包”生产经营,灌区用水管理大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此后灌区作为水利产业被推向了市场,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从而产生了三方面问题。
因水价长期不到位,导致多年政策性亏损叠加,水管单位入不敷出,运转困难。因经济拮据,羊毛湾管理局职工工资只发70%,其他福利待遇标准很低,甚至无法落实;渠道维修费用极度短缺,渠系“肠梗阻”现象十分普遍;平时车辆费、差旅费等报销也屡屡捉襟见肘,没有保证。
因村干部人事变动大,管水报酬标准低,队伍日益涣散,有的管水员外出打工,有的村干部兼管水,有的村组找不到人管水,村组管水组织名存实亡。
有的村组在水费中加收其他费用,有的管水员私自加量加价,有的村组干部浇地不出钱,而且问题时常相互交织,查处解决难度比较大。对此类问题群众意见较大,上访告状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上述问题,为适应灌区发展变化,羊毛湾管理局对职工实行工效挂钩,对农民斗长实行考核、评议、聘任、绩效挂钩等,以加强管理,但仍未能真正解决因群管主体缺位带来的诸多问题。斗以下由谁来管、如何管,成为灌区领导苦苦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在充分调查酝酿基础上,1998年管理局初步形成了改革用水管理、推行斗直管到户办法的雏形。1999年经过职工代表、灌溉专家充分讨论修改后,管理局召开会议进行了动员安排,明确提出改革的重点是减少管水中间环节,由水管单位“一竿子插到底”,解决村组用水组织主体缺位问题,减轻农民浇地负担;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灌区经营自上而下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提高用水收费管理水平,提升农业供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改革后灌区管水流程为:
管理局→管理站→管理段斗(或农民用水者协会)→浇地农户
新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取消村组一级管水,由专管机构直管到户,实行用水收费统一管理,基本内容为:①由各斗实行供水、计量、收费、开票“四到户”的管理办法;②斗直管到户工作由斗长具体负责,斗长下设立管水员数名,人数按灌溉面积大小及受益村组多少核定,每斗一般2~3人为宜;③管水员由斗长聘任,以相对固定为主,由斗长全权负责管理,明确其工作职责、任务和报酬标准;④推行斗直管到户的核心,是严格落实用水管理“四个一”制度,即健全斗量水记载本、斗—用户水费往来手册、斗水量水费结算表、斗水费到户票管理;⑤斗长和管水员具体负责斗辖范围内的斗、分、引渠维修和管护、灌溉动员、供水计量、结算收费、开票到户等工作;⑥试点斗2分钱/方水群管费由管理站按到户水价一票收回,灌季结算返还到斗,由斗长及时兑现给管水员。
灌区斗直管到户试行办法下发后,各灌溉站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讨论,结合各自实际,按照方法步骤,1999年按站大小分别选定2~3个斗开展了试点,以后结合试点效果、经验,有计划地进行了完善推广。
(1)由斗长负责推选管水员。管水员必须是本斗所灌村组村民,热心水利事业,处事原则性强,吃苦耐劳,身体健康,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并有能力承担用水管理工作,最后报段、站审查备案。
(2)明确落实管水员岗位职责。即用水前负责维修并疏通斗、分、引渠道,动员组织群众用水并起带头作用;用水中负责供水、护渠、计量、收费到户;用水后为水管单位提供用户花名册,并负责送票到用户。
(3)建立管水员年度考核制度。以德、能、绩、勤为考核主要内容,重点是水量落实、水费收缴和用水安全。考核结束后,按考核结果及时兑现工作报酬。
(4)建立管水员奖惩制度。结合灌溉用水、水费征收、渠道维修实绩及本人表现,每年按站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管水员,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对工作不力或违反纪律的人和事,及时做出严肃处理,有严重经济问题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置,通过“创先争优、违纪处罚”,全面提高管水员整体素质。
(5)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在试点推广过程中,管理单位发现这项改革对斗长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组织管理能力要求较高,斗长能力高,试点效果就好;斗长能力低,用水、收费任务完成就较差,且工作效率低。为此,管理局先后3次、各管理站8次左右举办了灌区斗长、管水员培训活动,促进了改革大面积推广,提高了改革整体效能。经过多年实践与不断探索,全灌区实行斗直管到户的目前已达到238条斗,占到斗总数的70%,经过考评达到典型示范斗标准的有105个,其余的采用农民用水者协会形式管理,也由协会直管到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有效解决了村组用水组织“缺位”问题。基层管水由各斗“一竿子插到底”,直接负责农户的用水动员、组织、修渠、浇地收费等工作,实现了农灌用水供需“零距离”,促进了优质服务活动开展。在用水启动和困难时段,有的管水员直接用摩托接送浇地农民,有的直接帮助农户撒肥、剪枝,有的冬季冒严寒直接为农户浇地,以诚心、优质的服务感动用户,促进了基层用水工作开展。
(2)减轻了农民浇地负担。由于减少了用水管理环节,节约了中转时间,管水人员较前减少约1/3,解决了“南郭先生”滥竽充数问题,降低了用水管理成本。据调查,实行斗直管到户后,农户每亩浇地费用普遍较前降低5元左右,全灌区每年可减少农民浇地费支出80多万元。如阳洪乡大阳村共有160多户农民,可灌耕地830多亩,尽管地处灌区最下游,渠线长水量损失大,2009年春灌麦田、果树浇地亩均费用35元,其中浇地费亩均10.5元,较前减少了5元。
(3)加强了用水统一规范管理。通过供水、结算、收费、开票“四到户”,把政府部门终端水价要求落到了实处,有效提高了基层灌溉管理水平。灌区许多群众反映说:“现在实行斗直管到户浇地,群众斗口计量,地头交费,直截了当,公开透明,我们十分放心满意。”
(4)落实了渠道维修管护责任。实行斗直管到户后,斗长、管水员由水管单位统一聘任和管理,不再受村组干部变动影响,人员相对保持稳定,斗分渠的日常管护维修由斗长统一负责,小型维修费用由斗上统一安排和开支,从而解决了末级渠道“有人建、平时无人修”的问题,使渠道的效能得到了正常维护和发挥。
实行斗直管到户是灌区在水利管理改革中产生的重要创举,比较切合灌区和当前农村的实际,在实践中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各方关注和好评。今后应结合新的用水管理实践,进一步探索、完善和推广,使之产生更大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陕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