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安张琳
(西安沣渭新区规划建设环保局 陕西 西安 710065)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并将西安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起步之年,沣渭新区应时应运而生。新区内,沣河、沙河、新河3条河流穿城而过,渭河东西向环绕城区北部。自古以来,一个城市的兴起、繁荣都和河流有着不解之缘。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河流水系作为不可替代的景观载体,对加快城市建设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营造高品位的城市风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确保新区防洪安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两型社会”,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弘扬区域文化,提升新区魅力,营造优美环境,实现新区“1年成名、3年成型、5年成势、10年成城”的发展目标,如何开展新区内河流治理,成为新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1)防洪工程规模小,能力低,缺乏全面规划,不能满足城市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对防洪的要求。
沣河、沙河、新河河堤大部分为1962年~1966年整修所建,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设计,20年一遇洪水校核,由于当时受各种条件限制,并未进行整体规划,而是在原有旧堤基础上整修而成,所以河堤平面布置不尽合理,两岸堤距相差悬殊。由于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堤防质量差,现状河道防洪能力尚不足5年一遇,远不能满足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沣渭新区的防洪安全需求。因此,为保障沣渭新区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保护两岸城市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尽快完善沣渭新区河流防洪工程体系是沣渭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2)河流自然景观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沣河是长安“八水”之一,以前沣河的水清澈如镜,河边的沙细白软柔,岸边的柳林郁郁葱葱,水中的鱼虾数不清,环境十分优美。历史上西周沣京、镐京都城就建于沣河的东、西两岸,两京隔沣河而望。沙河、新河两岸也景色秀美。目前,沣河河道内由于沿河挖沙,河槽下切,水面与河岸落差较大,河道内水面面积所占比例也很小,大部分河床常年为干滩,河流本身所具有的愉悦的亲水体验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沙河河道除挖沙形成的少量水潭外,河床常年干涸;新河由于上游污水排入河道,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河流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
21世纪,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普遍增强及沣渭新区城市建设,恢复并扩充景观功能已成为一个时代和城市的呼唤。河流两岸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应该成为水面开阔、水草丰美、水生动物种类繁多、植物季相景观丰富,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佳地段,然而现状河道水生态景观效果差,生态效应不明显。
(3)河流人文景观资源亟待彰显。
昔日的沣河河畔曾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沙河古桥遗址带给人们许多待解之谜。西安历史悠久,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关中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在渭河源源不断地流淌中,也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水、治水、管水、用水、亲水文化。所以,在滨水景观建设中应结合区域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水文化,充分发挥河流、水利工程、水景观的文化载体功能,把水文化建设与水景观建设有机结合。
(1)全球自然灾害频发下——对新区河道综合治理的重视。
全球变暖导致地震、火山喷发、灾难性海底滑坡、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是最常见且又危害最大的一种。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洪涝灾害可导致生态环境、经济建设、财产损失,甚至传染病流行,严重威胁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近年来,我国国内地震、干旱、暴雨的消息不绝于耳,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对沣渭新区河段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防御洪水,减轻洪涝灾害,维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2)区域宏观背景改善下——对新区河道综合治理的要求。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对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提出,西安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而沣渭新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引领板块、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示范区,区域宏观背景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沣渭新区河道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对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目标,对沣河、沙河及新河沣渭新区段进行综合治理则迫在眉睫。
(3)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下——对新区河道综合治理的渴盼。
近年来,陕西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们生活水平明显上升,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假日游”、“自驾游”等生态旅游成为一种时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陕西省将着力打造关中历史文化旅游、秦岭中央国家公园、沿黄风情旅游、陕北红色旅游、巴山汉水生态旅游、都市休闲游六大旅游主题板块,西安将成为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沣渭新区将成为都市休闲游的组成部分。另外,随着我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择水而居是现代人追求的一种时尚,也是城市居民对自然的一种向往。对沣渭新区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改善水环境无疑会刺激水体周边地产的发展,提升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创造休闲舒适的休闲娱乐环境,将为构筑现代化新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适时地进行沣河、沙河及新河综合治理规划,走进滨河休闲带,融入滨河风景带,将成为人们发自内心的一种渴盼。
通过对国内外河流治理经验的分析,结合多年来参与的河流治理项目,对沣渭新区河流治理给出几点建议:
(1)宽河矮堤,体现现代防洪新理念。
在大多防洪工程设计中,因为城市建设用地要求,一般都是遵循甲方意愿,一味缩窄河道,通过加高培厚堤防,修筑硬性护坡等来抵御洪水。在沣渭新区河道综合治理中,应综合考虑沣渭新区作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示范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引领板块,将沣河下游入渭口处堤距拓宽,增加河流的过水断面,给洪水以出路。并将设防标准下堤防高度控制在3m以下,避免站在堤外是一堵城市风景割裂墙的感觉,增强视觉连通性,提高城市河道为城市环境改善的作用。
(2)建设生态、景观河堤,提高水体、堤岸连通性,增强河堤美观性。
将防洪标准下的流速控制在草皮护坡防冲流速2m/s以下,适当放缓堤坡,形成微丘型景观堤防,并采用缓坡形式与滩面(地面)相接,临水侧坡比不大于1∶8,不小于1∶12,平均在1∶10左右;背水坡坡比不大于1∶6,堤坡上以耐冲刷的葛芭草皮为主,并辅以少量的景观花木,如迎春、连翘、黄刺玫、榆叶梅、波斯菊、蜀葵、虞美人等,花草间布置观光步道或自行车道,形成以原生乡土草皮为主,景观花木为辅的堤防景观结构。
(3)滩水结合,打造自然型河流水景观。
通过总结国内外及省内已建的宝鸡金渭湖、咸阳湖、浐灞生态区等大型水景观的经验,在沣渭新区河流治理时,不采用全河道或半河道蓄水,而以打造天然河道特性为主,形成有滩有水、滩槽分明、深潭与浅滩交错、水面线蜿蜒曲折的滨河景观效果。
(4)建设滨水景观,发挥河流综合功能。
城市河流历来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蕴藏着城市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是现代城市体现其独特风貌和优美景观的重要载体。城区河道两岸,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需充分考虑城市对河道景观和环境和谐的要求,围绕沣河、沙河、新河等河流的核心价值,构造具有亲水理念的景观河道,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从有利于生态恢复、文化展示和亲水亲绿的理念出发,结合新区空间布局,通过挖掘河流自然、人文资源、秉承延续河流肌理、滩地肌理及区域文脉,在滩地范围较大的上游非城市核心区,可保持现状,营造阡陌纵横的田园风光,形成田畴片片、花香阵阵、果实累累的主题田园,使大都市与乡土农业文明相得益彰,重建都市人与土地的联系;在城市的主要核心区域,可设置气势宏大的大型喷泉水舞表演区,亲水平台,人工沙滩、码头等,给人们丰富的亲水体验。
每条河流都有每条河流的特色,就像人们一说起塞纳河,就会想到法国巴黎的浪漫一样。河流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沣渭新区的河流也代表着新区乃至西安市的城市文明,所以在各条河流的治理过程中,需要根据三条河不同的现状、水资源量,以及在城市中不同的地理位置,被赋予符合各自特色的定位。
(1)记忆沣河——多瑙河的记忆。
沣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是长安“八水”之一,昔日沣河水草丰美,田畴千里,生态环境非常优美。而现状沣河,河道采砂严重,两岸杂草丛生,垃圾成堆。多瑙河水色优美,生态健全,生物多样性良好,是鸟类的天堂。通过沣河的治理使其恢复昔日的美景,为沣渭新区注入生机与活力,将沣河打造成记忆中的多瑙河,为人们寻回远去的沣河。
(2)浪漫沙河——伊甸园的童话。
沙河联系了沣河、新河,现状几近干涸,近年来河道林木茂盛、空气清新、鸟鸣声声。可依托现状河道,沟通水系,形成湖面,营造伊甸园般的河道景观。
(3)再生新河——活水的公园。
新河现状污染严重,可采取半河道跌水形式,改善新河水质,使其得到再生,发挥河流的生态效应。
总之,治理后的河流应有安全排泄设防标准洪水的能力,但基本看不到人工雕琢痕迹。堤距宽窄相间、堤线大曲小直,堤型低矮坡缓、堤顶高低起伏、堤身植物绿化。河道内有潺潺流水的河槽和碧波荡漾的水面,与涓涓溪流缠绕的绿地遥相呼应。追求“都市中的天然河流,闹市中的旷野风情”效果。陕西水利
[1]郝朝德.对城市水利的认识和思考.《中国水利》.2001,No.3.
[2]卫明.横滨市水环境整治——安全、舒适、情趣.《中国水利》.2001,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