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心肾不交”理论论安神剂的选药

2011-04-14 21:23郭霞珍
世界中医药 2011年5期
关键词:肾水心阳肾阴

张 华 郭霞珍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100029)

“心肾不交”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它是指心与肾的阴阳水火关系失调的一种状态。“心肾不交”理论,对临床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导致失眠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心肾不交”,而临床上安神剂的选药组方,大多是以“心肾不交”这一理论为指导的。今结合几个著名的安神剂处方来论述中医“心肾不交”理论。

1 “心肾不交”理论

心肾相交,亦称水火既济。心肾不交,亦称水火未济。《周易》中有“既济”“未济”卦象,“既济”卦为坎上离下,坎为水,离为火,水属阴,其气下降,火属阳,其气上升,阴阳交感而为吉卦。而“未济”则正好相反,为离上坎下,火在上,水在下,火属阳而上升,水属阴而下降,如此,阴阳之气不相交感,故为凶卦。《周易》往往以阴阳之气相互交感与否来定吉凶,这种思想也为中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心肾交通的学说始于《素问·六微旨大论》:“相火之下,水气永之”“君火之下,阴精永之”。后世医家多从阴阳水火的关系论述。如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即心肾相交理论。《景岳全书》载“阳并于上,阴并于下,阴阳不交”,提出了阴阳不交的理论。由此可见心肾交通在中医学理论中的本始含义为:心为火,肾为水,心肾交济,阴阳相和,故人体康泰[1-2]。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心为火脏,肾为水脏。心位居膈上,属阳,属火;肾位于下焦,属阴,属水。《内经》云:“火曰炎上,水曰润下。”在生理情况下,心火在上必须下行至肾,资助肾阳以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在下必须上行至心,资助心阴以抑制心阳,使心火不亢,从而维持心肾乃至全身的阴阳水火之间的协调平衡。在病理情况下,心肾之间阴阳水火的协调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如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以涵养心阳,使心阳独亢,临床可见心烦不寐、心悸、健忘、腰膝酸软,或见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症;若心阳虚衰,心火不能下行以温肾水,或肾阳虚衰,寒水不化,水气上凌于心,可见到心悸怔忡、短气、形寒肢冷、水肿、小便不利等水气凌心之证[3]。所以中医中就有“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心肾不交,水火未济”之语,用来说明心与肾在阴阳水火气机升降中的生理及病理变化。正如《傅青主女科》说:“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

心肾相交是指心肾两脏互相制约平衡的一种生理状态,是对心肾两脏生理功能互相影响的概括;心肾不交则是指心与肾两脏失去协调关系的病理表现。心有心阴、心阳;肾亦有肾阴、肾阳。古书《医原》中说“心属火,而心中有血,是火中真阴。故火随心阴下降,以交于肾水。肾属水,而肾中有气,是肾中真阳。故肾水随真阳上升以交于心火。”所以心肾相交应该是心阴、心阳、肾阴、肾阳这4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一个环节不协调,都可形成心肾不交。

正常情况下,心肾两脏各自的阴阳平衡。1)心阴充足,能涵养心阳,使心阳不亢,同时心阴又能下行通于肾阴;2)肾阴不虚,为肾阳的气化提供物质基础,被蒸化以后上行通于心阴;3)心阳不虚,不亢于上,而是下行资助肾阳,助肾阳发挥气化作用,蒸化肾阴上滋心阴;4)肾阳不虚,能发挥蒸化作用。如此循环往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心肾之间的交通运行,维持心肾之间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反之,如果任何一方面的平衡协调关系被破坏,都会影响心肾之间的交通循环,导致心肾不交的病理变化。1)心阴虚,阴不制阳,使心阳独亢于上,同时心阴虚损,无物下降以通肾阴,使肾阴的物质基础不足。2)肾阴虚,肾阳气化作用的物质基础不足。没有足够的肾阴被蒸化上滋于心,以致心火上亢,虚热扰神,则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古今医统》说:“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火独亢,不眠者。”3)心阳虚,不能下行资助肾阳,使肾阳蒸化的力量不足,不能蒸化足够的肾阴上滋于心。4)肾阳虚,蒸化无力,亦造成不能蒸化足够的肾阴上滋于心。针对这4个方面,安神剂的组方选药有其绝妙的特点。

2 安神剂的组方选药特点

“心肾不交”理论讲的是心阴、心阳、肾阴、肾阳这4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所以用于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安神剂处方选药特点就是从这4个方面考虑的。抑心火,益心阴,滋肾水,温肾阳。下面举几例心肾不交的常用方,从其组方的选药特点上来进一步论述“心肾不交”理论对安神剂组方的指导作用。

2.1 交泰丸 交泰丸是典型的用于治疗心肾不交的名方。出自明代韩懋的《韩氏医通》一书,名见清代《四科简效方》。“交泰”一词源于《易经》。《易·泰》云“象曰:天地交,泰。”原意为“天地交而万物通”,即天气、地气交接,使万物化生。在《易经》的概念中,乾象征天、为阳,坤象征地、为阴。泰卦之中乾处下、坤处上,表示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二气一升一降,互相交合,天地相交。天地相交则万物丛生,是诸事亨通的气象。“泰”,即亨通之意[4]。交泰丸全方只有两味药组成,黄连和肉桂,两药用药比例为10∶1[5]。黄连其性味大苦大寒,主入心经,功效为清热泻火,所以其能泻过亢之心火;肉桂辛甘大热,主入肾经,能补火助阳,同时又有引火归原之功[6]。两药相配,黄连泻心火,使心火不亢,心阴能下行与肾阴交通,使肾阴不虚。肉桂温肾阳,同时又引火归原,使肾水不寒,肾阳蒸化肾阴上行以助心阴,使心阴不虚,心神安定。从而实现心肾交通,使水火既济,则心神得安,不寐自除。现代研究黄连的主要成分小檗碱具有减缓心率,抗心律失常,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肉桂中的肉桂酸钠具有镇静作用[7-8]。这些可以为交泰丸的安神作用提供一些佐证。

2.2 朱雀丸 孙思邈所言:“心肾相交,全凭升降。”心肾不交不仅表现为心与肾阴阳水火的失调,还表现为气机升降的失调。心气代表着心脏的功能活动,心阴心阳都是心气的一部分。肾气就是肾精所化之气,是肾精的功能表现,代表着肾脏的功能活动,肾阴肾阳都是肾气的一部分。心为阴,在生理上心气应下降,心火才能下行以温肾阳,心阴才能下行以滋肾阴;而肾气必须上升,肾水才能滋养心阴。病理上若心气不降,肾气不升,同样会造成心肾不交。朱雀丸就是用于治疗心肾气机失调致失眠的方子。朱雀丸出自《是斋百一选方》,同样由两味药组成,茯神和沉香[5]。茯神是茯苓菌核中间带有松根的部分,其性能同茯苓,但安神作用强于茯苓。其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肾经,功效健脾宁心。沉香性味辛、苦,微温,归脾、胃、肾经,功效行气温中,纳气平喘[6]。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茯苓的健脾作用可以使心气生化有源。肾主纳气,将脾胃化生之气摄纳,沉香的行气作用又能助肾的气化作用,将肾水蒸化上行滋助心阴。另外朱雀丸的服法为食后人参汤下,其补气的目的显而易见。所以朱雀丸是茯神、沉香的完美配合,调畅气机,用于治疗心火不降、肾水不升之失眠的代表方。现代研究茯苓提取物具有镇静作用,沉香的挥发油具有麻醉、止痛、肌松等作用[9-10]。此亦是朱雀丸安神作用的一点药理学机制。

2.3 酸枣仁汤 造成心肾不交的原因不仅在于心肾两脏,还牵涉到其他脏,如肝。陈士铎《辨证录》中说:“心欲交于肾,而肝通其气;肾欲交于心,而肝导其津,自然魂定而神安。”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志,肝藏魂;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同源。可见,肝与心肾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肝藏血,血不养心也是失眠的重要原因。酸枣仁汤就是针对此一重要原因而设的代表方。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其组成为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5]。现分为三部分:1)酸枣仁,其方名曰酸枣仁汤,酸枣仁当然占重要地位。酸枣仁,其味酸,入肝经,是补肝体养肝血的主药,用于滋养肝血,使肝血以养心血,此外酸枣仁又入心经,有养心阴的作用,所以酸枣仁通过养心阴,益肝血而使心神得安。现代研究,酸枣仁具有镇静催眠及抗心律失常作用[11]。2)茯苓、知母、川芎,此三药有类似于朱雀丸的从气机方面交通心肾的作用。茯苓入心脾经,健脾益心气,知母入肾经,有轻微的补肾阴的作用,川芎调畅气机。现代研究,茯苓提取物具有镇静作用,川芎水煎剂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9-12]。3)甘草,甘草在此处不仅仅是调和诸药的作用,甘草是补益心气的要药,可用于心气不足而致的心动悸,脉结代,如炙甘草汤。现代研究甘草有抗心律失常作用[13]。

2.4 天王补心丹 心有阴阳之分,心火初起偏盛,用黄连就可清下心火,但若长期失眠,阴血已不足,阴不敛阳,阳不入阴,心火独亢于上,治疗就需要在泻心火的同时注重补心阴心血。天王补心丹就是用于治疗长期失眠,心阴血不足的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出自《世医得效方》,由十三味药组成,生地黄、人参、丹参、玄参、茯苓、远志、桔梗、五味子、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5]。全方共奏滋心阴抑心阳之效。滋心阴方面:方中当归、生地黄同用,当归被誉为“补血之圣药”,生地黄上养心血,下滋肾阴,两药同用,再配以酸枣仁养肝,养藏血之脏,柏子仁养心,滋养心阴心血,养心安神,四药合用而补血之效显著。天冬、麦冬同用,两药均甘寒质润,长于补阴。天冬补肺肾之阴,麦冬则重于补心肺之阴,两药合用养阴之效显著。抑心阳方面:丹参苦,微寒,归心经,能泻心火,除烦安神,此外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养血以安神定志。再配以天冬、麦冬共同起到除心热的作用。生地黄除了上述上养心血,下滋肾阴作用外,尚有清泻虚火的作用,使心神不为虚火所扰而宁静。

另外,长期失眠,心神已伤,故配伍人参、五味子、远志、茯苓以补养心神。人参、五味子,配伍麦冬就是著名的生脉散。生脉散是益气生脉的名方,人参大补元气,麦冬滋阴,五味子收敛耗散之气。不仅气阴双补,而且收敛心气,防心气耗散。远志,如其名,肾藏志,故远志通于肾。远志入心、肾二经,其味苦辛性温,性善宣泄通达,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为交通心肾、安神定志之佳品。正如《本草正义》所云:“又有远志能交通心肾之说,则心阳不振,清气下陷,及肾气虚寒,不能上升者,以远志之温升,举其下陷,而引起肾阳,本是正治。”茯苓是健脾宁心的要药,不再赘述。

2.5 朱砂安神丸 治疗心肾不交,除了泻心火,补心阴,滋肾水,温肾阳,引火归原,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独亢于上的心阳潜镇于下,使阳入于阴。这里特别有一类药,多为矿石、化石、介类药物,具有质重沉降之性,可以实现这种功效,叫做重镇潜阳药。其中最经典的就是朱砂。朱砂甘寒质重,寒能降火,重可镇怯,专入心经,既可清心火,又可通过其沉降之性把在上的阳降入阴中。现代研究,朱砂能降低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有镇静催眠、抗惊厥、抗心律失常作用[14]。

朱砂安神丸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由朱砂、黄连、甘草、生地、当归五味药组成[5]。全方以朱砂为君,发挥其重镇潜阳的作用;同时用黄连泻心火;生地黄、当归养心血,滋肾阴;甘草补益心气,调和诸药。同样用了重镇潜阳法的方中代表药还有珍珠母丸中的珍珠母、龙齿,磁朱丸中的磁石、朱砂。另外,常见的重镇潜阳的药物还有龙骨、牡蛎等。

2.6 孔圣枕中丹 一般认为石菖蒲是一味化痰开窍药,这里有必要谈谈它在安神剂中的作用。石菖蒲性味辛温,芳香走窜,走于心肾之间,上能开心窍,下能通肾气,起到交通心肾的作用。其上能化痰开心窍,由于其性温,又能起到轻微的温肾的作用,引心火入肾。现代研究,石菖蒲的主要成份之一细辛醚有镇静和抗惊厥作用,其挥发油还有抗心律失常和减慢心率的作用[15]。孔圣枕中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其组成为:龟板、龙骨、远志、石菖蒲。其重用石菖蒲,又配以龟板既滋阴又潜镇,龙骨潜镇,远志交通心肾,故能实现补肾宁心,益智安神之功效。

3 结语

从安神剂的选药特点来看,始终不离“心肾不交”理论内涵的这4个方面。也就是说,“心肾不交”的理论,始终指导着安神剂的组方选药。从古今名方的探索和发掘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医理论的痕迹,可见,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1]孙家强.刍议“心肾不交”.武警医学,1997,1(8):46.

[2]徐静,孙英霞,张俊龙.心肾交通理论之我见.浙江杂志,2007,42(5):253-154.

[3]刘燕池,郭霞珍.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75.

[4]李海玉.交泰剂方证原理初探.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5):329-330.

[5]谢鸣.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0,258,256,251.

[6]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08,276,246,293.

[7]郭健,席时芳,张莉.不同配比黄连肉桂煎剂抗心律失常和镇静安神作用的实验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7):454-456.

[8]朱明军,李同平,王永霞.浅析交泰丸治疗心悸的临床应用与药理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168 -1169.

[9]胡斌,杨益平,叶阳.茯苓化学成分研究.中草药,2006,38(5):1125-1127.

[10]刘军民,高幼衡,徐鸿华等.沉香化学成分研究(Ⅱ).中草药,2007,38(8):1138-1140.

[11]郑晔,钱苏瑜,游自立.酸枣仁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6,28(1):35 -37.

[12]杨丽红,谢秀琼,万丽等.川芎化学成分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7,(7):33-34.

[13]李斌霞,佟杰.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2):50-52.

[14]管英英.朱砂的药理、毒理与临床应用.中国药业,2002(4):33-35.

[15]吴祥瑞,黄玉芳.石营蒲的化学成分及对中枢神经作用机理实验研究进展.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6):789-791.

猜你喜欢
肾水心阳肾阴
标点符号
冬季熬夜比夏季 更伤肾
虎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Lessons from Compiling and Translating Homoeroticism in Imperial China:A Sourcebook
基于《医宗粹言》探析新安医家罗周彦“元阴门”学术思想
《金匮要略》大剂量黄芪应用验案举隅
前桃后杏终归无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论肝无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