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明 鞠庆华 孟保根
(江苏省常熟市海明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15511) (常熟市梅李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实施现代农业品牌战略,是实现蔬菜转型升级,加快蔬菜品牌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常熟市海明蔬菜己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海明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培育品牌蔬菜来提升蔬菜品位。海明蔬菜创建于2002年,位于梅李镇长江边上,集蔬菜种植、加工、保鲜、销售为一体;种植面积200多hm2,防虫网设施面积106.7hm2,钢架大棚53.3hm2,喷滴灌设施应用面积200多hm2;年销售优质蔬菜2万t,销售额8800万元,主要销往省内大润发超市及专卖店;现拥有职工560人,技术人员56名,其中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16名、初级职称8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8名、管理人员32名。我们通过公司—基地—超市的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品牌化销售,现已有19个蔬菜品种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9个蔬菜品种获绿色产品认证、33个蔬菜品种获有机食品认证,并获得 “江苏省名牌农产品”、“苏州市名牌产品”、“江苏省农业龙头企业”等称号,在首届中国农产品品牌大会上被评为“中国蔬菜类品牌十佳”。
抢注品牌商标意识增强,商标使用率不断提高。海明公司通过培育蔬菜品牌来增强产品竞争力。品牌就是竟争力成为公司全体员工的共识,注册蔬菜品牌的积极性不断高涨,目前己有40个品牌蔬菜注册商标。公司生产的草莓、樱桃番茄、水果黄瓜、水果玉米等40多个品种售价比当地农户的同类产品高出1倍多,但目前还有部分商标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成了闲置资产,现正在挖掘提升。
生产上应用较多的蔬菜品牌都由公司基地直接生产,公司经济实力较强,基础设施较完善,集约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产品有特色,商品有优势,增强了品牌蔬菜在市场的竞争力,产品的附加值明显提升。
在品牌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基地是品牌蔬菜建设的前提,公司将基地、加工车间、销售部连接起来,将品牌蔬菜按品种、销量分解到基地,划块由专人种植保证了各销售点的货源和产品质量。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过在市场变幻中措手不及,生产的蔬菜过剩,畅销的产品生产不出等情况。公司在挫折中觉察到,调研应从需求出发,预测市场要学会看“天气预报”,要有敏锐的眼力、超前的意识,才能占有市场。
企业是培育蔬菜品牌的前提,企业内涵实力是关键,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先有合格的人才,才有合格的产品,加强人才包装,重在内装修。公司先后从苏农大、扬农大引进优秀的大学生,让大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在生产实践中选拔人才,看实绩求实用,服务于品牌蔬菜转型升级,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规范企业管理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品牌蔬菜的品位。
品牌的确立,靠的是市场需求、靠的是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品牌蔬菜由于生产成本高、营销成本高、产品销量相对较小,公司瞄准中高档收入人群,定位在以省内大润发超市、市内专卖店、宾馆大酒家为对象。有了正常的销售量,产销有机对接,带动了基地种植,稳定了销售市场,扩大了海明品牌蔬菜在省内市场的知名度。
多年来,海明公司在无公害、绿色产品的生产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有机蔬菜等高端产品尚未取得较大的突破和形成较大的规模。这主要由于多年来使用化肥农药、对土壤造成了负面影响,修复土壤、恢复环境要花很大的成本。在有机蔬菜尚未形成规模的情况下,各种技术支撑和生产标准化、规范化有待完善,着力整合各种科技资源,促进生产技术体系的研发,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公司以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为依托,在原有的传统资源上进行设计调整,在常年设施栽培下,通过现代生物手段,克服连作障碍,大力加强产业优势区科技信息体系建设及科技推广网络的建设,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靠现代科技支撑品牌蔬菜。
规范品牌蔬菜包装标识工作是培育品牌蔬菜的重要手段,才能做大做强品牌蔬菜的公信力。满足不同产品的用标需求,确保标识使用的正确性和真实性,让消费者认识农产品,从而提高了广大消费者对不同品牌农产品的认知度。公司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认证标识作为企业能否因势发展的大事来抓,公司积极参与有潜力的蔬菜展销会,并通过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来展示自身形象,通过“三品”标识,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公信力,提高了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