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细颈囊尾蚴病例的诊疗
祁尚绥 吕桂霞 (山东省东营市畜牧局 257091)石红霞 (山东省利津县畜牧局)
细颈囊尾蚴是由寄生于犬的小肠内的泡状带绦虫的幼虫感染引起的,寄生于易感动物的肝脏、胃网膜和肠系膜等处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侵害2~12月龄的绵羊和猪,山羊、牛、鹿等也可感染。绵羊细颈囊尾蚴的感染率25%,以牧区感染较重,但死亡率不高。9月5日,笔者诊治了一起由细颈囊尾蚴引起的山羊失明等症状病例。现报告如下:
郭某饲养山羊500只,场所位于东营市东城开发区东部,属于地广人稀地带,杂草丛生,羊群自然放牧,自8份以来,部分羊只在无明显临床特征的前提下出现前期失明,但采食正常,后期出现后肢麻痹、瘫痪,无法站立等症状。目前发病15只,发病率3.0%,无死亡。饲养场内卫生状况较差,粪便、饲草随处可见。养殖场内除饲养人员外,还散养了3只成年犬,常食用的被屠宰羊的废弃内脏。
发病羊失明,行走困难,不能自由采食,喂给食物时能正常采食,食欲、饮水正常,粪便正常,膘情尚可。发病羊用手在眼前测试无反应,眼脸、结膜无异常变化。抗生素治疗无效。
剖检病羊3只,发现在肠系膜、肝脏表面寄生20~30个豌豆到鸡蛋大小的囊泡,白色外膜,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泡上长有一个像高粱粒大的白色颗粒。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
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初步诊断为细颈囊尾蚴病。采集场内犬只粪便,用盐水漂浮法检查,发现大量虫卵,呈无色透明的圆形或椭圆形,薄而脆弱,大小为5~70mm,内有六钩蚴虫。
对全群羊进行驱虫预防,丙硫咪唑口服,用量15mg/kg体重,犬口服用量400mg/kg体重。
(1)据资料报道,细颈囊尾蚴发病羊群多出现稀便、消瘦、营养不良等消耗性症状,但该发病羊群出现失明症状,是否与营养代谢或虫体毒素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2)加强羊场牧羊犬的管理:犬是细颈囊尾蚴的终末宿主,在该病的传播中处于关键的环节,应避免犬采食羊内脏等废弃物,犬只定期驱虫。(3)驱虫药物伊维菌素,防治体内外寄生虫病,但该药对绦虫无效。本市处于黄河洼地,羊吸虫病和细颈囊尾蚴病等绦虫病多发,应加强对绦虫的驱除,一般可选择丙硫咪唑等广谱驱虫药。(4)加强预防性驱虫。疥廯病、吸虫病、细颈囊尾蚴病是本市养羊业的主要寄生虫病,应根据季节、气候、降雨的变化制定科学的驱虫程序,选择合理的驱虫药物。冬春季以驱除疥廯病为主,选择伊维菌素等药物;夏秋季以驱除吸虫病为主,选择丙硫咪唑等药物;同时全年兼顾细颈囊尾蚴的驱除。(5)加强羊场卫生,特别注意苍蝇等昆虫的杀灭工作。
(2011–09–05)
S858.27
B
1007-1733(2011)12-0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