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治疗复杂的原因和治疗体会

2011-04-13 21:19曹际志,朱晓东,薛余昭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12期
关键词:活苗热病耳病



猪高热病治疗复杂的原因和治疗体会

曹际志 朱晓东 薛余昭 季善军 (山东省莒县畜牧兽医局 276500)

猪高热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病率高,传播迅速,高烧高热,有不同程度的流鼻涕和气喘等呼吸道症状,病初皮肤潮红,后期耳部、腹部、臀部等皮肤出现变紫,全身肌肉震颤,部分病猪出现发呆、共济失调、抽搐等神经症状。对于该病的控制和治疗,许多专家和临床工作者都介绍过不少经验,但实践中,不同发病猪群的治疗效果各有差别。通过近一段时间的临床实践,笔者对造成猪高热病治疗复杂的原因和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猪高热病治疗复杂的原因

1.1 病毒毒株的变异 近年来流行的高热病主要病原体是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蓝耳病病毒作为单股RNA病毒是非常容易变异,这是其本身的特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从最初流行的经典蓝耳病演化成2006年以后的高致病性蓝耳病,是蓝耳病病毒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尽管许多专家、学者提出病毒在质变以前的量变过程中其预防和控制的效果(包括疫苗的保护力)不会受到很大影响,但不可否认是有一定差别的。另外,从该病在我国还有继续肆虐的趋势,以及近期新发病的猪场和猪群的多样化的临床表现,以及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现象来看,变异新毒株流行的可能性也不是不存在的。

1.2 疫苗免疫效果的差异 目前我国主要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有两种,一种是灭活苗,另一种是弱毒苗。从近两年的使用效果上看,活疫苗的保护力总体要高于灭活苗。但由于灭火苗在使用上的安全性,许多自繁自育的种猪场和阴性猪场大多采用灭活苗,加之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受运输、贮藏等环境温度造成的质量影响以及抗生素、应激方面造成的免疫抑制,使动物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高低不同,因此免疫失败后发病猪场在症状缓急、发病率高低、病程长短以及治疗效果上出现了很大差异。

1.3 不同病原体的混合感染 猪蓝耳病的发生能够引起猪群的免疫抑制,因此蓝耳病疫情中常伴有猪瘟、圆环病毒、伪狂犬等病毒病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细菌病的发生,出现双重感染或多重感染。这样就使猪高热病的控制和治疗更加复杂化,这也是发病猪群治疗效果相差很大的重要原因。对于一个防疫制度健全,防疫程序合理的猪场而言,发生蓝耳病的治疗效果就相对好一些。而对于防疫程序混乱,甚至不进行免疫接种,不进行合理的药物预防保健的猪场,发生混合感染的机会就会成倍增长,给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际操作带来很大困难,一旦大规模发病,甚至无治疗效果。

2 治疗体会

2.1 及时治疗 由于蓝耳病病毒对机体呈现广泛性的组织侵害,造成呼吸、生殖、免疫、消化、神经系统等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发病后应及时治疗,一旦内脏器官发生实质性变化后,将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2.2 治疗药物的选择 原发病确诊以后,对混合感染的其他疾病的正确诊断也是至关重要的,应根据日常的免疫情况,药物预防保健情况,以及临床症状、化验室诊断等,有的放矢的选择药物。另外,对退热药物的选择要慎重,迅速退热,急于求成,将不利于病情的好转。

2.3 疗程和护理 实践证明该病的病程较长,治疗用药剂量和疗程要恰当,大剂量、长时间用药可造成药物中毒。对于发病猪群的护理是十分关键的,鉴于病猪高烧高热,食欲减退,以及肌肉震颤造成的能量消耗,应增加葡萄糖、电解多维和水分的补充,并尽量减轻药物注射带来的惊吓和应激,让病猪得到充分的休息,这样会更好的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调节作用,加速康复。

(2011–09–16)

S858.28

B

1007-1733(2011)12-0067-02

猜你喜欢
活苗热病耳病
不同稀释液对鸡新城疫活苗免疫效果评价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浅谈“热病可灸”
鹅副黏病毒病的防治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猪蓝耳病的防控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家禽病毒性疫苗的分类及特点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