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微创业”情况的分析与对策

2011-04-13 19:37
关键词:院校高职大学生

周 琳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微创业”的提出受到社会尤其是高等学校的极大关注,这种模式被认为是改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状况的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作用是积极的。“微创业”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自己的特点。在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的今天,“微创业”的提出有其必然性,一定会在高等院校中结出硕果。当前,如何使“微创业”这种创业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真正生存下来并开花结果,是本文所要思考的。

1 高职院校中“微创业”的现状

1.1 对“微创业”的认识不足

目前,各高等院校对学生就业关注较多,但对于“微创业”还不是特别清楚,认为这只是某些个别企业进行的炒作行为或者是不成熟的概念而已。另外还有专家学者将“微创业”归入到普通创业当中,对它的特殊性、操作性和可发展空间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

“微创业”是“用微小的成本进行创业,或者在细微的领域进行创业”。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微创业”就是低成本创业,其实,“细微的领域创业”才是“微创业”的特点所在。在我国所发布的“新职业”中,每次都有十个左右的新增工种,这体现了现代社会分工细化的一种大趋势,预示着有更多的新职业从“微创业”中走出来,走进国家标准,成为新兴职业。这有助于通过创业解决就业的问题。

1.2 功利心态对“微创业”产生不利影响

国家教育部门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很多院校对此作简单理解,设定就业考核指标层层考核,基层就业部门将考核压力变成了学生的“被就业”。高职院校在就业市场上为了能够把“批量生产”和完成任务完美结合,忽视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责任和学生潜在的创业力量,热衷于为大型企业推荐廉价劳动力,而对创业工作并不热心。就“微创业”来说,由于学生真正创业后的效果不是非常有说服力,对学校而言是“事倍功半”,这导致各院校对于这种费力(利)不讨好的事情积极性不是很高。

1.3 对“微创业”的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国家对自主创业和毕业生的扶持政策已经陆续出台实施,虽然“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鼓励自主创业”,并且“大学生创业每年享受8 000元税收减免待遇,毕业生创业3年内每年减税8 000元”,“要给大学生最低5万元的贷款”,“给予贴息贷款,对于需要培训以后再进行就业的,国家还要补贴培训费用”,但是现阶段相关规定仍有“个体户起步注册资金也要一万元”这个最低门槛,这对于尚在学校的学生的创业来说是个大难题。

1.4 “微创业”的管理和操作难度大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鼓励“微创业”也面临管理和操作方面的一些问题。

一是怎样去引导教育学生。目前各院校也都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创业教育,但多数是在大的方向上进行的指导性的教育,而没有针对专业和学生个性化需求开展指导和实际操作,其结果是真正进入创业阶段的学生很少。学生对于操作性较差、具有“大课”性质的“职业生涯指导”类课程也是反应平淡。

二是缺乏专门机构和专业职业指导教师。一般的高职院校都设置就业管理机构,其作用很重要,符合当前形势和学校的实际需要。但是学院的就业机构是推荐“就业”,是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以满足定单或用人单位临时要求进行就业安排,是“一次性”的,并没有为学生创业尤其是在低成本、新方向的“微创业”上投入精力,更没有安排一定数量和比例的专业职业指导师来为有创业思维、有创业激情、有创业能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其结果是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创业基础,但由于缺乏引导和指导,错失了创业的良机或导致创业失败。

三是怎样在实际当中进行操作。大学生真正创业的时候是非常需要有人进行指引的,需要具备金融、法律、营销等多方面的知识。不是每个人都具备所有知识实际创业的过程中,“微创业”是真正走向创业成功的一个预演,所涉及的问题不比运作一个小型企业少。因而“微创业”面临的失败风险更大一些。在实际运行中,创业者的知识来源一般主要是学校的职业指导师、商业运营方面的专业教师或职业经理人。

四是用教育部门的就业标准衡量“微创业”是否客观。“微创业”经常会与“自由职业”相混淆。随着新兴产业、新型媒体、创新与微创新的出现,对于“微创业”者不能仅以工商登记注册来确定。用什么样的思维和标准来界定“微创业”是不是创业,尚处在专家和学者的争议中,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 高职院校中发展“微创业”的积极因素

2.1 “微创业”适合现阶段我国高职学生情况

以2009年数据,高职院校毕业生占全国高校毕业生49%,这样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中,贫困生比例约占25%左右。高职院校的贫困生除了经济上的贫困以外,与本科院校的贫困生相比,他们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但他们中很多人有“微创业”的潜在优势,他们在“生存型”的“微创业”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

2.2 “微创业”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

国家“十二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明确了高职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微创业”是以技能和专门技术为前提进行的创新,要求学生在“第一线”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这完全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虽然目前高职毕业生大多数仍以就业为主,但在实现国家教育部门的培养目标上,“微创业”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2.3 “微创业”丰富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当中,学校以组织课程、举办创业比赛、开办讲座等形式为主,给学生真正实践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好多创业行动也只能限于学生在校期间,学生毕业,创业也就停止了。而“微创业”真正把创业带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创业的知识,为自己带来“真金白银”,从而走上真正的创业之路。

2.4 “微创业”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依照国家和教育部门的指导,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真正的“微创业”将会孕育其中。因为“微创业”者会在学校特色定位基础上进行的校企合作中寻找机会,学生的创业目标也是在学校特色定位基础上进行知识与技能学习,并以此作为衍生点和创新点,在此基础上的创业活动对学校的特色定位是一种实施和强化,并使学校的定位进一步得到明确和强化。

2.5 “微创业”对学生和教师是一种能力检验

“微创业”与传统创业相比虽然少了一项资金的难题,但对于学生和教师的要求是提高了。对学生来说,要具备较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的支撑点;而对教师来讲,不但理论知识要深厚还要在相关联的知识上多下工夫,做到既有创业知识,又有创业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创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3 做好高职院校“微创业”的策略思考

3.1 政策支持是基础

政策永远是大学生进行“微创业”的最有力的支撑。现有的政策没有将大学生的“微创业”和“搞个体”区别开来,政策待遇基本上是等同于“特困”、“下岗”和“再就业”。国家应该出台针对大学生“微创业”特点的扶持政策,对“微创业”进行重点扶持以起到“放水养鱼”的作用。

3.2 学校引导把握方向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是“微创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在氛围上创造有利于“微创业”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创业的新鲜气息。还要组织创业类型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和学习创业。在师资的调配上也要针对“微创业”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聘请、引进在创业方面有经验的人员和教师,以利于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引导。

3.3 区域特色促进创业

学校应该在立足于本校特色、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生的“微创业”教育,组织实施创业活动。比如本地区的经济开发建设、特色业务外包等等,这样的机会能给“微创业”带来很好的指向性,也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益处。

3.4 依托现代科技实施“微创业”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很多机会,如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开发都创造着财富神话。“微创业”本身具有知识经济的一些特质,高校在知识的积累和技术高度上又拥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学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这些领域抓住机会,利用所学知识,打造专长,细分职业,创新手段,找到创业的支撑点。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微创业”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生存的“土壤”,虽然目前其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但只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其普遍性和规律性,积极采用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方法和途径,就一定会使高职院校的“微创业”呈现燎原发展之势。

[1]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45~60.

[2]王文.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2).

[3]刘兆平.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3,(6).

[4]罗建国,赵亮.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制度创新[J].大学教育科学,2004,(2).

[5]侯贵宝.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4,(27).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大学生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