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走向

2011-04-13 19:21田少煦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创意设计数字文化

李 陵,田少煦

(1.深圳大学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2.深圳大学 传播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珠江三角洲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走向

李 陵1,田少煦2

(1.深圳大学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2.深圳大学 传播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数字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不同于基于终端产品的单纯文化产业,它具有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双重属性,是商业、通讯、建筑、教育等现代服务业的中间环节,也是工业制造业的重要创新源泉。文化创意产业语境下的数字创意应该是“两种文化”紧密结合的产物,它把创意与创新作为自己的立足之本,建立合理的数字创意生态系统,构筑科学严密的支撑体系,实现高新技术与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的重要步骤。

创意;数字设计;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珠江三角洲

一、文化创意产业语境下的数字创意产业

1.数字创意的本质

数字创意(Digital Creative),是文化创意产业语境下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数字”(Digital)与“创意”(Creative)的合成词,意为数字化的创意。数字创意的核心是创意、创造,在数字创意产业里,它集中表现在数字化技术和相关的内容与形式的创意设计方面。由于“创意”一词多用于书面语,它在业内的相关行业、岗位通常以“设计”的称谓和方式呈现;又因为“创意”与“设计”意义近似,因此,业内普遍使用“数字设计”(软件设计、交互设计、数字媒体设计、虚拟现实设计等)来概括数字创意产业的核心部分,“数字设计”也成了“数字创意”的代名词。

我们平常使用的“设计”一词,来自英文“Design”。英国权威英文大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Design词条释义为:“[名词]1布置:设计;布局;安排。2图样/方案/模型:艺术设计;构思。3设计图样;设计方案。4图案:装饰图案;花纹。5意图:打算;意图;目的。[动词]1设计:设计;制图;构思。2计划:计划;筹划;制定。3特定目的:制造;设计;意欲”。[1](P459-460)《辞海》对“设计”的释义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如服装设计,厂房设计”。[2](P1107)设计的发展有一个从设计“物”到设计“事”的观念演进,其本质是重组知识结构、重组资源,探索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它是产品、人居环境、沟通、服务等前期方案与表达方式,是人类造物活动的重要部分,其承载媒介有文案、图形、模型、软件与多媒体等,以构建“人类合理、健康的生存方式、生存环境”为最高追求[3]。

2.数字创意的文化属性

数字创意的核心是数字设计,它的文化属性与“设计”(Design)相同。从形式来看,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在过去的设计视野里,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视觉而展开的,视觉符号和形象的审美、功能和传达成为人们的最高追求。随着设计与生产、服务和生活的日趋亲密,它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视觉范围,拓展了设计视野,创造出一种具有特色的设计文化和一种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因此,设计的存在仅有艺术与技术是不够的,必将进入更广泛的文化层面。

设计文化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的外在形式依赖于造型艺术,其表现形式主要为艺术化形态;另一方面,它的内容又是营销、传播的重要手段,或产品、环境等预想方案和实现基础,属于生产力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文化学的视角来看,设计是一种生产力,应归纳为经济基础,它是物质文化的组成部分;而艺术属于意识形态,应归纳为上层建筑,它是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设计跟建筑一样具有基本相同的文化属性,它们在一个民族文化的构成中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处于生产力的层面,表现为一种富有特色的物质文化形态[4]。

3.数字创意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特殊位置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语境下,数字创意(数字设计)是这个庞大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尽管数字设计从属于文化创意产业,但它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其他部分相比,如影视制作、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文化会展等产业,在本质、形式与运作方式上都具有较大差别。从产业形态上看,数字设计与其他文化产业的最大区别是:数字设计产业由两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即主体部分):它不是一种以“内容”为中心的终端文化产品,而是依附于装备制造、建筑、现代物流、商业、金融、教育、信息等国民经济第二、第三产业的智力产品,是为工业产品、人居环境、营销、沟通、教学等服务的中间服务环节,数字设计主体部分的核心是提供智力“创意”,而不是进行物质或非物质的“文化生产”;第二部分是通常所说的“数字内容”,它“是将图像、文字、影音等内容通过数字技术进行整合应用的产品或服务的总体”[5]。数字设计是一种储能巨大的生产力,在信息化成为工业化重要支撑的21世纪,对数字设计的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它将催化“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跃升,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更好地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需求。

二、振兴珠江三角洲数字创意产业的价值和意义

1.促进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强劲的产业竞争力

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看,数字创意是未来产业群中的高端枢纽。当前珠江三角洲已面临着四重“难以为继”的困境: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劳动力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据此,省政府采取若干重要措施来升级产业结构,培育并发展数字创意产业便应当是其中之一。数字创意针对信息时代的消费者需求,以数字媒体、通信传播等高新技术为手段,以创新设计思维为桥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适应能力。数字创意与我省已有的传统强项——制造业(服装、家电、信息、家具等产业)和服务业(软件、影视、动漫、网络、教育等)深度结合之后,可形成位于价值链高端的数字创意产业。该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聚合度很高,能迅速形成强烈而持久的产业竞争力,提高其他产品的附加值,且很少与其他产业发生资源冲突。

2.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长期以来“三高一低”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珠江三角洲发展的重要障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数字创意产业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这些年来,我们习惯于以GDP指标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标准,最终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使后续发展难以为继。珠三角的环境和资源约束依然趋紧,一方面,珠三角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空气质量下降,环境安全形势日趋严重。数字创意产业的特征是高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其所涉及到的动漫网游、工业设计、数字娱乐、软件研发等行业,资源能耗少,污染小,占地少,效益高,这对于缓解珠三角资源紧张,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提高珠江三角洲城市圈的竞争力

在国际大都市及新型现代化指标体系中,城市创新能力及创新指数已经成为一个最具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指标,它的强弱、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大小。把城市创新体系具体映射到产业范畴内,它的目标指向就应当是相关产业、行业之价值链高端——数字创意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那些已经成型的、有影响的国际大都市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城市圈在原创力量、原创成果、原创专利、原创机构等方面都有待大幅度提高。珠江三角洲要真正成为世界级创新区域,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城市功能,增强珠三角作为全国中心城市圈的集聚和辐射作用,而数字创意产业将在其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数字创意产业是新经济的核心和发展的原动力,是21世纪新产业重组的枢纽与轴心,它能为传统产业、夕阳产业带来具有核裂变效应的升级改造。因此,发展数字创意和新兴的交融产业,能够促进新兴产业互相渗透、交融式共同上升,促进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和重组。

4.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前已述及,数字创意产业的主体是服务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创意服务,它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数字设计在做强自身的同时,为它关联的众多行业提供数字化的优质创意服务,推进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提升。它可以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开发新的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

自主创新是数字创意产业的核心。它可带给它所关联行业的制度创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引发新的业态诞生。如“三网融合”和“物联网”的开发应用,仅有计算机、网络、传感器、信息传输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它离不开具有人文科学的数字设计和创意,只有“两种文化”的高度融合,才能较大幅度增加相关产品的知识含量和文化含量,创造出更高的产品附加值。

珠江三角洲是国内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有“世界工厂”之称。发达的制造业一方面催生了强大的数字设计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得数字设计的理念、方案能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事实上,在产品附加值中既有以科技为基础的使用价值,也有以文化为基础的观念价值。当我们在努力提高产业的附加值时,也需要创意设计和艺术智慧的参与。所以,大力发展以创意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为依托,由文化、技术、创新与经济有机结合的数字创意产业,不仅符合当今发达国家和城市产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数字创意产业的相关理论简述

1.“创意产业”、“文化产业”以及“内容产业”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反差

在理论层面,“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这两个术语差异较小,其包含的产业活动范围也基本一致,因此常被不同的研究者交叉使用。由于狭义“文化”概念的先入为主,人们总是在学术研究和产业运作中把“创意产业”理解为狭义的“文化”产业(即意识形态领域的狭义“文化”),因此,有意无意中排斥了“创意产业”中的具有明显物质文化特质的非狭义文化的“设计”业态:如工业设计、人居环境设计、软件设计等。又因为“创意产业”中的艺术、电视广播、音乐、电影、表演艺术、工艺品等行业在学科的分类中被列为“艺术学”,而“艺术学”常与文化并列称为“文化艺术”,在我国教育部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目录”里,“艺术学”包含在“文学门类”之中,被简单归类为上层建筑。因此,创意产业就被曲解为狭义文化的产业或艺术的产业,认为它仅“是人类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条件下,向满足精神需求迈进的产物”[6]。其结果是,不仅在政府的归口管理上把文化产业划为文化厅(局)的范围,在政策制定、规划和产业运作上也把它与文学、艺术等同起来。这使本来具有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双重性质的“创意产业”丢失了近半壁江山,也使“数字设计”这一担负着装备制造、工业产品、商业营销、人居环境、高新技术和其他相关产业创造核心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的业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核心价值和作用。

“创意产业”与“内容产业”的概念也有明显差异:“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其产业范畴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行业”[7]。而“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y)则是“依托内容产品数据库,自由利用各种数字化渠道的软件和硬件,通过多种数字化终端,向消费者提供多层次的、多类型的内容产品的企业群”[8](P15)。“数字创意产业”就是数字化环境下的创意产业,它突出表现为三点:一、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二、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三、基于数字化环境。其中的核心是创造、创意,这是“内容产业”中所不强调的。

2.“创意产业”中的“设计业”

从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情况来看,它主要涉及到两大专业范围,一是艺术与娱乐,它包括新媒体艺术、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动画、网络艺术与游戏艺术等。二是生活与生产,它包括软件设计、用户体验设计,企业多媒体应用,通讯与公共信息服务设计,数字教育设计、数字广告设计,数字城市设计,虚拟建筑与景观设计,数字博物馆设计,虚拟现实设计等。

站在文化学的立场上回顾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在“创意产业”的众行业中,共存着两大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学科群:一个是关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以满足人们审美和娱乐需求为主要目的“纯艺术”学科群,暂且把它归类为“精神产品”;另一个是关乎经济基础/生产力领域的、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需求为主要目的“创意设计”学科群,暂且把它归类为“物质-非物质产品”。两个学科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形成一个与数字创意产业相对应的、较为完整的学科群,一个以精神文化为主,一个以物质文化为主。

而目前我国广大的企业管理人员和公务员缺乏对创意产业和“设计”的正确意识,误认为“设计”是“美术”的一个分支,把眼光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偏重艺术与娱乐的学科范围,大量贴近人们生活、生产的非意识形态领域的“数字设计”却较少有人问津,把数字设计关联的复杂系统简单化,致使在政策制定、产业环境、人才培养和创意氛围等方面没能给数字创意产业营造一个较好的生存环境,这势必影响到数字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珠江三角洲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

1.把创意与创新作为数字创意产业的立足之本

随着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创意设计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柱。由创意设计这一新兴生产力培育与衍生的创意文化,也已勾勒出城市文化的整体形象、基本性质及时代特征。通过设计,建构了图像化与符号化的社会环境,营造了时尚化与独特化的城市文化;由设计文化为核心而催生、拓展、成长的创意文化,成为城市文化的显著标志。

数字创意的根本品质在于创意。从知识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创意本身是一种生产力,而且是一种更深层、更具有爆发潜能的新型生产力,它依赖于一个城市内在的审美现代性与知识活跃度,而不依赖于外在的历史长短与地理空间,这恰好符合深珠三角城市群的文化特征和发展要求。

2.培植珠江三角洲的数字创意生态系统

一个健全的数字创意生态系统,是由创意设计实践和创意设计理论两大部分共同构筑的。要打造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华民族特色的数字设计流派、与世界创意潮流和趋势接轨,除了在数字设计实践方面花大气力之外,在数字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方面,也应有所创新和切实投入。偏废了理论建设,这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就会出现结构性缺失,提供不了必要的学术前瞻和理论支撑,难以进入良性的持续发展。

以前,我们在注重数字设计实践和市场的同时,忽略了数字设计理论建设、设计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珠江三角洲拥有较高知名度的数字创业品牌(如“腾讯”等),但缺少真正像样的研究成果和数字设计理论家,缺乏从事数字设计理论研究的学术机构和学术氛围。如果我们不从结构上弥补强大的实践与弱小的理论之间的反差,不调节市场运作、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苦练内功,导入必要的学术和智力支持,一个完整的数字设计生态链就不可能构成,数字创意产业这个有机的系统就难以正常运转。

3.构建强大的数字创意研发网络和支撑体系

强大的数字创意研发网络和支撑体系,是建立数字创意生态系统的必要保证。当今世界上顶级的公司,如微软、IBM、苹果、奔驰、三星等,都建有强大的全球性研发机构和研发网络。数字创意需要强大的技术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发达的计算机系统和优质的支撑体系,数字创意涉及的主要人群有设计师、工程师、研究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与工人、公务员、教师、学生等。由于珠三角的数字创意产业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研发网络和支撑体系,缺少研究平台、交流平台、信息平台、资源平台,产业内不同人群之间缺少必要的思想、信息和专业沟通,资源不能共享。致使很多领域的创意没有能顺利提升到信息化的数字创意阶段,创意设计也没有能进入信息时代数字创意本身最具特色的互动状态。

因此,珠江三角洲应参照庞大的制造业、相关服务业和数字创意产业的规模,构织省、市、区三级跨学科的研究开发网络系统。进行数字创意产业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关键技术与方法、新业态及新产品、设计实践与市场等多个层面的研究。建立包括数字设计的信息平台、资源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等强大的数字创意支撑体系,夯实数字创意产业的保障性基础。

4.实现高新技术与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

创意设计作品与科技产品有一个较大的区别,就是锐意出新、反对雷同。大到一个超级数字化系统、小到一枚多媒体商标,都必须反应出独特的人文价值。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也遵循同样的原则,如果几座城市的创意设计发展出现雷同,就会像20世纪现代设计的国际主义风格那样失去独自的特色,消失在千人一面之中。因此,深入分析现代数字设计的走向,强化创意和创新优势,才能避免城市之间的同质化发展。

珠江三角洲的数字设计要想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特殊内涵,提炼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内核,与时俱进、紧贴以数字科技和新媒体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坚持以创意设计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两种文化”的真正融合,激发创意设计在数字媒体、互联网艺术、数字娱乐、数字教育、通讯、虚拟现实、文化遗产数字化等领域的后发优势。让艺术与科技在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实现融合,这是中国数字设计赖以生存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也是珠江三角洲的数字设计可持续发展、再创历史辉煌的厚实的产业基础。

[1]原著:A S Hornby,主编:Saiiy Wehmeier.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英语原文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4.

[2]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田少煦,孙海峰.创意设计的发展走向与核心竞争力[J].深圳大学学报,2010,(3):136.

[4]田少煦 孙海峰.创意设计的发展走向与核心竞争力[J].深圳大学学报,2010,(3):137.

[5]百度百科,数字内容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2 30856.htm.

[6]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20),前言.深圳文化产业网,http://www.szwenchan.gov.cn,2008-09-02.

[7]资料来源: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

[8]赵子忠.内容产业论——数字新媒体的核心[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校:彭大成)

Digital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s in Pearl River Delta

LI Ling1,TIAN Shao-xu2
(1.The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Guangdong 518060,China;2.The College of Mass Communication,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Guangdong 518060,China)

“Digital creative industry”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reative cultural industry,yet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which aims at end-state products.It has a dual attribute of being both a spiritual and material culture,and is an important recourse for producing industry.Digital creativity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should be the result of the integration of“two cultures”:on the foundation of creativity and originality it will develop a rational digital system and a scientific supporting infrastructure,and is capable of achieving an ultimate unification between high-tech and cultural creativity.It is a vital step in changing the current mode of development and facilitating the upgrade of industry and economic restructuring.

creativity;digital design;cultural industry;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Pearl River Delta

F49

A

1000-2529(2011)02-0091-04

2010-11-20

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珠江三角洲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核心竞争力研究”(09JDXM86002)

李 陵(1957-),女,湖南醴陵人,深圳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讲师;田少煦(1956-),男,湖南湘西人,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数字媒体与视觉文化研究所所长。

猜你喜欢
创意设计数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甜甜圈
月满中秋
大树
宇宙
谁远谁近?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