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化学教学中诱发兴趣的感悟

2011-04-13 16:23:46王荣
化学教与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师生化学教学方法

王荣

(仪征市陈集中学江苏仪征211408)

兴趣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是一个人力求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源泉。一名优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启发学生探求知识。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源泉。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诱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如何诱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妙趣横生的化学实验是诱发兴趣的前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最容易激发起兴趣。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既是教学所必须,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最直接的手段。运用实验教学也是化学课得天独厚的优势,巧妙安排色彩强烈、变化明快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在化学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应将化学实验放于首要位置,充分展示化学实验的魅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这是诱发兴趣的前提。

1.展示演示实验的“表演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自导自演,魅力取决于教师“表演”得美不美。做好演示实验首先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实验基本功,做到操作规范,装置醒目,安全可靠,万无一失;其次还要善于研究实验,对现有实验作适当的“改进”或“引伸”,使演示实验更趋“趣味化”。此外,我们还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师生同做实验”等,使演示实验的“表演美”能充分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示学生实验的“操作美”,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编导,学生是演员。怎样才能使学生实验的“操作美”充分展现出来呢?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将竞赛手段引入学生实验中(即“竞赛实验法”)。每个实验后,都从实验操作,实验效果,实验用时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将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使学生实验的“操作美”能及时展现在大家面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展示家庭实验的“探索美”,提高学习兴趣

家庭实验,是学生自导自演,是课堂实验的延续和引深,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机会,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学中,注重对家庭实验的指导和检查,如去年我校开展了“看谁制得多又好”的家庭实验小制作比赛和“看谁做得快又好”的实验操作比赛等,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评比,使家庭实验的“探索美”充分展现出来,满足了学生的探知欲及表现欲,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持续不断的成功体验是诱发兴趣的关键

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不断给学生创造各种成功的体验,让快乐感始终伴随着他们的学习,这对学习兴趣的提高和维持十分重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性”:

1.提问要有针对性

每节课,根据教材的内客设计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成绩好的同学提问难一些,成绩差的提问易一些,基本上做到有“问”必“答”,对回答问题中的“点滴火花”作“特殊成绩”分别记入他们的“学习档案”,定期进行表扬,使多数同学都能不间断地获得成功体验。

2.考试注意阶梯性

考试是学生自我价值的具体体现,成功与否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影响很大。一次成功的考试会使学生信心倍增,兴趣提高,反之,会使学生意志消沉,甚至灰心丧气。因此,在设计考试题时,一定要注意题目的梯度,基本做到多数及格,少数优秀,使全体同学都能产生化学不难学,只要努力就能学好这一心理定势。对极少数考得不理想的同学要真诚地帮助他们,使之感到温暖,受到鼓舞,继续保持学习兴趣。切忌用考试来“打倒”学生。

3.实验要有层次性

经常叫学生上台表演一些小实验,对学生最有吸引力。在教学中,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分解成不同层次的“小实验”,然后有目的地叫一些程度不同的学生上台“表演”,一展他们的实验才华,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表现欲。

三、融洽和谐的师生感情是诱发兴趣的源泉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现在的学生对某学科的喜欢程度受师生间感情的影响。因此,感情投资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可缺少的一环。作为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爱护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教学不仅仅是师生间的知识传递,更主要的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心灵感应。作为化学教师,要始终不渝地用自己挚热的爱无私地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上暂有困难的学生(不便叫“差生”)。在他们有困难时,要给予帮助;在他们受挫折时,要给予安慰;在他们取得成绩时,要给予鼓励。总之,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2.尊重学生

人格平等,相互尊重,这是师生关系最基本的原则。要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权利与义务,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感。对犯错误的学生来说,要“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中去批评他的坏处”,要“从思想上彻底给以改造,而不侮辱他的人格,保存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用自信和自尊去克服他们的坏处”(徐特立语)。其次,还要虚心向学生学习,发扬民主作风,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学相长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3.养成良好的性格

“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乌申斯基语)。教师良好的性格是一颗种子,它一旦播撒在学生的心里,就会绽放出灿烂的花朵,作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必须具备:上课热情开朗,精神饱满,遇事耐心细致,沉着冷静,待生温和宽厚,心地真诚等性格。

多年的教学,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师生间的感情是影响学生的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愉悦课堂气氛,诱发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催化作用”。教学中用尊重学生的爱心换取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师生间有一种荣辱与共的依赖感,会使师生间关系融洽和谐,教学就会成功。

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诱发兴趣的基础

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具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的“满堂灌”等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甚至厌倦。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呢?首先要博览群书,看专业书和订阅杂志,如《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取众家之长融于自己的教学中,其次,教学之余,要注重教学研究,记录自己在教学中走过的每一步,从失误中寻找教训,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如理论课一般用“读、议、讲、练”四字教学法,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用“实验引探法”,习题课采用“讲练结合法”等。此外,在整个教学中,我们还以“目标教学”为主线,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和谐、愉快、兴奋”的教学风格,使每节课都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有人把教师比喻为“导游”,教学中不断有胜境出现,才能让游人(学生)兴趣盎然。作为化学教师的“导游”,除了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师亲切的语调、和蔼的性格、幽默的语言、美妙的板书、准确的实验等都是构成化学教师教学艺术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些都是诱发兴趣的基础。

五、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是诱发兴趣的保证

“智力德之资”。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如果离开了思想教育,把化学教学变成单一的知识讲授、架空说教,教学就会失去活力,变得枯燥乏味,兴趣也会随之丧失,因此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方面的思想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教育的主旋律

化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我们应深挖教材,找准渗透点和结合点。如结合“黑火药”的发明等古代化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侯氏制碱法”和近代我国化学工业落后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荣辱感和自尊心,通过“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等等。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结合教材内容,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如学习“分子、原子、离子、电子、中子、质子”等基本微粒时,渗透“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等观点;学习“酸、碱通性”时,渗透“共性与个性辩证关系”原理;在学生考试失败时,渗透“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观点,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失败,树立正确学习态度。

3.科学人生观教育

教学中,穿插介绍一些中外化学家的爱国故事,以培养他们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通过我国著名制碱专家侯德榜的爱国事迹介绍,培养学生树立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拚搏、在于热爱祖国的科学人生观;再如通过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将一生奋斗换来的财富无私捐献给人类的科学事业,设立“诺贝尔奖”,为人类进步作出巨大贡献,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

六、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是诱发兴趣的“沃土”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加深,是进一步提高尖子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更好发挥特长的广阔天地,也是转化一些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良方”。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还应该十分重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加化学课外活动,以便使学生学有所用,活跃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如举行化学竞赛、化学讲座,开展化学游戏,化学小实验、组织化学晚会以及参观访问等。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作为化学教师,应该为化学教育事业去探索、去奉献,使更多的学生对化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化学中找到无穷的乐趣,在化学知识海洋里汲取营养。

[1]安徽省教育心理学研究会.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2]刘知新主编,刘知新、王祖浩著.化学教学系统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刘知新主编,梁慧姝、郑长龙著.化学实验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师生化学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麻辣师生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8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