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俊
(苏州市景范中学江苏苏州215005)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体验教学的理性思考
徐洪俊
(苏州市景范中学江苏苏州215005)
新课程改革倡导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把体验作为一种学习的过程和方式,通过体验来经历学习过程和知识形成的过程,丰富学习的方式和途径,同时注重个人的领悟和情感意义的生成,促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体验教学”就是依据新课程理念,确立“目中有学生,学生是主体”的指导思想,交给学生体验的权力,在教学中做到“不越位”、“不缺位”、“要到位”。
体验教学;化学教学
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体验”一词成了整个文本的一个关键词,总共出现了十多次,贯穿了《化学课程标准》三个部分的主要方面。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的目标,从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都体现了“体验”的价值取向。新课程改革倡导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把体验作为一种学习的过程和方式,通过体验来经历学习过程和知识形成的过程,丰富学习方式和途径,同时注重个人的领悟和情感意义的生成,促使学会主动学习。“体验教学”就是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在课程中感悟,在体验中学习,在感悟中成长。
杜威既是“体验教学的”的倡导者,又是“学生意识”的提倡者,他提出“体验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学生的学而不是为教师的教”的观点,强调“学生意识是体验教学的起点”。那么,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效实施体验教学呢?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一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学习的建立都源自体验。不论刺激学习的外部因素是什么——教师、教材、有趣的实验,只有当学习者进行了体验,至少某种程度上进行了体验,学习才会发生。只有通过转化学习者的体验,这些外部影响因素才能起作用。因此,体验是学生学习的权利。
反思我们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让人忧心忡忡。由于种种原因,多数化学教师并未走出传统“中考应试”的窠臼,课堂教学不能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意识淡薄。仅从《活动与探究》这个栏目的教学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将实验探究改为是验证性实验,甚至用“黑板实验”、“多媒体演示”来替代实验教学的现象,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形同虚设。学生知识获得仍然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无法体验实验的快乐,也无法在探究中发现惊奇的现象,激发起新的思考。这种教育“银行”式的观念严重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理解新课程要求和教材编写的意图,围绕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思考体验的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实践、质疑交流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再不能为追求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而牺牲学生获得体验的权利。
前不久,有一位青年教师在“金属的防护和回收”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幕:教师:“同学们,你知道钢铁为什么会生锈,生锈的条件是什么?”学生立刻回答:“钢铁跟水和氧气接触会生锈”,教师一愣,马上笑笑,自嘲地说:“看来大家都知道了,那我就不用讲了吧。”学生笑了,听课的教师也乐了。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已经具备一些经验。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或者体验的积累,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应当获得尊重和利用。在进行知识建构的时候不能让经验“缺位”,我们只有了解并尊重学生的经验,才能确定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从而有效地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学生的经验可能是不完整的,或者是不正确的,甚至可能会形成带有负面作用的“前科学概念”,但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正视的。教学不应只是传授新知识,还应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新认知发生冲突的时候,帮助学生矫正、修改,从而完成意义建构。我们的化学教师必须注意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原有经验,并且因势利导,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灵动的、富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上述课堂中出现的情况我们可以这样作出反应:“不错嘛,这么多同学都知道了。那么,××同学,你来说说看,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知识的?用什么办法来证实你的观点呢?”这样可以让学生讲出他自己的一些学习经历,唤醒更多学生的有关记忆从而使他们参与到课堂中,再共同设计出“基于学生经验的加工情景”来研究和探索,并修正和完善实验结论,这样就能保证“教学总是走在发展的前面”。
在《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一书中,D·A·库伯提出了著名的“体验学习圈”的概念。它是由四个基本阶段构成的,起于具体体验,经过反思观察、抽象概括,结束于主动应用。这个过程不是平面的,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过程的每一步中,我们要提供必要的情景支架,帮助学生实现有序的体验。我们不能因为学生说出要懂不懂的经验就对学生进行责怪,也不能因为学生打乱教师教学预设的多嘴而性急,我们要有收获的心态——你为难了我,我却幸福地笑了。他们说出的往往只是一种基于感知的体验,需要老师的引导从而上升为领悟后的概括。因此,尊重学生的经验是我们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种意识,也是体验教学的起点。
杜威在强调学生意识的同时,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任的政策。他认为,教师如果对学生采取予以放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放弃了他们的指导责任。杜威说:“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更丰富的经验,从而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由此说来,教师不仅应该给学生的体验学习提供时间、空间和条件,而且应该注意观察学生并给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对于体验学习过程中将会发生的事情,我们要预先准备,要给学生到位的指导,以便获得有益的效果,避免不良的结果。例如:学生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探究实验时,教师就应事先分析学生在实验的过程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也就不会出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石灰水先浑后清、蜡烛熄灭先高后低等诸多错误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体验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并非完全排斥接受学习。事实上,体验学习中也有接受的成分,如学生对教师经验的接受以及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的引领。因此,体验也需要老师到位的指导作牵引,正如风筝一样,只有在绳线的牵引下,才能飞得更高,才能保证飞翔的方向。
“目中有学生,学生是主体”应该成为实施体验教学的起点。如果教师“目中无学生”,无视学生主体的需要与内在的动因,一味将知识强加于学生,那么教师授予学生的社会经验就不可能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个体经验,引导和促进其身心发展,反而会成为影响学生的专制力量和沉重负担,压抑其发展,这是教师在实施体验教学时的“越位”现象;如果教师“目中无学生”,无视学生现有的发展特点与水平,不能将学生的已有经验与体验现场进行无缝对接的话,这是教师在实施体验教学时的“缺位”现象。学习本身并不单是对知识和概念的认识,还是个体与现实世界的生命联结,并以生命的成长更新为目标。从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再到主动应用,其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到位的指导。正是这样的指导,促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技巧,在不断的应用和实践中转化成生命的新素质。这就注定了教师要从生命的高度去自觉地关注学生的体验学习:面对生命,我们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并且指导要“到位”,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具有关注生命发展的“品位”。
[1]王组浩主编.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袁孝风主编.给教师的建议[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施国柱.体验教学法的创建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2,(10)
[4]张世勇.化学教学中体验学习实施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4)
[5]王春.化学课堂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教学形式与策略研究[J].化学教学,2007,(5)
1008-0546(2011)08-0053-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1.08.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