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健
(作者系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低碳农业首先强调了“三低”。吴一平、刘向华提出,低碳农业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实质是能源和资源利用高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以及清洁生产问题,核心是能源和资源利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李晓燕、王彬也指出,低碳农业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新特征,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改善全球气候条件而在农业领域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固碳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农业,具备“农业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农村金融”多元功能的新型农业。
除了基本的“三低”界定外,王成己等指出,低碳农业还应是“高产出”的效益型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翁伯琦等也强调了效益的概念,其指出“低碳农业”的定义应当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最大收益的农业发展模式,它应包括政策导向、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多个层面的内容。王昀还指出,低碳农业是节约型农业和安全型农业。节约型农业是指尽可能节约各种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安全型农业则指采取多种措施,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可能对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杨中柱提出,低碳农业就是生物多样性农业。改变高碳农业的方法就是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由于可以避免使用农药、化肥等,某种意义上正属于低碳农业。
高文玲的界定则总括了低碳农业。其指出,低碳农业是在保障社会需求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技、政策、管理等措施节约资源、减少投入、降低排放、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和捕获储碳量,达到产前、产中和产后总过程中向大气直接和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小化的新型现代农业体系。
陶正芳、邵永恩指出,农业是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一是土壤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碳库,二是农业生产是温室气体的一个排放源,三是间接的农业排放源增多。由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都与耗用能源、排放温室气体有关,因此发展低碳农业十分必要。
王耀兴、安炜姣提出,发展低碳农业一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紧迫要求,二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设现代农业的紧迫任务,三是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紧迫需要。
高文玲指出,低碳农业除了具备低碳经济的共性价值以外,它还具备其他一些特殊的价值。一是维持人类的生存;二是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品质的提升;三是有利于降低面源污染;四是可以抵消或盈余温室气体排放。
近些年来,极端气候爆发日益频繁,其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粮食安全。低碳农业必然给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带来新的挑战,其可行吗?施正屏、林玉娟以我国大陆农业政策模型为计量分析基础,提供决策者在采行低碳技术下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之政策分析工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持续发展低碳农业是可行的。
廖媛红提出,低碳农业的发展模式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低碳农业的总目标:实现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率的农业;二是这个总目标可以分解为投入低碳化和产出低碳化两个分目标;三是上述两个分目标的实现路径分别为低碳生产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每个路径又有很多具体的实现方式;四是整个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文明理论等。
许广月提出,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有三:一是减源型农业发展模式,是指利用现代农业先进技术,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化肥、农药等要素的投入并在农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注入低碳发展理念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二是增汇固碳型农业发展模式,是指利用耕地、林地、草地和湿地等进行固碳,大力发展增汇固碳型农业,增强农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三是低碳乡村建设模式,是指以低碳乡村重点工程为支点。
罗吉文更为具体地构建了发展低碳农业的十种主要模式:有害品投入替代模式、节地模式、节水模式、节能模式、清洁能源模式、清洁家园模式、循环农业模式、产业链模式、农业观光休闲模式和碳汇模式。
一是生活方式的障碍。付德全和雷晓平指出,在传统生活方式下,人们把环境作为资源存量和容量及自净能力的场所,无限的制造生活垃圾,加之资源市场价格偏低、污染排放成本过低,温室气体可任意排放、经济行为主体没有“减排增效”的经济动机和社会责任。
二是技术支持的障碍。黄钦海和李沙娜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中国能否利用后发优势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知识型劳动力的障碍。廖东海指出,大多数农业劳动力属于“体力型”劳动者,受到专业和职业培训的极少,低碳技术应用能力欠缺,对推进低碳农业发展缺乏智力支撑。
四是金融支持的障碍。陶正芳和邵永恩指出,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制度的缺乏;二是农业的高风险性;三是低碳农业的高成本性;四是农村金融创新能力较低;五是金融与低碳农业发展原则的非一致性。
五是立法面临的障碍。屈振辉指出,我国农业立法走向低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首先是思想意识水平。倘若人们对农业生产的认识不能提升到生态的高度,我国的农业立法也就无法实现低碳化。就是在立法上实现了低碳化,法律在实际中也难以被遵循。其次是经济科技水平。我国农业在各产业中又处于较落后者,因此实现低碳化就更加困难了。最后是产业间的协调。我国农业立法的低碳化必须考虑与其他产业立法的低碳化相衔接的问题。
1.生活方式支持。付德全、雷晓平指出,要树立科学文明先进的生活理念,探索低碳生活方式。翁伯琦等提出,发展“低碳农业”应切实树立新的系统观、新的经济观、新的价值观、新的生产观和新的消费观等五个新观念。
2.技术支持。李晓燕、王彬彬提出,从技术层面来看,低碳农业包括重建农业湿地系统、减少高碳能源及化肥应用、改良固碳型农业品种、推广农业固碳技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在低碳农业技术支持方面,还应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文再坤提出,建设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建立有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新机制;二是要全面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要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四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五是要为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法律和社会保障。
3.知识型劳动力支持。廖东海等提出,一是要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能;二是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传授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有关知识。
4.金融支持。陶正芳和邵永恩指出,要建立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有效框架体系。第一,制度的设计要为金融介入提供环境。要制定低碳农业发展规划、相应的发展配套政策以及完善相关法律。第二,框架的设计要为金融介入提供便利。要建立低碳农业经济体系与行政推动多方配合的运行机制以及市场主导的运作方式。第三,方式的设计要为金融支持提供可能。一是建立银行、担保与保险联合支持机制;二是划分低碳农业金融支持层次;三是创新相应的金融产品;四是建立试点基地辐射模式。
5.法律支持。王耀兴、安炜姣提出,第一,修订现有法律,注入低碳农业的理念和内容。一方面应在《农业法》中明确规定 “国家应大力支持发展低碳农业,走低碳农业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与农业有关的其他法律进行一次整体的“绿化”。第二,制定低碳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低碳农业专门立法,就是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就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农业生产排放物等问题进行立法。先立一部综合性法律,再根据实际需要,就低碳农业发展的某个环节进行单项立法。第三,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人民政府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各自的权限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行政规章。
6.政府支持。王海文提出,各级政府应加强引导,强化保障,积极作为,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聚集各类优势资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及社会各方有用力量致力于发展低碳农业,以提升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农业生态文明水平。
参考资料
1.吴一平,刘向华.发展低碳经济建设我国现代农业[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2):58-65.
2.李晓燕,王彬彬.低碳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下的农业发展之路 [J].农村经济,2003,(3):10-12.
3.王成己等.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低碳农业发展策略[C].发展低碳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2010:58-62.
4.翁伯琦等.论循环经济发展与低碳农业构建 [J]. 鄱阳湖学刊,2009,(3):92-102.
5.王昀.低碳农业经济略论[J].中国农业信息,2008,(5):102-106.
6.杨中柱.发展我国低碳农业的思考[J].作物研究,2010,(4):252-254+257.
7.高文玲等.低碳农业的概念及其价值体现 [C].发展低碳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2010:50-53.
8.陶正芳,邵永恩.低碳农业:金融支农的新视角[N].金融时报,2010-6-7(008).
9.王耀兴,安炜姣.中国发展低碳农业的法律构建研究 [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6):15-17.
10.施正屏,林玉娟.低碳农业安全政策模型研究[J].台湾农业探索,2010,(4):5-11.
11.廖媛红.低碳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J].作物研究,2010,(4):228-231.
12.许广月.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学家,2010,(10):72-78.
13.罗吉文.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探析[J].生态经济,2010,(12):141-144.
14.付德全,雷晓平.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与建议[J].陕西农业科学,2010,(6):179-181.
15.黄钦海,李沙娜.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89-90+100.
16.廖东海等.张家界市低碳农业建设的思考[J].作物研究,2010,(4):255-257.
17.屈振辉.论以低碳为导向的我国农业立法[J].作物研究,2010,(4):241-243.
18.文再坤.发展湖南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J].作物研究,2010,(4):244-245.
19.王海文.发展低碳农业之政府作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8):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