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玉 高雅贤 万秀丽 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中医院妇科(石嘴山 753000)
笔者就近年来自拟中药非经期补肾养血配合针灸治疗,月经期养血活血治疗肾虚型月经过少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概述如下。
临床资料 50例均为门诊患者,25~30岁 13例,31~40岁 26例,40岁以上 11例 ,病程 3月~2年,均查 B超排除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 口服中药:非经期自拟补肾养血汤,具体药物为:党参 15g,当归、白芍、白术、熟地黄、覆盆子、菟丝子、枸杞子各 12g,鹿角胶、山药、山萸肉、续断各 10g,加减:气虚者加黄芪 30g,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炙远志各 10g,腹痛者加延胡索 12g,乌药 10g。
月经期活血养血,具体药物为:上方加鸡血藤30g,益母草 15 g,丹参、泽兰、牛膝各 10g。
针灸治疗 主穴:关元、肾俞、大枢、地机;配穴:肝俞、足三里、三阴交、中脘、次。方法:主穴每日必取,配穴每日取 2~3个、交替取用,腰腹部照射 TDP灯,留针 30min,1日 1次,治疗 5d休息 2d,1月为 1个疗程,经期停止治疗。 1月为 1个疗程,3月后评价疗效。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经量明显增加恢复正常,维持 3个月以上;好转:经量明显增加或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 3个月;无效:月经周期,经量无变化。
治疗结果 本组共 50例,其中痊愈 33例,有效14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为 94%。
典型病例 张某,女,36岁,教师。于 2009年8月25日就诊,现为月经周期第 15天。主诉:近半年月经量明显减少,色淡,第 1天略多两片卫生护垫,2d干净,伴有腰酸腹冷不适,疲乏无力,夜间睡眠差,舌淡苔白,脉沉弱。曾口服乌鸡白凤丸,但效果不佳。查腹部B超提示:子宫、附件未见异常。中医诊断:月经过少。中医辨证分型属肾虚型,治法:补肾益精,养血调经。给予自拟中药补肾养血方药如下:黄芪 30g,党参 15g,当归、白芍、白术、熟地黄、覆盆子、菟丝子、枸杞子各12g,鹿角胶、山药、山萸肉、酸枣仁、炙远志、续断各10g,小茴香 9g,10剂。9月 7日二诊,自诉疲乏腰酸减轻,考虑已近经期上方加用鸡血藤 30g,益母草 15 g,丹参、泽兰、川牛膝各 10g,口服 3剂,非经期均配合针灸治疗,针灸取穴见治疗方法。9月 10日月经来潮,第1d用 3片卫生护垫,治疗两个疗程后经量增加,需用卫生巾,经期达 3d,继续用药 1个疗程,以巩固疗效。半年后因带下量多就诊时,询问其月经情况正常。
讨 论 月经过少,有虚有实。虚者多因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伤肾。本病虚证多,实证少。本人治疗肾虚者,重在分平时与经期不同阶段论治,治法既有所侧重、又有所联系,平时滋肾养血调经,充养天癸,使任通冲盛,血海满溢。史氏[2]等提出经后期精血耗伤血海空虚,此时真阴必须充实,所以填精益肾尤为重要。用熟地黄滋阴填髓,大补真阴;菟丝子、杜仲、续断补益肾气;鹿角胶血肉有情之品补肾养血;山茱萸、枸杞子滋养肝肾;党参、山药、白术健脾和中;当归、白芍补血调经。经期加用养血活血之品鸡血藤、益母草、丹参、泽兰以祛瘀生新;川牛膝引血下行。根据月经不同时期及个人的实际情况随证加减,补肾活血调经。针灸取穴肾俞、大枢能振奋阳气,温补下元,配肝俞以助肾阳、养肝血;关元、中脘为任脉经腧穴,且中脘为脏会,可通调冲任及脏腑之气,濡养胞宫,温养冲任;地机为脾经郗穴,是调血通经之要穴;足三里培补中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三阴交滋补肝肾,助调冲任;次位居盆腔,其下有盆腔神经通过,可调节盆腔脏器功能。诸穴合用共奏滋补肝肾,养血通经之功,取得显著的疗效。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0-61.
[2]史建辉 ,李国臣,王秀霞.调经 4步法治疗排卵功能障碍不孕 50例 [J].陕西中医,2006,27(10):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