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1-04-13 09:34马军艳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5450030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6期
关键词:嗜血胸膜纤维素

马军艳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 5450030)



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马军艳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 5450030)

近年来笔者在本地周边地区猪场发现了一种以体温升高、畏寒迭堆、皮肤潮红、耳朵发绀、咳嗽喘气、呼吸迫促、被毛粗乱、渐进性消瘦、有的关节肿痛、跛行,最后排稀便衰竭而死等症状的疾病,有的人认为是猪瘟、流感或者是附红细胞体病.也有的人认为是链球菌病,说法不一,防治措施各异,收效甚微。根据临床实践,笔者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并按本病防控办法予以处置,最终得到较好控制。现介绍如下:

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是由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烧、咳嗽、严重呼吸困难、发绀、疼痛、被毛粗乱、进行性消瘦,部分猪出现关节肿胀、跛行和中枢神经症状。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间质性肺炎、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脑膜炎为特征。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该病流行,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

1 病原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两极着色的小球杆菌,有荚膜和菌毛,能产生溶血素。目前,我国已确认的副猪嗜血杆菌有15个血清型,还有12.1%的分离株不能分型。其中以4型和5型最为流行,其次为13、14和12型。以1、5、10、12、13和14型毒力最强,2、4、8和15型号毒力中等。该病原体与其他溶血菌的区别在于必须有葡萄球菌与其同时存在,在血琼脂平板上才呈现溶血现象。

2 流行病学特征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发病率一般为15%~50%,病死率可达50%左右,主要经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直接接触、人畜走动、病猪的污染物、吸血昆虫(蚊、蠓、虻、蝇、虱、蜱等)叮咬等可传播本病。

本病只感染猪,以2~4月龄的仔猪和架子猪的受感性较强,但以保育阶段最易感,成年多呈隐形感染或仅见轻微的症状。

气温骤变、过度拥挤、圈舍潮湿、通风不良、长途运输、疲劳和其他应激因素等都可加速该病的传播。各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该病,但以架子猪及肥猪发病率高;该病常继发于猪圆环病毒病、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等免疫抑制性疾病之后。还可继发于猪的一些消化道及胃肠道的疾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每年的5~9月份为高发病期,尤其在猪流感病流行季节容易发生。

3 发病机理

病原菌在扁桃体定居后不断增殖,通过菌毛粘附到肺泡上皮,被肺巨嗜细胞吞噬或吸附后产生3种毒素,从而对肺细胞产生毒性。病菌的荚膜可引起组织的早期损伤,细菌毒素与细胞毒素共同引发肺组织病变。如肺泡壁水肿,毛细血管堵塞,淋巴管因充满水肿液、纤维素和炎性细胞而扩张;从感染后4d起,支气管内充满黏稠的分泌物,中心部位出现坏死和纤维化样变,急性和亚急性型则引起全身症状。

该病人工感染及自然感染均可产生免疫应答,感染后10~14d可检测到循环抗体,4~6周抗体水平达到高峰,并可维持几个月或更长时间;母源抗体仅可维持5~9周,在某些情况下仅可维持3周左右,因此,仔猪在断奶前后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已经下降或消失,此时极易发病。该病的潜伏期从24h到几天不等,人工感染的为1~7d。

4 临床症状

4.1 最急性型 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5℃以上,有的见不到任何症状即倒地死亡。病程稍长的可见到厌食、精神沉郁,反应迟钝,疼痛性短咳,个别伴有尖叫,呼吸加快等症状。病猪的鼻、耳、眼及后躯部位的皮肤发绀,后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血样泡沫时往往已濒临死亡,多在症状出现24h内死亡。

4.2 急性型 体温升高至40.5~41℃,皮肤发红,精神沉郁,不愿站立,厌食,不喜饮水,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张口呼吸,有的母猪发生流产。通常发病后2~5d内死亡。

4.3 慢性型 多发生在流行后期、急性型转化而来或由中等毒力株引起。病猪常见到持续轻度发热,猪群迭堆,间歇性咳嗽,食欲减退,不爱走动,关节肿痛、跛行,渐进性消瘦。病程可长达2周左右,常并发或继发其他疾病,最终多因衰竭而死,少数不死的极度消瘦或生长缓慢,形成僵猪。

5 病理剖检

主要特征性病变是多发性浆膜炎,表现为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脑膜炎和关节滑膜炎,尤以心包炎和胸膜肺炎最为常见。

心包炎表现为心包积液(发病早期)或干酪样渗出物(发病中后期)。当渗出的纤维在心包外膜凝集时,则在心外膜形成一层灰白色的绒毛,形成“绒毛心”。“绒毛心”是该病最典型的病理变化,当渗出的纤维蛋白和绒毛被机化时,使心外胞与心脏粘连在一起。死于本病的猪,体表常有大面积的淤血和淤斑,病情严重的病猪,在全身性淤血的基础上,四肢末端、耳朵和胸背的皮肤呈紫色。出现浆液性、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胸腔中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常在胸膜表面和心外膜上析出,形成一层纤维素性假膜,有的发生粘连。

肺脏淤血、水肿,表面常被覆薄层纤维蛋白膜,并常与胸壁发生粘连;多数为间质性肺炎,部分呈对称性肉样变化。

关节炎表现为关节周围组织发炎和水肿,关节囊肿大,关节液增多、浑浊,内含呈黄绿色的纤维素性化脓性渗出物。

发生脑膜炎时,见蛛网膜腔内积蓄有纤维素性化脓性渗出物而致脑髓液变为浑浊。脑软膜充血、淤血和轻度出血,脑回变得扁平,脑膜与头骨的内膜以及脑实质之间粘连。

其他眼观病变表现为肝、脾、肾充血与局灶性出血和淋巴结肿胀等,腹膜与腹腔各脏器之间发生粘连。

急性死亡的病猪,气管及支气管内充满泡沫状粘液及黏膜渗出物,胸腔内有浅红色积液。发病1~2d后即可出现纤维素性胸膜炎,在喉头可见到带血液体,随着病程发展,整个肺部都有纤维素渗出,常与胸膜粘连。慢性的在肺表面可见到厚层包囊结节,以膈叶最为常见,胸膜及心包也有硬的界限分明的囊肿,肺与胸膜及心包可粘成一整团,很难分离。

6 诊断与分类鉴别

6.1 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有呼吸困难、鼻孔流出血性泡沫等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应依据实验室的病原学检查。可用血涂片或组织触片染色镜检,查到带荚膜的革兰氏阴性两极着色的小球杆菌。

6.2 分类鉴别 因该病在临床上表现高热稽留或反复高热,皮肤充血出血、发绀、发紫等现象。流行病学上常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猪瘟、猪附红细胞体病等病相类似,必须加以区别。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发生在生长肥育猪,典型的病变是纤维素性胸膜炎会仅局限于胸腔,肺有出血性、死性病灶。

猪瘟病猪呈全身皮肤针尖状广泛出血,很少出现呼吸困难现象。剖检见淋巴结切面的大理石花纹样变化,大肠的扣状溃疡坏死灶,脾脏出血性梗死,喉头、膀胱、肾出血点状出血等。

猪肺疫病猪常见喉头肿胀发硬,发热,流脓性鼻液,肺切面呈大理石样花纹,有暗红色或灰黄色的肝变区等,病灶触片镜检可见到两极浓染的巴氏杆菌。

猪败血性链球菌病可见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化脓性脑脊髓脑膜炎,体表淋巴结肿胀,眼结膜潮红,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外,还可见到脾脏显著增大。病料触片可检出革兰氏阳性的双球菌或短链状球菌。

猪附红细胞体病可见到皮肤、黏膜苍白、黄疸,血液稀薄、凝固不全等变化;血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附着在红细胞周围呈圆环状的猪附红细胞体。

7 防治措施

7.1 加强饲养管理和日常预防工作 本病的治疗效果较差,加强饲养管理和做好日常预防工作才是避免本病发生流行的上策。坚持“营养是最好的药物和给猪群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的理念,注意营养均衡且全面,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通风良好,防寒防署,让猪吃好、喝好、休息好,尽可能消除各种应激因素。严格执猪场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做好猪场的日常消毒、隔离工作,杜绝各种从外部传入病原菌可能,特别是减少其它呼吸道病原的入侵。

7.2 疫苗免疫接种预防 对该病使用疫苗预防,目前有进口和国产的灭活苗或亚单位苗,效果不理想,有条件的猪场最好是从本场发病猪分离菌株制作自家灭活苗。初产猪产前40d一免,产前20d 2免,以后每次产前30d免疫1次,仔猪一般在10~30日龄内进行首免,15d后2免。

7.3 药物预防 在尚未发病之前,结合改善饲养管理的前提下,用阿莫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达诺沙星或蒽诺沙星等任何两种无配伍禁忌的药物进行组合伴料饲喂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7.4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必须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发现马上隔离病猪,并对病猪及同栏猪用大剂量的敏感抗菌药物肌肉注射治疗。笔者发现,半合成头孢菌素钠盐、TMP+SMZ、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药物治疗效果很好。

(2011–04–06)

S858.28

B

1007-1733(2011)06-0037-02

猜你喜欢
嗜血胸膜纤维素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纤维素基多孔相变复合材料研究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河市某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纤维素晶须的制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