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红
(四川省壤塘县畜牧兽医局,四川 壤塘 624300)
某牛场一8岁牦公牛,右前肢跛行,外侧趾的蹄冠处有环形裂口、化脓。经消毒、清创,从创内取出一皮筋。分析认为可能牦牛踏上被水浸胀的橡皮筋,皮筋套在蹄部后干燥收缩,箍至皮内而引起发病。
某牛场一4岁犏公牛,左大腿根部有一感染性创伤,创部约鹅蛋大,牛活动时有少量脓汁从创部上方的小口排出。
治疗用皮筋套在蹄部,用中宽针扩创,创部流出脓汁约30 mL,其呈黄白色,无臭,用冲洗液冲洗(患牛站立保定)患部,外涂碘酊,肌注青霉素。两月后,上方肿胀缩小,但仍留一蚕豆大的创口,牛活动时仍有少量黏稠脓汁排出,同时其患肢膝关节内上方出现一拳大的软肿,患牛患肢轻度跛行。经侧卧保定,切开膝内上方肿胀,从上方创口注入0.5%高锰酸钾液,却见液体自下方切口流出。分析认为当初创内盲囊蓄脓未除,其下沉而成窦道。患牛经彻底清创和切除窦道壁而愈。
5岁牦公牛,右前肢因蹄底与蹄球交界处被一尖锐异物刺入而跛行,拔除异物后牛跛行减轻,于是仍使役,第2d牛出现局部肿胀、发热、高度跛行。5d后,肿胀蔓延,前到冠部,上至系关节,蹄凹部几乎与蹄底肿平,其创口内流出恶臭的褐黑色液体,牛站立时蹄尖触地,迫走时,三肢跃进。
虽经多次处理,但未彻底清除创内的坏死组织,以致患肢继发化脓性蹄、冠关节炎和蹄骨附着部屈腱炎。经采取扩创和作辅助切口等措施,制止了化脓性炎症的扩散,但牛终因蹄壳变形、蹄后屈腱增粗而丧失使役能力。
3岁黄牛,右侧坐骨结节下方因伤化脓,形成脓腔。用纱布条引流,每2d换药一次,5d后伤口未愈,局部肿胀反而加重,化脓性炎症向深层和下方扩散,致患侧股后皮下、半腱肌后缘部分坏死。
黄牛和奶牛受外伤时,纤维蛋白渗出量大,易凝固,所以不宜作引流治疗。对不能自行排脓的,应采用扩创术。
1.5岁犏牛,初次教犁时被挽具擦伤鬐甲部皮肤,引起局部肿胀,5d后痂下化脓,其鬐甲部中度肿胀,创面结痂,痂周有黄白色黏稠脓汁,剥去痂皮后,创面约有2 cm2,其中有一个蚕豆大的洞,深约1.5cm。用高锰酸钾液冲洗创部后擦干,涂以龙胆紫,暂停使役。
在医治过程中曾用兽用金属探针用力旋转下插至牛的左侧颈中部皮下,深约18cm,这形成了医源性人造窦道,造成患牛数月不愈。经手术切开,彻底清创,患牛20多天后病愈。
7岁公牛在保定于树干上时,被树刺挂伤左侧颊部,但未穿通。5d后创部感染化脓,在清创过程中,由于动作粗暴,致创腔与口相通,而终成颊瘘。伤部外口约壹分硬币大,内口约蚕豆大,创洞内塞满草渣、脓汁和纤维状物,其恶臭难闻,已数月未愈。
经彻底清创,去净腔洞内的异物,切除疤痕和坏死组织,形成新鲜创面后,重新缝合一圈,同时禁食7d,每天仅给淡盐水三次。当发现牛反刍时,立即用备好的约成人手腕粗的木棍横塞于患牛右侧上下臼齿间,制止咀嚼,并取出草团,如此护理7 d。每天用5%碘酊涂搽术部皮肤一次,同时每天上、下午各肌肉注射链霉素200万单位和青霉素320万单位。第8 d给予柔软青草,让其自行饮水,并允许反刍和咀嚼。此时创口已愈,第10 d拆线。
5岁牦牛耕地时被铁丝刺伤右后肢系部外侧后方,创口深约3~4 cm。经用未消毒河水清创及包扎处理,5 d后牛患部出现少量脓汁,剥去痂皮,再次用未严格消毒的凉水冲洗创腔,并塞入青霉素粉剂。20d后,牛卧地不起,四肢僵直,牙关紧闭,最终死于破伤风。
当牲畜发生口小、道窄、创深的刺伤时,创部易为纤维蛋白凝块所堵塞而形成厌氧环境,因此清创消毒一定要严格,首选氧化剂(0.5%~1%高锰酸钾或3%双氧水)冲洗和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防继发破伤风及其他的厌气性感染及腐败性感染。
4岁公马,右后肢系关节上方外侧被尖锐石头撕裂,造成约3×3cm的皮肤脱落。经止血、清创、包扎处理,肉芽生长良好。兽医见肉芽颗粒间有薄薄一层脓汁即天天擦拭除去,一旦擦破出血,即涂以碘酊,由此引起肉芽过度生长而突出体表,其表面暗红,并黏附凝血块。经手术切除,采用压迫绷带,7d后,创部形成疤痕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