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利用非正式组织缓解90后大学生心理困境*

2011-04-13 08:17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群体心理大学生

朱 超 云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系, 浙江 杭州 310012)

出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新时期青年学生已经陆续迈进大学校园,“90后大学生”这一群体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和高校学生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由于他们的成长环境形成了他们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生活理念和消费特点。有人说,他们是一群“活得轻松”的人,是一群“被惯坏”的人,是一群“被质疑”的人。这样一群人组成的一个个班级,在给大学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给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1]。

1 “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心理学家斯普兰格在他的《青年心理学》一书中写道:“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人那样怀着憧憬,将目光从个人小天地转向宽广的社会。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人那样陷于孤独之中,渴望着被人接近与理解。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唤。” “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思维方式、生活理念和消费特点的不同,使得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他们对未来拥有更加强烈的憧憬,心理状态更加易于陷入两个极端“高度兴奋”或者“极度低落”,由于沟通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某些特质更加易于陷于“孤独”之中。

1.1 UPI普查报告数据敲响警钟

2008年9月,第一批“90后”大学生诞生了。10月初,对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的613名新生进行的UPI普查报告显示,第一类结果占全系比例的20.39 %,第二类结果占23.65 %,比前几年有较为明显的增长。2009年9月,第二批“90后”新生已经占所有新生的80 %以上,在2009年10月初工商管理系556名新生的UPI普查报告显示,第一类欲干预学生群体比例仍然高达19.16 %,趋于相对稳定状态。

1.2 “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质和心理困境

“90后大学生”这一群体由于他们的成长环境,形成了他们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生活理念和消费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2.1 个性的自主性 调查发现这两届“90后”新生都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来校报到之前,许多新生已经通过互联网互相认识,有的甚至已经开展了好几次线下的聚会。他们说在报到前就互相认识可以提前融入到这个新的集体,在大学生活正式开始后也能更快适应。

1.2.2 思想早熟,自信张扬,有享乐心态 在信息爆炸网络互联的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对每样事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勇于发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声音;他们享受着父母的关爱、时代的娇宠;对物质享受追求毫不讳言。

1.2.3 注重实际,蔑视形式,不屑口号 从调查中发现,“90后”这一代很少有什么口号,但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行事风格。他们更为注重实际讲究效率,注重结果。

1.2.4 以自我为中心,容易激化矛盾 进入大学后的交往是广泛的,老乡、同学、师生、异性、社团等。同一宿舍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方言,不同的生活习惯,相互之间处于一个彼此适应的过程中,由于不适应新的人际环境,内心产生了恐慌、寂寞、孤独,渴望与他人交往,得到同伴的支持,但是又不知该怎样去交往,怕遭到他人的拒绝,于是把苦恼、烦闷诉说给以前的同学甚至是网友等,而忽视了和身边同学的交流,造成了人际疏远。有的新生交往失败后,变得性格孤僻或少言寡语,从而对人际关系敏感、对人产生敌意,偏执、多疑甚至自闭。

2 非正式组织对舒缓“90后大学生”心理困境的作用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是由于在一定时期内一些人有某种共同的利益、共同的信念和观点, 或者有相同的社会背景、类似的生活经历, 或相同的志趣爱好而自发地结合在一起。“90后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明显带有这一代人的烙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性格相近型、学习小组型、兴趣爱好型、地域邻近型、反抗破坏型、利益互惠型。心理的相似性是非正式组织形成的根本原因。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利用这种心理相似性来舒缓这一群体的心理困境。

2.1 利用性格相近型和兴趣爱好型非正式组织,促使他们更快适应大学生活

性格相近型非正式组织就是那些因个性相投、心理相容、有共同价值观而形成的群体。兴趣爱好型非正式组织是由兴趣爱好相同或相近的同学通过活动的维系和频繁接触建立起来的一种为满足大学生精神生活需要的群体组织,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这两类组织会有很多交叉,这两类组织的成员在认识问题上较为一致,感情较深,相互间比较信任,在学习、生活上都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影响,往往带有明显的个人感情色彩。90后大学生虽然在独立的思考与选择上表现出较高的自主性,但是由于他们几乎全都是生活在“6+1”的家庭结构中,生活独立能力通常比较弱,进入大学这个陌生的环境后,会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他们渴望身边有朋友的鼓励和帮助。班主任和辅导员可以积极的引导,使其形成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望,这对于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2.2 利用学习小组型非正式组织,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导向

学习小组型非正式组织能够满足这类学生努力提升自己的发展需要,其成员往往是在学校表现相对勤奋,善于思考,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他们求知欲望浓烈、成才意识强,不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学习,业余时间也对各种问题进行探讨、钻研和学习。这类非正式组织在大学校园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诸如浙经院的邓小平理论读书会、物流协会、未来企业家协会、英语协会、日语协会、财会协会、数学协会等。这类型非正式组织对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使相对无聊的校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积极向上,使学生树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2.3 有针对性的应对反抗破坏型非正式组织,克服学生叛逆、散漫情绪

反抗破坏型非正式组织的成员有些是违反校规校纪受到批评或处罚的学生;有些是想当学生干部而未能如愿的学生;有些是考上了自己不喜欢的大学或专业的学生,等等,他们认为学校没有满足个人的意愿而对其表现出漠视反抗的抵触情绪。这些人一般表现为迟到、旷课、不参加集体活动等等。少部分90后大学生缺乏责任意识,从小在家里娇生惯养,进入大学后找不到学习的重心,普遍缺乏心理抗压能力,遇到一点点小挫折就自暴自弃,而且由于这类学生的逆反心理极强,所以对班级建设和学生个体的发展危害极大,应该特别注意。对极个别影响特别恶劣的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必须进行处分,使他的“威信”大打折扣。这种方式,不仅能为班级除去隐患,而且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使怀着同样目的的人不敢造次。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非正式组织不良因素的侵蚀,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克服学生叛逆、散漫情绪,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2]。

2.4 利用非正式沟通,化解非正式组织的负面影响

建立通畅的正式沟通渠道并充分利用非正式沟通,化解非正式组织的负面影响。首先,通过非正式组织,可以增加信息传播的透明度,让学生感受到政策的公平可信度。另外,还应看到非正式沟通不容忽视的优势,如灵活迅速、形式不拘、内容不限、程序简便等[3]。

教师应该注意发挥后进型非正式群体成员的优点,组织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以交流情感,消除“意义障碍”和“心理障碍”,使其认知和情感同班集体逐步接近起来。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教师不妨偶尔参加小团体的活动,与其中的重要成员维系良好的关系,从而影响这些小团体,将小团体转化成组织里正面的一股力量,协助组织目标的达成。在工作上,教师仍须维持自己的权威与管理立场,但在某些方面可以参考非正式组织的人员构成,调整正式组织的人员,挑选具备条件的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担任正式组织的负责人,实现两者在组织上的融合[4]。

2.5 以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为重点,加强引导,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尊重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并与之保持良好关系,这是引导非正式组织向好的方向转化的重中之重。每一个非正式组织都有一个核心人物,他往往集中体现了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志趣,并且凭借其自身的技术专长和个人魅力,在非正式组织中享有极高的影响力。有时核心人物的实际影响力甚至远远超过同级正式组织的负责人。因此,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要尊重并肯定他在非正式组织中的地位和威信,取得其信任并与之合作。通过与其合作,及时了解并影响非正式组织的动向,疏通上下的信息沟通渠道,对决策进行调整补充。通过与非正式组织核心人物交流,也易于发掘正式组织所需的异质型人才。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授予相应的权力,把整个非正式组织纳入正式组织的目标轨道,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5]。

3 结 语

“90后大学生”生活优越,心理脆弱,易受各种非主流思潮的影响,在他们当中,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组织层出不穷,作为教师要深入了解、积极引导,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这些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面的影响,才能正确缓解他们的各种心理困境,使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童学敏.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动因及管理策略研究[J].北方经贸,2007,(6):125-127.

[2] 江承福.班级非正式群体管理策略[J].教育研究,2007,(9):29.

[3] 卢六清.加强高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J].江西教育,2007,(7):62.

[4] 秦 蓓.新形势下高校非正式组织的管理体制及发展趋势[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9):4-6.

[5] 童善勤.应对非正式组织的组织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7):62.

猜你喜欢
群体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心理感受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