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原因分析和护理体会

2011-04-13 07:37徐玉琼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产褥期婴儿产后

徐玉琼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重庆垫江408300)

产后抑郁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通常在产后2周出现,表现为易急、恐怖、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常失去生活自理及照料婴儿的能力,有时还会陷入错乱或嗜睡状态[1]。现将产后抑郁症原因及护理分析介绍如下。

1 发生原因

生理因素:孕妇从怀孕到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妊娠期体内雌孕激素显著提高。分娩后,激素迅速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高级脑细胞活动,产妇的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容易引起情绪波动,从而出现抑郁症状[2]。

心理因素:从怀孕到产后,产妇经历了多角色的迅速转换,心理的适应、承受能力受到了极大挑战。由于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正确认识,50%~70%产妇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主要是害怕分娩时疼痛,不能顺利分娩。另外,家人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对婴儿是否健康、有无畸形、婴儿性别是否理想等的担忧无形中给产妇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产后,产妇对母亲的角色不适应,特别是产后1周情感变化明显,心理处于严重的不稳定状态。初产妇缺乏护理喂养新生儿的知识和技巧,对孩子哭闹不知所措,且自己的身体正处在调养和恢复阶段,如果得不到家人的体谅和帮助,易产生委屈、烦躁、焦虑情绪,成为产后抑郁症的导火索。

生产因素:孕产期并发症及合并症使孕产妇身体机能状态下降。难产、滞产、手术产给产妇带来的痛苦和不适加重,产妇的心理准备不足,紧张恐惧程度增加,产程持续时间更长,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从而诱发产后抑郁。另外,不良的分娩结局,如看到或接触死胎、死产婴儿易产生精神伤害。曾经历了不良产史的产妇往往精神高度紧张,更易导致产后情绪低落,引起产后抑郁[3]。

社会因素:怀孕后得不到丈夫的关心爱护,轻者吵嘴斗气,重者大打出手;产后得不到丈夫和家人的理解和帮助;由于生活习惯不同,产后坐月子期间,婆婆的照顾不能顺心如意,经常为一些生活小事产生磨擦,造成心理沮丧,生闷气;经济条件差,居住环境差,家里老人对婴儿性别的不正确期盼等都是产后发生抑郁的不利因素。

性格与遗传因素:有专家从遗传学的角度分析,认为产后抑郁症属于内源性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及生理因素。研究发现,有抑郁症家族史的女性产后抑郁症的患病可能性大为增加。怀孕前已有抑郁症但未及时发现,其产后发病的可能性高达30%以上[3]。性格内向,从小自闭,不善于沟通,爱生闷气,好强求全,固执,社交能力差,敏感,情绪不稳定,则可能在产后遇上不开心的事而发生抑郁。过去有过不良生活经历,情感障碍,经前抑郁史者也易引起产后抑郁。

2 护理方法

孕期护理:开办孕妇学校、电视、印发手册、悬挂宣传版面等形式广泛宣传孕产期生理卫生、育儿方面的知识,除孕妇外,丈夫和婆婆也参加。提高孕妇对其生理变化的了解,使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掌握一些产后自身护理和婴儿喂养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增强产妇产后护理婴儿的能力和自信心。利用孕前检查的机会及时解答孕妇和家属提出的问题,纠正不正确的思想观念,解除其思想负担。提高孕妇和家庭成员对抑郁症的认知度,有效规避其不良因素。及早发现轻度抑郁症患者,及时进行干预。

住院期间护理:热情接待孕妇,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医疗技术和仪器,介绍科学接生的优越性和安全性。认真回答孕妇及家人提出的问题,安定其情绪。向孕妇宣传孕产妇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及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使其了解分娩过程及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术,以减轻孕妇的紧张和恐惧。在宣教室,利用图谱和媒体让孕妇学会给婴儿哺乳、换尿布、洗澡等技能,为孕妇向母亲角色的过渡,在思想上、技能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产程护理:根据产妇不同的需要,用擦汗、喂饭、按摩等护理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分娩后的有关注意事项指导等,同产妇进行真诚的交流沟通,让其了解并主动参与分娩期的护理活动,调整心态,形成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分娩。

产褥期护理:产褥期产后通常被认为是充满压力的母性适应期,甚至是危险期。重视产后心理疏导,解决产妇和家属存在的问题。为产妇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指导母乳喂养,讲授简单实用的育儿知识,使产妇顺利实现角色转换。产妇有不愉快时,要鼓励其述说甚至哭诉,并耐心倾听。转移其注意力,鼓励其去想愉快的事情。另外,还要指导产妇产后尽早进行锻炼,以利于其产后身体各器官的恢复,而且可增强产妇的自尊心与自信感。

3 体会

轻度产后抑郁症不易被发现,更容易被忽视。有些家属无法体会患者产后的心理转折,而认为患者无理取闹,不知适时给予情感支持,最终导致病情恶化。充分重视围产期及产褥期的心理保健和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寻找适合各类型患者的预防控制措施,积极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1]乐杰.妇产科[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0.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5 -302.

[3]陈良英.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1):1-3.

猜你喜欢
产褥期婴儿产后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35例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婴儿房
产后护理延伸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婴儿为何会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