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心理干预对骨折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

2011-04-13 05:13黄振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14期
关键词:手术室心率血压

黄振梅

(江苏省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00)

骨折是骨科最常见的急症,常由于交通事故和意外事件引起,不仅导致患者躯体的痛苦,对患者的心理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常出现精神紧张、易哭、颤抖、全身不适等焦虑症状,其主要治疗手段是在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因此,麻醉、手术、疼痛成为患者产生不良心理、生理反应的主要应激原,不仅带给患者严重的心理困扰,而且降低痛域,增加麻醉药的需要量,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1]。因此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对恢复患者信心,使其正确面对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各种诊疗工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2]。

本院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期间60例骨折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意识清楚、语言表达及听力正常、无颅脑外伤、无精神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上肢骨折病例均为10例,下肢骨折病例均为20例,男性均为19例,女性均为11例。干预组年龄13~78岁,平均 51.0岁;对照组年龄13~78岁,平均51.9岁。两组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心理学调查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及待术期间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3]。将表中20个项目的分数相加得到粗分,粗分×1.25后得到标准分。

1.3 心理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在病区护士的指导下填写SAS、测量血压、心率并记录。均明确告知患者病情、诊疗方案,给予常规护理及共性化心理护理,每例患者时间大约5 min。干预组再由手术室负责该台手术的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查阅病历,与主管医生、护士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后与患者沟通,方法如下:①认知干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获得有关疾病、麻醉、手术的知识信息,纠正认知方面的错误。②情绪调整和心理疏导。根据患者不同的焦虑水平,采取不同程度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听轻音乐,欣赏美好的事物等,使其情绪稳定。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30 min由巡回护士接到手术室。对照组直接进入手术间做麻醉前准备,再次测量SAS、血压、心率并记录。干预组由巡回护士接至手术间后再次根据防视所掌握患者的心理问题,以拉家常的形式与其交谈,转移其注意力。实施各项操作前告知其作用及可能引起的不适,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减轻其怕痛和担心医疗安全的心理负担。干预组经过个性化心理护理后测量SAS、血压、心率并记录。

2 结 果

干预前:测得干预组SAS评分(42.91±2.10)分,对照组(42.50±1.80)分,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测得干预组血压(15.78±0.86)/(10.8±1.27)kPa,心率(87.40±9.86)次/min;对照组血压(15.84±1.60)/(11.00±2.11)kPa,心率(86.72±8.87)次/min。两组血压、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干预后:测得干预组SAS评分(40.60±3.20)分,对照组(44.50±2.70)分,干预组SAS 显著降低,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测得干预组血压(13.80±5.52)、(10.08±5.52)kPa,心率(78.76±8.71)次/min,对照组血压(16.05±3.60)、(11.73±3.51)kPa,心率(86.70±8.35)次/min。干预组血压降低、心率减慢,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

3 讨 论

3.1 术前心理状态分析

有学者认为不良心理因素会导致机体整体调节功能减弱,使病情加重,引起与心理因素相关的并发症[3]。通过与患者交流认为导致骨折患者不良心理的因素有:①骨折常由于交通事故和意外事件引起,不仅导致患者躯体的痛苦,对患者的心理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常出现精神紧张、易哭、颤抖、全身不适等焦虑症状。焦虑是个体对所面临的潜在性威胁而产生的一种复杂、消极的心理学应激反应、能引起个体的痛苦体验[4]。②医疗环境的陌生。包括对病区环境、手术室环境、同室病友的陌生,对医务人员的不熟悉、不信任,担心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动作粗鲁等。③医学知识缺乏。患者对麻醉过程、手术过程不了解,担心术中疼痛出血、手术不成功、手术对今后生活的影响、身体形象的改变等。有文献报道[5]。术前患者98%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对手术的恐惧焦虑,担心手术中疼痛、身体不适及身体形象的改变,手术的效果等。术前患者多处于过度的应激状态,应激状态下的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功能紊乱,激素分泌先增加后耗竭,需氧量增加,血流动力学发生剧烈的变化,导致术中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3.2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变化和需求,术前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对策

病区护士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病区护士就应注意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变化,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式及效果,介绍有关术前准备、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同类疾病患者的恢复情况,术后短期可能出现的一般症状及肢体功能恢复的情况,指导患者术后如何自我护理保健,与患者共同制定康复计划,提高功能锻炼的自觉性,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及症状护理。如疼痛是绝大多数骨折患者的共有特征。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目前,疼痛已成为继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大生命体征[6]。因此减轻或消除疼痛已成为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

手术室护士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室护士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即机械地完成配合手术,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手术室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及时到病房访视患者,内容包括向患者介绍手术名称、过程、手术部位、术中配合、麻醉方式、手术室环境设备、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的资历和技术水平,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术前管床护士与巡回护士交接患者时除交代患者术前准备情况,还需交代患者近期的心理状况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再次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其以稳定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首先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包括护理人员向家属讲解患者的病情、手术等方面的相关信息,说明家庭支持对患者心理、手术及术后恢复健康的重要性,鼓励亲友关心爱护患者,患者获得的情感支持越多,心理障碍的症状就越少。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患者获得高质量护理及顺利康复的关键[7]。术前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水平、基本素质[8]。通过术前访视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要求手术室护士有良好的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叙述概括能力,善于捕捉患者细微心理变化的能力。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不断地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

对骨折患者采取术前心理干预,可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减轻应激压力,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外科手术患者中广泛推广。

[1] 李映兰.胆囊切除患者术前焦虑与术后疼痛关系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49.

[2] 曹艳霞.骨科卧床患者自我护理需求与护士认知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8):737.

[3]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

[4] 张 莉,王冰峰.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3,9(6):460.

[5] 曾秋平.术前焦虑的护理评述[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9,18(11):521.

[6] 裴玉琴,靳 芳.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甘肃中医,2005,18(5):46.

[7] 魏 草.术前护理访视的管理[J].中国护理杂志,2004,39(4):287.

[8] 范红华.术前访视患者缓解应激焦虑心理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79.

猜你喜欢
手术室心率血压
心率多少才健康
稳住血压过好冬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