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沙门氏菌病的防治经验

2011-04-13 05:15张玉全臧金刚
兽医导刊 2011年7期
关键词:肌肉注射沙门氏菌病猪

张玉全,臧金刚

(河南省南阳市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南阳 473009)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仔猪副伤寒,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和坏死性肠炎,慢性病例多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该病在我国很多地方的猪场时有发生,特别是在饲养管理条件落后的猪场尤为严重,甚至呈地方流行性,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笔者近年来在实践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方法防治猪沙门氏菌病,取得显著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流行特点

猪沙门氏菌病病原主要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仔猪,以1~4月龄者发生较多。感染的母猪多数发生流产。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细菌可通过病猪或带菌猪的粪便、污染的水源和饲料等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猪。鼠类也可传播本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潮湿季节更易发,在猪群中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流行。环境污秽、潮湿、棚舍拥挤、粪便堆积、饲料和饮水供应不及时等应激因素易促进本病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

临床上通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

(一)急性型(败血型) 临床表现为病猪精神烦躁,食欲不振,体温突然升高至41℃~42℃,食欲减退或废绝;耳根、胸前和下腹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斑块;发病的第3天或第4天,间或有下痢,排出淡黄色恶臭的液状粪便;有时出现结膜炎,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在出现症状后的24 h内即可死亡。

(二)慢性型 体温升高至40.5℃~41.5℃,逐渐消瘦,被毛粗乱,精神不振,寒战,喜欢扎堆,生长停滞,贫血,眼结膜炎,眼内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常被分泌物粘着;长期腹泻,大便呈灰白或黄绿色水样,有恶臭并混有大量坏死组织碎片或纤维状物;中、后期在腹部皮肤出现弥漫性湿疹,有时可见浅表溃疡。病程拖延10~20 d或更长时间,拉稀时发时停,食欲逐渐废绝,有时出现咳嗽,最后极度消瘦、衰竭而死。

三、病理变化

(一)急性型 主要为败血症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呈紫红色,切面外观似大理石状花纹。皮肤有紫红色斑,尤其腹部更严重、更为多见;心外膜有大量出血点或出血斑,冠状沟水肿,沟内充满胶冻样渗出物;脾肿大,色暗带蓝,切面蓝红色;心叶和尖叶发生肉变;肺脏肿大,充血、出血;肝脏肿大,淤血,表面散在分布有大量灰黄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灶。

(二)慢性型 特征性病变为局部或弥散性坏死性结肠炎和盲肠炎。肠壁孤立淋巴小结和集合淋巴小结肿大,黏膜上覆盖一层弥漫性、坏死性、腐乳状物质,剥开见底部红色、边缘不规则的溃疡面;脾脏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有坏死灶;肺脏常见有慢性卡他性炎症,切面上可见有灰黄色、干酪样结节;肝脏切面常见有坏死灶。

四、实验室检查

(一)直接镜检 无菌采集病死猪的血液、脾脏、肝脏和淋巴结等,制作涂片、触印片,以革兰氏染色,如发现大量沙门氏菌,即可做出明确诊断。

(二)细菌分离鉴定 无菌采取病死猪的肝、脾、回盲肠淋巴结、大肠内容物接种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在37℃中恒温培养24 h,在琼脂平板上可观察到边缘整齐,因乳糖没发酵而呈黄白色的单个小菌落,可区别于大肠杆菌的菌落为灰白色。无菌挑取典型菌落,抹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两端钝圆,呈散在排列,偶尔有2~3个连在一起的红色革兰氏阴性短小直杆状细菌;挑取单个菌落恒温培养24 h后,在三糖铁琼脂上的穿刺线上因产生 H2S而底部呈现黑色,斜面仍为黄色,可区别于大肠杆菌的全部仍为黄色。

五、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做出确诊。

六、综合防治措施

(一)平时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条件,饲养用具和环境要经常洗刷和消毒。投喂优质而易消化的饲料,增强仔猪的抵抗力,禁止突然更换饲料。

2.注射疫苗。在本病常发地区,30日龄左右时用仔猪副伤寒冻干弱毒菌苗预防,肌肉注射,1 ml/只。

(二)发病时的紧急防控措施

1.隔离。将患病猪、疑似患病猪、健康猪分别隔离于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的相对独立的不同猪舍,尤其注意将病猪隔离于不易散布病原体且又便于诊疗和消毒的地方,以防疫病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

2.彻底消毒。对病死猪的尸体进行销毁、深埋,彻底清扫、洗刷猪舍、饲养工具,将粪便、垫草、饲料残渣等及时清除干净,对清理出的垃圾、被污染的垫料及废弃物等进行集中销毁,同时可用酚类、氯制剂、碘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液对整个养猪场进行彻底喷雾消毒。

3.药物预防。对未发现症状的猪,按每吨饲料中加入磺胺二甲基嘧啶100 g的比例拌料饲喂,连用3~5 d;同时也可在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维生素、电解质、多维素等,以提高猪的体质和免疫力。

(三)积极治疗措施

1.西药治疗。

(1)氟哌酸,0.1~0.2 ml/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 d;盐酸山莨菪碱,1~2 ml/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 d。

(2)复方磺胺甲基恶唑片,70 mg/kg体重,首次加倍,口服,每日2次,连用3~5 d。

(3)强效阿莫西林,40~50 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 d;恩诺沙星,2.5 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 d。

2.中药治疗。

(1)组方。败酱草30 g 、金银花30 g、丹参18 g、苦参18 g、土茯苓18 g、地丁15 g、薏苡仁15 g、丹皮10 g、广木香6 g。(本方适用于急性型)

(2)用法。将上药置于锅内加热水 2 500 ~ 3 000 ml, 浸 泡 30 min,武火煮沸10 min后调为文火煎20 min,冷却后滤取药液1 000 ml左右,混饮或拌饲料喂。每日1次,连用3~5 d。本方剂量适合20只仔猪一天的用量,临床应用时可视猪只数量的多少按比例增减。

七、典型病例

1.病例(急性型)。2009年9月12日,南阳市新野县某猪场约40日龄的小猪突然出现体温升高至42℃,精神烦躁,食欲不振。9月13日开始出现持续性下痢,粪便稀薄,呈淡黄色,恶臭,并有寒战现象,呼吸急促。至9月16日,发生死亡小猪3头,死亡猪的耳根、胸前和下腹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斑块,耳尖呈干性坏疽,该猪场兽医按猪沙门氏菌病用青霉素等抗生素、喹诺酮类等药物,具体剂量不详,但效果不明显。至9月20日已先后死亡仔猪9头。遂在9月20日来我所求治。我们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猪沙门氏菌病。

2.治疗经过。

(1)9月20日初诊。西药:强效阿莫西林45 mg/kg体重,恩诺沙星2.5 mg/kg体重,分别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 d。中药:败酱草40 g、金银花20 g、丹参18 g、苦参18 g、土茯苓18 g、地丁15 g、薏苡仁30 g、丹皮10 g、广木香6 g。水煎服,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3 d。

(2)9月23日复诊。没有新的死亡病例发生,病猪体温已降至40.5℃,精神正常,食欲恢复,下痢已止,粪便已成形。效不更方,按原方继续用药3 d。

(3)9月26日复诊。病猪已康复如常,嘱咐中药方继续使用2~3 d,以巩固疗效。

八、小结与体会

1.早发现早治疗,对症下药是治疗本症的关键。失诊误治,容易造成仔猪的大量死亡。抗生素、磺胺类等药物要合理配伍,交替使用,以避免产生耐药性。

2.严格执行免疫制度,认真落实防疫和消毒措施,是防止本症发生的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应根据当地疫情,合理制定免疫程序,科学选用优质疫苗,提高免疫质量。

3.科学配制饲料,合理饲养。应该重视饲料构成的变化和配制,尤其要加强临产期及哺乳母猪饲养的研究、配制,饲喂优质全价的饲料;仔猪应根据其生长周期的营养需要,科学调整日粮中粗蛋白和钙质比例,适当提高青、粗饲料比例,适量加入维生素、矿物质等,保障仔猪的正常生长需要,严禁突然改变饲料结构和饲养方法。

4.合理调配饲养密度,确保猪舍有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并且要重视环境卫生工作,尽可能给猪群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提高猪生存的环境质量。尽量保持环境安静和饲养管理的规律化,避免应激反应。

5.严格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尽量不要从外场引进仔猪,如确需引进的,引入后应隔离检疫,及时接种疫苗,隔离观察一个月后没有问题才能够与其它猪混养。

猜你喜欢
肌肉注射沙门氏菌病猪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兔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报告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
无痛肌肉注射新法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
肌肉注射给药致臀部大出血1例
MSL抗菌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