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策划

2011-04-13 04:26董国斌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奏栏目

董国斌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 组织人事处,山西 太原 030013)

深度报道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西方的报界,后逐渐被运用于电视领域。关于深度报道,美国哈钦斯委员会在其著名的报告——《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中将其定义为“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深度报道以“理性”为基点,以“事实”为依据,以“深度”为核心,其本质为“求实、求是”。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栏目即运用图像、声音等电视符号手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揭示和反映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背后真相的栏目形式。

美国早期的电视新闻栏目《现在请看》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深度报道性质的新闻栏目之一,此后CBS的《48小时》、ABC的《晚间报道》都采用了深度报道的形式。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的正式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深度报道类电视栏目的问世。1993年5月,中央电视台推出早间综合杂志类节目《东方时空》,其中《东方时空——焦点时刻》以热点追踪和分析阐释相结合的深度报道和时事述评吸引了广大受众。1994年4月1日,央视在《新闻联播》之后的黄金时段又开办《焦点访谈》。随后,全国各地电视台陆续开办了新闻深度报道类栏目,如央视的《共同关注》、《新闻调查》、《今日说法》、《国际观察》、《社会记录》、《新闻会客厅》、《面对面》、《实话实说》等,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时事直通车》等,湖南卫视的《今日谈》,上海电视台的《新闻观察》,河北电视台的《新闻广角》,黑龙江电视台的《今日话题》以及山西电视台的《记者调查》等。深度报道类新闻栏目逐渐成为一种活跃且有影响的栏目类型。现在,深度报道己经成为各电视台争夺的核心竞争力资源,是其信息发布权威性的保证。

在电视媒体娱乐化的大潮下,在新媒体迅速崛起并凸显“全息式”报道的冲击下,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栏目如何进行有效的策划与运营,从而保持自身优势,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关于内容的策划

“内容为王”,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栏目在内容上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闻性

作为新闻栏目的一种类型,深度报道类新闻栏目在内容的选择上必然要具备新闻的三大特性:一是真实性。即深度报道类新闻栏目所报道的事件、人物、现象、问题必须是真实存在、真实发生的,不能人为虚构或捕风捉影。二是时效性。即深度报道类新闻栏目与消息类新闻栏目相比,虽然时效性较弱,但在策划与制作时应尽可能缩短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与报道的时间差。同时要强调策划的时新性,要适应社会及形势发展的需要,抓紧时机,因势利导,增强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与引导。三是重要性。由于深度报道关涉面大,为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要选择新闻性强、分量重、关乎国计民生、在实际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二)思辨性

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栏目的思辨性是指电视新闻栏目所应具备的理性色彩,即新闻报道不能只简单地叙述新闻表象,还应把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并予以必要的分析、解释和点评,从而帮助观众体悟新闻本质,品味新闻意义,掌握新闻事件的发展规律及趋势。深度报道类新闻栏目只有对发生的事件或出现的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与逻辑的辨析,并运用现代电视技术手段自然而巧妙地体现栏目的思辨力量,才能赢得观众的青睐。

(三)深刻性

深度报道类新闻栏目通常是在一个相对较长、较完整的时间段播出,它能够对事件进行深入的探究或分析。其内容不仅应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揭示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意义及影响,探寻新闻背后更深刻的问题或规律,使受众从中感受新闻的真实及新闻背后的人文思考、人性关怀。

二、关于叙事方式的策划

《焦点访谈》节目组明确要求节目要有故事性,即要注意叙事的技巧与结构。传统的新闻叙述结构为倒金字塔结构,这种叙述方式有利于新闻信息内容的快速传播。但在新闻信息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形式相对呆板的倒金字塔结构在追求形式美的深度报道中日渐式微,新闻故事化、娱乐化的趋势日渐显现。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栏目应充分吸收文学叙事的结构与手段,以强化形式美,增强传播效果。

(一)叙事顺序

叙述的时间顺序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预叙,这几种叙述方式在电视深度报道中通常会得到综合运用。顺叙是最常见的新闻叙述手段,插叙通常在交待新闻背景、发表评论时采用,但其他两种叙述方法在故事化的新闻叙述中也不可或缺。如央视《焦点访谈》节目开始之前有一个十几秒的片花,对新闻事件进行预叙。片花或精选关键人物的关键话语,或展示典型场景,配以设问式或启发式的画外音加字幕,一开始就形成紧张节奏,以冲突和悬念吸引观众的收视欲望。深度报道的开头部分一般以倒叙的手法将新闻事件最新鲜、最重要、最吸引人的部分展示出来,这一部分可以是事态新近的进展、事件的典型场景、矛盾冲突的高潮、事件当事人的命运等。《新闻调查》节目曾经提出“新闻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运化”的操作理念,该节目往往一开头就展示新闻当事人个人命运的重大变故,引起观众强烈的关注欲,深刻体现了新闻报道的人本精神。

(二)叙事层次

相对于文学叙述而言,电视新闻报道由于历时性传播的特点,其叙述层次较为简单,主持人、记者和被采访者,叙述层次最多不超过三层。叙述线条一般为单线条叙述,如《新闻调查》一般以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调查过程为节目的结构线索,一些连续报道以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系列报道则以同一新闻主题为线索。

(三)叙事技巧

在深度报道类新闻栏目中,通常采用的叙事技巧为悬念与冲突。就新闻深度报道而言,通常采取如下几种悬念设置法:一是突出反常情境,延缓道破原因。在一些曝光性的报道中,主持人或出镜记者常常在开场白中简要交待事件的突变性或反常性。二是提出问题,延缓提供答案。在《焦点访谈》节目中,记者经常以画外音的形式就前述现象提出疑问,让观众在随后的采访中逐渐得出答案。三是暴露矛盾冲突,凸显冲突双方的力量对比。如在一些典型人物报道中,记者首先提出人物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使观众为人物能否战胜困难而陷入焦虑

之中。四是在关键时刻变换叙述节奏。《新闻调查》节目通常在关键时刻中断叙述,插入片花作为两个片断之间的间隔,一方面控制报道的叙述节奏,另一方面设置悬念,吸引观众继续收看。同时,在新闻报道中,不能人为地添加或设置冲突,只能通过记者的采编行为将矛盾冲突彰显出来。多位被采访对象的不可靠叙述之间,被采访者的叙述与事件的真实场景之间,事件的场景与场景之间,往往相互证实或证伪。三者在电视深度报道中的符号表现分别为声-声冲突、声-画冲突、画-画冲突。

三、关于节目编排的策划

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栏目除注重叙事策略外,还应在节目编排上下工夫,要通过把握节目节奏与运用同期声达到良好的叙事效果。

(一)节奏的把握

深度报道类新闻栏目的时间相对较长,因而叙事节奏的把握至关重要。深度报道类新闻栏目的节奏通常包括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指新闻事件本身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如新闻人物的内心波动、创作者思绪变化所产生的节奏。外部节奏即摄像拍摄、运动所形成的快慢、长短、强弱等变化以及后期编辑时剪接镜头、配音、特技处理等所产生的节奏。在编排时要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适当把握内部与外部节奏,共同营造整体节目的节奏感。

(二)同期声的运用

在新闻深度报道中,要增强新闻的真实感与现场感,增加节目的信息量,增进观众的参与感,同期声的运用必不可少。同期声的运用需要注意四点:一是同期声要有确定性。即声音和画面要统一,发声主体或声源要在画面中,不能引起观众的误解或导致信息模糊。二是同期声要有信息量。现场采录下来的同期声并非都与事件有关,因而要选用对展示事件和表现主题有价值的同期声。三是同期声要运用精炼。运用同期声应该言简意丰,节奏适度,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四是同期声要与解说词有机配合。首先,解说词不应该成为同期声的简单重复,而应对其进行补充、解释与升华;其次,解说词应该有很强的概括、总结作用,一些繁冗的同期声可适当转换为解说词;再次,在后期剪接时,要注意解说词和同期声的有机衔接,不可脱节。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节奏栏目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关于栏目的要求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栏目主持人语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YOUNG·节奏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