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金 权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公共基础部, 广东 广州 510520)
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英文名Wellington Koo,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外交家,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1912年以前,顾维钧在美国攻读外交和国际法博士,这为其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实践储备了知识。1912年,他回国后在外交部任职,从此投身于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实践。北京政府时期是顾维钧修改不平等条约最辉煌的时期。从1912年回国进入外交界到1928年南京政府成立,顾维钧是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主角。
1918年12月,顾维钧接受了中国政府巴黎和会全权代表的任命。他将巴黎和会视为非常好的机会,“预计将首先签署的对德和约中应写上归还青岛和胶州租借地,归还义和团时期德军从北京天文台掠去的设备、仪器,德国占领山东后中国所遭之破坏应向德国索赔,遣返德国侨民之费用应由德国偿付。”“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东问题,不必顾虑被迫签订的中日条约。”[1](P164)中国全权代表中,顾维钧最先到达巴黎,拟定了七个问题,他主动承担了中日二十一条、山东问题、归还租界地、取消领事裁判权和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这4个最重要问题的准备工作。
1919年1月27日下午,巴黎和会五国“十人会议”决定讨论山东问题,临时通知中国代表参加会议。日本代表牧野阐述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观点,还发表了声明。1月28日,顾维钧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答辩,义正辞严地指出:山东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胶州租借地、胶州铁路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都应交还中国。中国在对德宣战后,就已声明废除中德之间的一切约章,原有的胶州租借条约无效,而且条约中明确规定德国不得将此项权利转让他国。顾维钧的演说论据有力,获得了极大成功。他后来回忆:“那时鄙人虽无片纸底稿,或因鄙人激于愤慨,一本国民爱国天良,随口畅言,思想如泉水涌涌而起。”[2](P408)
物料清除装置是集成清扫装置的核心部件,初步设计出的物料清除装置由密封箱体、雾气导入管和清扫器组成。清扫器由主清扫器和辅助清扫器组成。
必须坚持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投的方向,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更好发挥基层机构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和作用,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
后来,顾维钧与英国麻克类谈判,英国终于同意修订草案。顾维钧认为,既然英国将包括刘公岛在内的威海卫归还中国的意向是真诚的,而且英国代表在华盛顿会议上发表声明时并未提及任何条件,因此中国同意将刘公岛续租给英国十年,再续租需经双方政府同意,从而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顾维钧认为刘公岛应当归还中国,并由中国海军设防。如果按协议草案,只要英国政府不同意终止,就可永远续租刘公岛。顾维钧认为,刘公岛虽然很小,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不应租给外国。因此,顾维钧主张,只有双方政府均同意才能续租,只要中国政府不同意续租就可终止续租。
5月6日,巴黎和会提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至国内,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全国上下强烈要求中国代表拒签和约。顾维钧认识到,“只有断然拒签”和约才能维护中国的权益,[1](P396)并对中国拒签和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如图3所示,协议的具体执行过程如下:首先,Alice利用私钥提取出与交易TA相关的一次性随机数然后,Alice在链上获取Bob的交易签名对并从中提取与公钥相关的Alice根据计算会话密钥同理,Bob计算一次性随机数tB,从 σTA中提取,进一步计算会话密钥κ。
中国最终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对德和约,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叫板说“不”,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维护了中国的尊严,也打破了中国与列强交涉“始争终让”的局面。
中国代表团到达华盛顿后,顾维钧负责租借地、势力范围、关税、山东以及修改不平等条约等难度最大、最为关键的问题。[1](P221)中国代表团决定在会上提出几项“概括原则”:(1)各国尊重并遵守中国领土完整及政治行政独立,中国不以本国领土割让或租借于任何国家;(2)中国赞同门户开放即有约各国在中国工商业机会均等原则;(3)各国不预先通知中国不得订立直接有关另或太平洋及远东和平之条约;(4)各国在华特权和成约均应公布,未公布者概以无效论处,公布者应予审定;(5)中国政治、行政、司法之行动自由所受限制,应立即或于情势许可时废止;(6)中国现时之成约无期限者,须确定期限;(7)解释与特权有关之条约时,应坚持有利于让予人的原则;(8)将来如有战争中国不能入时,应完全尊重中国中立的权利,应签订条约以便和平解决太平洋与远东国家的纷争;(9)应签订条约以便随时召集会议,讨论有关太平洋与远东的国际问题。*《外交文牍——华盛顿会议案》,第59~60页。为此,顾维钧建议提出议案,并获通过。
1921年8月,为了制约日本的扩张,美国邀请中国等八国参加华盛顿会议,讨论裁军和远东问题。中国政府任命顾维钧等为全权代表。顾维钧“非常盼望趁这个机会彻底解决山东问题,要求国际上确保中国的安全,承认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平等地位”,“废除不平等条约在当时尤其是针对日本,要免受日本在中国大陆推行领土扩张和经济渗透政策之害。”[1](P220)
1922年2月4日,中日签署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附约和协定等。规定了“日本应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并将公产移交中国等共28条,还有“附约”6条。[3](P496-502)2月6日,华盛顿会议还签署了“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的《九国公约》。[3](P505-508)华盛顿会议上的斗争,迫使日本放弃了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这是中国继巴黎和会反对不平等条约后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1922年,英国贝思福在华盛顿会议上发表了将威海卫归还中国的声明。5月,顾维钧开始中英谈判的具体步骤。1922年9月,中国代表梁如浩与英国翟比南谈判。达成的协议草案虽然规定威海卫归还中国,但又规定英国有权使用刘公岛作为海军休养和避暑地,期限为十年,并有权续租,直至两国政府都同意终止租期为止。
巴黎和会上,日本以退出和会相要挟,美国为避免和会分裂向日本妥协。美、英、法三国首脑把同日本妥协的决定告知顾维钧:“日本将获有胶州租借地和中德条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然后再由日本把租借地归还中国,但归还之后仍享有全部经济权利,包括胶济铁路在内。”顾维钧告诉威尔逊:“这种方案只能使中国人民大失所望,而且无疑将在亚洲播下动乱的种子”,“这个方案只字未提日本归还它在山东全部权利的时间表。总之,中国要求不由日本,而由德国直接归还这些权利,这是我们要求的要点。”[1](P197-198)
2月15日,顾维钧起草的《中国要求胶澳租地胶济铁路暨德国所有他项关于山东省权益之直接归还说贴》送交日本,日本极力拖延阻拦。当天下午,中国的说贴被送到巴黎和会,得到了美国的称赞。此后,顾维钧还提出了对德奥的要求条件,废除1915年中日条约说贴和中国7项希望条件,第一次正式向列强提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
在此期间,苏俄派兵进入中国外蒙古,并单独与外蒙古签订了互相承认、互派领事代表和苏军驻扎外蒙古的《苏蒙条约》。1922年8月,苏俄派越飞来华商谈中苏建交事宜。越飞坚持苏俄没有干涉外蒙古事务,还否认了将中东铁路无条件归还中国。顾维钧表示,中苏问题的先决条件是苏联从中国外蒙古撤军。11月,越飞向中国递交了强硬的外交照会:若中国拖延或不按苏俄利益办事,苏俄将重新考虑已作出的各项承诺。顾维钧认为,“首先是要废除不平等条约,并在平行互惠和相互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的基础上与所有国家建立新的外交关系”,[1](P317)中苏谈判由此陷入了僵局。
顾维钧建议,在1927年10月27日以后,应有一个暂时协定。新条约如果在半年之内还未制定出来,暂时协定即失效。中国将依据国际法原则对待在华比利时侨民,处理同比利时的关系。比利时不接受,并向海牙国际法庭诉讼,中国不予理睬。比利时还提出,英、美、法、日四国中任何一国同中国终止条约,比利时也将终止。顾维钧向张作霖政府呈交了报告,并附上说明谈判原委的总统法令草稿和处理中比关系及保护在华比利时侨民所应遵循规定的声明。
水利施工企业主要以工程项目为单位,在施工一线从事施工管理和专业技术工作,涉及的专业主要有工程施工、工程测量、财会、人力资源、特殊工种等,无法进行集中的培养和学习。针对这一特点,对分配到各施工项目的人员,可采取“以师带徒”的形式,通过“传、帮、带”使其岗位成才,这也是目前最符合水利施工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法。
1923年9月,中苏重新开始谈判。加拉罕提出,中国须先同意与苏俄恢复正式外交关系才能开始谈判。顾维钧认为,“只要苏俄发表一个正式声明,承认中国在外蒙的主权,放弃在外蒙所采取的有损中华民国地位的措施,那么在外蒙问题上的僵局就可以打破。”[1](P331-332)
1924年3月,中国代表王正廷未获中国政府同意,就与加拉罕草签了协议。顾维钧反对草签的协议,并提出了三点理由:(1)草约中没有提到《苏蒙条约》,实际上等于默认;(2)对苏军撤出外蒙古进行了回避,提出在双方商定条件后撤出,等于把中国置于任苏联摆布的地位;(3)规定原俄国东正教会在中国所有财产须移交苏联,由于无法确认东正教在华财产,而且“恐将来他国援例”,故为“不妥”。[4](P833-834)顾维钧将王正廷解职,亲自参加中苏谈判。于是,加拉罕发出照会警告北京政府,使国人把矛头对准了顾维钧。对此,顾维钧回答:“外蒙问题是中国对该地区的主权和中国领土完整问题,不容随意侵犯”,“作为中华民国的外交总长,有责任设法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之免遭任何外国势力的侵犯。”
1924年3月20日,北京政府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中苏交涉解决悬案大纲事致各省通电》,阐明如果中苏“交涉决裂,发生事故,应由俄政府负责”。[4](P833)后来,顾维钧继续与加拉罕谈判,加拉罕对中方所坚持的修正意见都作了让步。5月31日,顾维钧与加拉罕签署了《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暂行管理中东铁路协定》及7个声明和2个照会的《中苏协定》。主要内容为:(1)废除沙俄与中国或第三国所订立之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一切条约;(2)苏联放弃沙俄在中国境内的租界地、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庚子赔款俄国部分;(3)重新划定中苏疆界,未划定前维持现状;(4)苏联承认外蒙为中国的一部分,并尊重在该领土内中国之主权,在协定后一月内至迟六个月商定后苏军从外蒙尽撤;(5)中东铁路,苏联允诺中国以资本赎回,在赎回前由中苏共管;(6)税则实行平等互惠主义。[4](P835-844)《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的签订,迫使苏联放弃了在华的不平等条约,打破了列强在华的不平等条约体系。
到1926年10月27日,《中比旧约》满60年。根据该条约的第46条规定,每满10年可以修订条约。中国外交部照会比利时,决定终止旧约,并愿在平行互惠基础上缔结新约。比利时答复同意,但又根据该条约的第46条规定----“只有比利时一方有权要求修订条约,在新条约谈判期间‘旧条约继续有效’”,要求中国先作出保证,实际上是想通过签署新条约继续享有特权。
1917年和1920年,苏俄外交部副部长加拉罕先后两次发表《对华宣言》。第一次宣言宣布废除沙俄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第二次宣言将第一次宣言中关于中东铁路无条件归还中国改为两国另行签订使用中东铁路的条约。
安全稳定是监狱的首要任务,监狱的安全稳定不是一潭死水式的风平浪静,而是江河湖海式的动态平静。监狱机关必须坚守安全底线,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当好“守门员”,把住“警戒线”。一方面,要提高预测预防预警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要坚持监狱工作方针,最大可能将罪犯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做到让罪犯“不想跑”“不愿跑”。构建五大改造体系,统筹好安全与改造的关系,通过教育转化、攻心治本,进一步提升狱内安全系数,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才能全面提升监狱治理能力和水平,为社会治理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通过以上分析,综合考虑研究区域的实地调研数据与视域分析结果,结合空间句法的理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中山路教堂广场区域的改造更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926年1月6日,中国终止了《中比旧约》。这是中国第一次在缔约国公开反对的情况下宣布废除不平等条约。“不仅因为中国根据情况变迁原则在国际法面前有充分理由,而且因为中国有必要开创一个先例,证明中国决心行动起来,以结束一个世纪以来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1](P355-358)
修改不平等条约是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行动,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独立自主与平等的强烈愿望。“如果说,北洋政府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黑暗王国,那么修约外交就是它的一线光明。”[5]顾维钧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实践,为黯淡的北京政府时期历史增添了一些亮色。
巴黎和会上,中国第一次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了山东的主权,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中苏谈判中,顾维钧坚持中国对外蒙古和中东铁路的主权,最后迫使苏联让步。在中英谈判归还威海卫租借地中,顾维钧坚持把刘公岛包括在内归还中国的原则,终使英国作出让步。1926年,中国终止《中比旧约》,接收了比利时的天津租界。顾维钧在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实践中,凭借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过人的外交才能,削弱了帝国主义凭借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的特权,为中华民族争得了权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从2015年到2018年,短短3年时间,银隆估值涨了近10倍。如今,董明珠等外部股东与大股东魏银仓的矛盾彻底公开,银隆陷入风暴漩涡之中。
参考文献:
[1] 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 杨大辛.北洋政府总统与总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
[3] 褚德新.中国约章汇要[Z].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4]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外交)[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5] 习五一.论废止中比不平等条约[J].近代史研究,19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