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爽,庞雪梅,穆 兰,王 茜,许泽兵,张锦荣,杨正伟,胡 澜,吕志远
(1.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2.学报编辑部;3.形态定量研究室,南充 637007)
自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育龄妇女的生育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节育模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1]。自1990年到2002年,宫内节育器(IUD)、女性绝育和男性绝育所占比例从36.08%、33.27%和10.48%分别变为43.55%、32.56%和7.37%[2]。少数民族地区也发生类似的变化。笔者参与的对小凉山地区已婚妇女生育节育现状的调查显示,该地区已婚妇女以IUD为首选节育措施,其运用随着年龄递减而显著递增[3]。相关调查也显示,我国计划生育指导站与医院目前最常采用的节育措施也是IUD[4]。不过,前期已发表论文中[3],没有报告小凉山地区已婚妇女的节育开始年龄。国内其他地区已婚妇女的节育年龄,也少见报告。笔者认为,节育年龄是一个重要数据,它与生育节育观念、计划生育政策、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等有关。为此,基于前期的调研[3,5],本文补充报告小凉山地区农村彝族与汉族已婚节育妇女的节育开始年龄。
选择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3个镇(大堡镇、新林镇、黑竹沟镇)和4个乡(金岩乡、哈曲乡、杨村乡、万平乡)中的24个村进行调查[5]。调查由川北医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小组于2009年7月10-16日进行,入户获得农村已婚妇女的年龄、节育情况(是否以及何时采取长效节育措施——IUD或结扎术等)等[5]。
[6]所述方法把已婚节育妇女分成4个年龄段(组):≤35岁(育龄期)、(36-49)岁(育龄期)、(50-63)岁(非育龄期)和≥64岁(非育龄期),分别统计各年龄段的节育开始年龄。相同年龄段的两族节育年龄对比,采用t检验;同族的不同年龄段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合SNK法多重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调查了24个村、452户家庭的648名已婚妇女,其中已节育(采取了长效节育措施)妇女414人。由于有16人的节育开始年龄不详,本文报告余下的398名节育妇女(汉族184人、彝族214人)的情况。这些妇女年龄(15-84)岁,平均39.21(中位数37.5)岁(表1),所采取的长效节育措施都是IUD或结扎术[3]。总的来讲,妇女年龄愈小,节育趋于愈早;彝族妇女(≤35岁年龄组除外)的节育,晚于汉族(表2)。
表1 已婚节育妇女的年龄[x-±s(n)]
表2 已婚节育妇女的节育开始年龄[x-±s(中位数)]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避孕“知情选择”政策实行以来,各长效节育措施的构成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我国以长效节育措施(主要为IUD)为主的节育模式并未因此而发生改变[2,7]。小凉山地区已婚妇女的长效节育措施主要是宫内节育器(IUD)和绝育术(输精管结扎术和输卵管结扎)[3]。据笔者了解,当地已婚妇女在采取长效节育措施后一般不再生育子女。已婚妇女开始使用长效节育措施的年龄不仅与生育节育观念、计划生育政策有关,还与妇女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度有关。我们的调查显示,小凉山地区采用长效节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节育开始年龄主要集中在(25-30)岁,见表2,与国内有关报道结果(做结扎术时的年龄)一致[8,9]。我们的调查也揭示,小凉山彝汉杂居区农村彝族与汉族已婚妇女的长效节育开始年龄已趋于年轻化。及时尽早的采用长效节育措施,能有效的减少意外妊娠的发生,节育年龄年轻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已婚妇女健康卫生意识的增强。我们的调查也发现,彝族与汉族已婚妇女节育年龄间的差别随着妇女年龄的减小而呈减小的趋势,到≤35岁年龄段时彝族与汉族已无明显差异。可见,现今彝族与汉族已婚妇女的生育观念可能已有所转变,两族已婚妇女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随时间的推移差别已逐渐缩小。
【参考文献】
[1] 王广州.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育龄妇女生育史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4,(6):21-27
[2] 刘云嵘.中国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方法使用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向(一)[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5):260-262
[3] 周 波,孙 冲,胡 澜,等.四川省小凉山地区农村已婚妇女生育节育现状调查报告[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21):2343-2346
[4] 学生小组,杨正伟.计划生育指导站与医院的节育工作现状:试点调查[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8,23(2):130-131
[5] 周文秀,孙 冲,周 波,等.峨边彝族自治县农村彝族与汉族家庭结构对比[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5):467-469
[6] 学生小组,杨正伟.川西北地区农村已婚妇女生育节育现状试点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6(8):475-477
[7] 刘云嵘.中国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方法使用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向(五)[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9):518-520
[8] 陈云雁,陆海音,张明秋,等.云南省13500例男女绝育术后1年随访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17-19
[9] 罗铭忠,梅志强,王金桃,等.山西省农村地区已婚绝育妇女生育及绝育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3):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