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职业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整体设置研究

2011-04-13 13:01孙永梅
浙江体育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职业性体育课体育教师

孙永梅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11)

0 前 言

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发展十分迅速。体育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的重要阵地。由于高职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质,使高职体育肩负了另一项任务,即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进行专业所需的职业性体育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具备职业所需的身体素质、岗位特殊身体能力、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合理设置高职体育课程是完成这两项任务的前提,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体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对浙江省高职院校进行的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不全面,也缺乏高职体育的特色,这是高职体育教育急需完善和重点改革的地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调查。

1.1 研究对象

以浙江省14所高职院校为调研对象。分别对其体育管理人员、体育教师、部分在校学生和毕业在岗人员进行相关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调查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2.1.1 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时数调查与分析。教学时数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2002年教育部《纲要》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144学时)[2]”。然而调查结果却大相径庭(如表1),大多数院校体育课只开设两学期,即使有学校开课四学期,但也存在学时数减半的现象。说明高职院校对体育的重视力度还有待加强。

表1 体育课开设情况(n=14)

2.1.2 浙江省高职院校现有体育课程设置模式分析。调查发现,浙江省高职院校中现用的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有基础课+选项课(72%)、选项课(21%)、选项课+俱乐部(7%)三类。那么,这三类模式是否能充分体现高职体育在高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体现高职体育的特色呢?我们认为不能。原因在于高职学生作为普通人,他们需要通过体育来增强自身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而为职业人,他们需要通过体育来培养与自身专业相一致的身体能力,以便能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显然,高职体育课堂是实现这一需求的最佳途径,但目前的现状是浙江省高职院校中绝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只考虑到了普通人的体育需求,而对职业人的体育需求考虑较少,这种体育教学既不能发挥高职体育作用,也不能体现出高职体育的特色。因此,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培养学生身体能力的体育课程改革将势在必行。

2.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整体设置改革

体育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适应社会生活和现代化生产建设的人。体育教学是完成这一宗旨最主要的环节,而体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是体育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是关系高职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高职体育课程应突破传统约束,根据体育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特殊作用,从整体设置上进行改革,课程内容也应根据学生的多种需求合理安排。在此,本文提出了“两段式”体育课程整体规划见表2。

表2 高职体育课程整体规划

2.3 影响高职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的主要因素分析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3]。教师、学生是影响高职体育课程设置的主要因素。本文就以体育教师、在校生和毕业在岗人员对职业性体育课的认知、认可程度作为主要调查内容展开调查并进行分析。

2.3.1 体育教师对职业性体育课程的认知、认可程度分析。课程改革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实施职业性体育课程要求体育教师不但要精通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还要熟知学生专业特点及职业对人体特殊身体能力的要求,形成与课程相适应的知识结构。而调查(图1)结果却不容乐观:了解职业性体育课的仅占25%,11%从未听说过,还有23%的体育教师表示对其不感兴趣。教学改革,师资先行,这是摆在高职体育课程改革面前最艰巨的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图1 体育教师对职业性体育的认知情况

在体育教师对职业性体育课程的认可程度方面,情况较好。虽然有50%以上的体育教师对职业性体育不是很了解,但认为有必要开设职业性体育课程的占到了67%(如表3)。这也说明,体育教师对开设职业性体育课程是持肯定的态度。这为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课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一定基础。

表3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开设职业性体育课程的认可程度(n=164)

2.3.2 高职院校在校生开设职业性体育课程的认知、认可程度分析。

2.3.2.1 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对现有体育课的态度与评价。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可以反映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形式和内容是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是否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调查发现,有60%以上的学生对体育课很感兴趣或感兴趣,对体育课不太感兴趣或不感兴趣只占20%,调查还发现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的程度和对体育课现状的满意度不成正比,只有32.6%的学生评价体育课满意和基本满意,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占到37.3%。分析认为:一是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大部分体育教师上课仍然采用传统的“三基”教学,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二是课程内容没有结合学生专业需求,使学生认为专业课更重要,从而忽视了体育课的重要性。

2.3.2.2 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对职业性体育课程的认知情况分析。根据表4所显示,表示了解职业性体育课的学生只有5.7%,有34.9%学生表示只是听说但并不了解;有近50%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很多学生是通过填写问卷,才对职业性体育有了一些的认识。尽管如此,学生对开设职业性体育课程态度积极、肯定,认为有必要开此课的达到78.8%(见表5),这说明目前浙江省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这为开展职业性体育课程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表4 学生对职业性体育的认知情况调查(n=1156)

表5 学生对开设职业性体育课程的认可情况调查(n=1156)

2.3.2.3 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类型学生在职业性体育项目选择的倾向性分析。虽然很多学校尚未开设职业性体育课,但从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来看,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过程中对体育运动对职业能力的促进作用已有了初步的感知,且有了一定的倾向性。如生产技术制造类学生主要选择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有利于提高手指、手臂灵敏性的球类项目;而服务类主要选择形体、健美操、体育舞蹈等有利于改变体型、改善气质、提高自信的项目,目的在于能更好的服务职业(如表6)。

表6 不同专业类型学生项目选择的倾向性(n=1156)

2.3.2.4高职院校在校生对职业性体育素质养成途径的认识。根据表7显示,学生对职业所需身体素质的途径已有了一定认识,选择学校体育课和参加培训班为主要养成途径的分别占90.3%和74.7%。说明高职在校生把学校体育课和参加培训班作为了准职业所需身体素质养成的主要途径,可见,开设职业性体育课符合学生对体育的需求。

表7 学生对职业性体育素质养成途径的认识(n=1156)

2.3.3 岗位在职人员对职业性体育的认知、认可程度分析。据表8显示,浙江省岗位在职人员中有70%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职业性体育,表示了解的仅有3.0%,还有18.2%的职工对其不感兴趣。说明在职人员对职业性体育认知度欠佳,这是由未结合学生专业的传统高职体育教育所致。

对岗位在职人员的调查发现,有70.8%的人认为,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有必要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进行相对应的身体锻炼;只有15%的岗位在职人员认为没有必要(表9)。说明浙江省岗位在职人员对职业性体育认可程度较高,这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

从这三方面的调查,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体育课中实施职业性体育课程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有必要以人才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实用为主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职业所需的特殊体育素质,使学生不但拥有健康的身体,还拥有准职业人所应具备的特殊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

表8 岗位在职人员对职业性体育的认知情况调查(N=699)

表9 岗位在职人员对高职院校开设职业性体育课程的认可程度调查(n=699)

2.4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

2.4.1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整体设计思路。

图2 高职体育课程整体规划

2.4.2高职院校第一阶段体育课程内容的实施思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第一阶段为普通体育课,培养目标为“社会人”,课程内容设置应从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体育兴趣出发,通过必修+选项的综合教学形式加以实施。必修课阶段主要进行田径、体操项目教学,如提高下肢速度和爆发力的短跑、跳远、跳高等;提高上肢力量的铅球、单双杠等。主要任务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选项课阶段主要进行球类以及健美操、武术等项目的教学,只按学生兴趣,不分性别的方式组织教学,主要任务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满足体育兴趣。

2.4.3高职院校第二阶段体育课程内容的实施思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第二阶段为职业性体育课,培养目标为“职业人”,内容的设置应结合社会职业岗位对一般身体素质、特殊身体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具体需要和要求,开设职业性体育课程,主要任务为培养职业所需的各种体育能力。如生产技术制造类专业应根据职业对人手指灵巧性和身体协调性的高要求,以及上肢及背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的高要求,选择篮球、羽毛球、网球等球类运动和局部负重训练,以此来提高关节协调性,发展腰背肌、颈部肌肉力量。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浙江省高职体育课在开课时数方面整体差别较大,大部分集中在两学期,开课时数不足现象严重。

3.1.2 现行的三大教学模式虽然各有优势,但都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专业需求,这与普通高校的体育课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也没有突出高职体育独有的特点。

3.1.3 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学生和已毕业的岗位在职人员虽然对职业性体育课程的认识程度不高,但对其重要性的认可程度较高,且均认为学校体育课是养成职业性体育能力的最佳途径。

3.1.4 本文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提出高职体育课程“社会人”和“职业人”的“两段式”整体设置规划,根据学生的普通体育需求和专业特殊体育需求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充分发挥高职体育在学生成长、成材过程中的作用。

3.2 建议

3.2.1 为改变高职院校体育课开课时数普遍不足的现象,各学校应重视体育教育,本着“体育教学不断线”的思想,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增加体育教学时数。

3.2.2 在师资培养方面,教师不但要提高体育专业方面的能力,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拓展知识,加快“双师型”体育师资建设,为开展职业性体育课奠定必要的师资基础。而作为体育教师输出地的各大体院、师范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应根据高职院校的特殊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师培养。

3.2.3 通过校报、校园广播、学校网站、讲座、宣传栏,加强对职业性体育的宣传力度,提高认知度,使职业性体育思想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3.2.4 在实施“两段式”高职体育课程过程中应采取“积极引进”、“大胆开发”、“以点带面”的策略,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稳步推进。

[1]翁惠根.职业实用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曲宗湖,顾渊彦.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熊小平,刘永祥.职业中学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初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21(3):48-52.

[4]白风瑞.适应新形势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J].体育与科学,2001,22(3):74-75.

[5]卢晓文.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体育模块教学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30(6):62-64.

猜你喜欢
职业性体育课体育教师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体育课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