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太金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1170)
职业素养的概念比较宽泛,除专业外,敬业和道德也是关键因素,体现在职场上是职业素养[1]。船员作为船舶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对保证海上贸易畅通、保障海上船舶安全、保护海洋环境,肩负不可替代的责任。培养一支有道德、专业技术过硬和爱岗敬业综合素养高的船员队伍, 将有助于提升船员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航海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船员培养的主力军,其所培养的人才应当具有一定的航海理论基础、专业专项技能扎实、动手和应变能力较强的特点。为适应国家教育方针和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在高职航海教育中注重教学质量已成为提升船员质量的最直接和最关键问题。本文就在高职院校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对高职类航海人才职业素养的培育进行探讨。
船员常年在海上工作,虽然船舶通讯设施有所改善,可以与外界保持联系,但仍过着远离陆地、亲人和社交群体的半封闭生活。船员既要完成规定的值班任务,又要完成值班外的保障人命安全、财产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的其他工作,如日常维修保养工作、三副负责的救生消防设备的维护和保管工作、二副负责的海图和图书资料改正工作等,这就使得船员工作强度和压力非常大,并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舒缓和释放。同时,航海的另一显著特性是高风险性,天气、海况瞬息万变,海盗常有出没,碰撞、搁浅、火灾等随时威胁着船舶安全,这就要求船员必须具备较好的身心素质。笔者根据多年的航海实践,认为船员至少应具备下列三方面的职业素养方能满足航海职业需要。
1.理想抱负与坚定信念的有机结合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船员投身航海事业,最初看重的是该职业的丰厚报酬,但最终目标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希望为发展国家的航海事业奉献绵薄之力,当好“国际贸易和平使者”。正因为这种理想抱负的驱使,船员才能够潜心学习航海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才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奋斗。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整体,光有理想,如果没有执著坚定的信念,就是空想;信念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只有拥有了坚定信念,才能自觉行动,才能在任何情况下敢于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一切。而缺少信念的人,遇到诱惑和挫折都会改变其人生轨迹。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也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恶劣的工作环境可能把你吓跑,高风险的航海职业可能让你却步,艰苦的航海工作可能使你弯腰,没有执著坚定的信念,没有对航海事业的热爱,没有为航海事业献身的精神,就不可能登上航海事业的巅峰。
缺少执著坚定的信念,航海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危险就无法逾越,航海安全就得不到保证,运输任务就无法顺利完成,船员就是抱着这种信念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和危险,他们在实现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时,也成就了个人价值。
2.安全意识与航海技能的有机结合
航海安全是航海工作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无数专家学者从航海教育、航海制度建设和航海文化建设等方面对安全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潜心研究和探索。笔者认为,安全意识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不仅要弄懂更主要的是要会做,这是在平时长期的训练和反复灌输的实践中靠一点一滴的积累形成的一种意识,一种必须怎么做、我该怎么做的思维定势,遇到某种特殊情况会不假思索地按规定的要求去执行。
技能是指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形成适应本职工作的本领。安全技能,指为了实现人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目标的一种技能。航海本身就是一种技能型的职业,船员有时不能顺利完成某项工作,并非他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而是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
航海工作的高风险需要船员拥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没有安全技能的安全意识是浅薄的,同样没有安全意识的安全技能只能是事后的应急技能。拥有了安全意识才能未雨绸缪,拥有了安全技能才能进行风险评估,也才能进行安全决策,两者相辅相成。
3.个人奋斗与同舟共济精神的完美融合
海上航行的船舶就是一个小王国。船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兴趣甚至不同国籍的人组成。每个船员承担的工作职责分明、缺一不可。船员既要个人奋斗(即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又要不断增强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实现良好的配合, 互为补充, 才能构成一个对立统一、多彩而又和谐的整体。在高度发达的现代航海技术和变幻莫测的海上环境中, 要顺利完成海上运输任务, 没有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很难做到的。而且, 现代船舶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 船员分工明确, 更需要彼此之间非常默契的配合与协作,才能共同克服海上艰难险阻。
1.教育观念不适应21世纪航海人才培养需要
高职航海教育界基本上仍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学习轻应用、重课堂轻实训”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航海高职院校都以国家海事局职业能力考试为导向,学生以通过适任证书考试为目标,这从整体上忽视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航海理论知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实践动手应用能力尚欠火候,综合素养不高,不能完全满足航海实践的需要。航海高职院校的质量方针“以就业为导向”,就变成了以就业资格为导向,考证通过率为指挥棒,忽视了职业素养的提高,未能做到就业资格与职业素养提高的有效统一。
2.对航海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菲律宾船员除英语交流能力强外,其综合职业素养高被国际普遍认同。而我国船员专业技术一流,但职业素养不容乐观。作为船员主要出产地的高职航海院校,更应该认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高职航海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是高职航海人才快速、顺利、成功转型的需要,对于完成高职航海院校的办学目标、彰显办学特色、适应航运人才市场的需要具有决定性作用。2010年8月南京主要航运公司负责人齐聚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在探讨当今航海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高级技术人才时,一致认为必须关注高职航海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并将其作为高职类航海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3.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不强
近年来,“80、90后”正逐步成为船员的主力军,他们接受新事物快,富有探索精神,是航海业的未来和希望,但是,在他们身上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身体素质下降,吃苦精神较差,独生子女导致家庭对“跑船”职业阻力增加,海陆薪水差距缩小导致航海职业诱惑力降低。另外,这一代船员自我中心观念强,责任心和组织纪律性差,缺乏坚定的人生目标,缺乏勇于挑战和知难而上的信心和决心等。这些缺点在这些学生身上的集中体现就是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加强职业素养培育是培养高素质航海人才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1.教学中为学生树立坚定执著的职业信念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下,学生对是否从事高风险的航海职业心存困惑,认为除收入相对高一点外,基本没有其他吸引人之处。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教学间隙作了一个航海职业引导。笔者认为,航海吸引力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航海职业的高风险、高挑战性是磨炼年轻人意志和博大胸怀的最好途径,这是人生成功的前提;二是航海是免费的全球旅行,可以考察世界各地的人文、风俗、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这是增长人生阅历的最佳途径;三是通过努力而立之年就可以做到船长,达到职业顶峰,年薪50多万,这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无法比拟的;四是船员是文明的使者和传播友谊的桥梁,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一个而立之年能够获取成功、熟知全球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经历惊涛骇浪并能免费旅行的职业,那就是航海职业。当你达到海上职业顶峰时,也就意味着陆上工作之门已经为你打开,你有机会朝着更高的人生目标前进。类似这样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航海职业的认识,有助于提升他们对航海职业的热情,帮助学生确立对航海事业执著坚定的信念。
2.挖掘航海专业课程中职业素养培育的素材
为了实现保障海上人命安全、财产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的宗旨,国际海事组织(IMO)特别制定了STCW公约、SOLAS公约和MARPOL公约等来规范和培养船员。如培养一名普通船舶的三副, 要经过基本安全、精通救生艇筏、精通急救、高级消防、雷达观测与模拟、自动雷达标绘仪等六项专业培训,以及GMDSS、值班水手和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等适任考试与培训,课程名目繁多,内容庞杂,这些课程与培训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在学生头脑中构建了航海理论体系和传授了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潜移默化地灌输着深厚的航海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在航海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所包含的职业素养培育的具体内容。例如,课程“航海学”中的海图图式的识别、船位误差理论等,不仅教会学生识别危险图示和误差分析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领会到水上水下危险障碍物对船舶安全的重要影响和船位精度的重要性;“船舶操纵”课程中外界因素对操船的影响这一章节,无论是风、流的影响还是受限水域和船间相互作用,一方面教会了学生分析外界因素影响的技能,学会工作中如何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实施船舶操纵,另一方面,稍加引导,即可转化为对学生应变能力、安全思想和风险意识的培养内容。
3.把职业素养培养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管理中
在教学中注意问题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和常规教学方法的互补,在传授学生具体知识的同时教学生学会学习。在一些创造性技能的训练中,如航线设计、船舶定位等,力求结果或效果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变通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航线设计训练时,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选择相关信息的能力;在讲授避碰规则时,适当加入海上碰撞案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又可以通过对紧急情况下人的心理活动、行为方法的分析,从侧面灌输船员的心理活动及认识思维的知识,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临危不惧、战胜自我的能力[2];在艇筏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感受团结协作的巨大能量,提高学生团结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等。
4.配备适应职业素养培育要求的师资队伍
航海是一个科技含量高、知识面广、实践性强、风险性大并具国际性的行业。要培养适应该行业要求的学生,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首先, 要加强教师的职业修养。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只有建设一支忠诚于航海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致力于航海事业的高素养的航海人才。其次,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航海职业教育可以适当借鉴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这样对教师的要求就由纯理论转向理论与实践并重。一方面, 要把经验相当丰富、工作能力强的最优秀的船舶驾驶人员调入院校, 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和教学法的培训后, 让其走上教学岗位,使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有效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航海类专业教师每经历一段教学期后必须到船上调研、实践工作一段时间, 坚持两条腿走路,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既能丰富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实践能力,更好地为培养较高职业素养的航海人才服务[3]。
为了“到2020年实现航海强国”宏伟目标,航海高职院校必须担负起培养高素质船员的重任。在接下来的10年里,随着航运业的逐步稳定,船员需求量逐步饱和,质量将是船员培养的根本,航海高职院校的教学应该摒弃以往“获取证书就是合格船员”“招生规模扩大就是办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率高就是教学质量好”的观念,注重专业教学、技能培训和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唯其如此,才能为航运业输送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职业素养[EB/OL].[2011-03-15].http://baike.baidu.com/view/604827.htm.
[2] 卫桂荣.试论航海职业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6(3):18-20.
[3] 刘桂云,王益军.论提高海员综合素质的对策[J].航海技术,2007(5):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