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燕
(东北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明确要求:“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育人功能是毋庸置疑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到大学教育,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大学应该是“育人为本”。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尊重学生和社会的需要,这也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和教育观的体现。
大学育人的目标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知识、能力、体格、心智的全面完善。思想和道德水平是具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的指标,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对专业教育和能力养成起到引导作用,能够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需求,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信仰、坚定的政治方向,形成顽强的个性意志、诚实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成效直接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和完善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生活和生命的方向、状态和质量,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衡量大学教育水平的根本标准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人才质量首先要看其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主要表现为正确的世界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符合时代与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唯其如此,培养的学生才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认识社会本质,妥善处理个人与集体、家庭与社会的矛盾,理性看待社会问题,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程各自都有特定的育人功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功能是教给学生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为学生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框架,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学到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将之运用于工作和生活中。“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功能是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及其伟大实践,了解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及实践,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及其成果,认识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方针政策,从而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功能是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脉络的把握,认识中国的国情、国史,了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认识到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学生的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内在情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功能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掌握基本的法律基础常识,从而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遵纪守法,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能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个人感情等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效发挥育人功能,必须改变过去的单向度灌输式宣讲,而应寻求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就目前各高校已经成型的一些教学探索来看,以下几种方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问题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法。首先是教学过程开始前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由教师依循问题思路展开讲解,条分缕析、得出结论。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思考来听课,容易集中注意力,而且便于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学生就自己的困惑向教师提出,这个过程中可以鼓励其他学生先试做回答,后由教师点评并予以解答。这种方式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学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养成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这是育人的重要目的。
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式教学法。针对某一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及相关材料,然后归纳问题,将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教师汇总提炼出其核心和有代表性的能串联起完整的教学体系的问题,把这些问题留给学生思考。针对不同问题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课后查资料寻找答案,下次课堂上各学习小组代表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讲解,其他同学提问,形成课堂辩论,最后教师可作点评,也可不作点评而留给学生继续思考和研究。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由现实切入理论的案例教学法。教师根据每一部分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搜集、整理、编写相应案例,由案例引出问题,再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作出理论性阐释。这种教学法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由现实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现象中归纳出理论,导出教学大纲所给出的结论,使学生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去思考,进而能够理性地看待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纠正偏激思想,减少偏激行为。这种教学法对案例的选取、编写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只有指向性明确、代表性强的案例才会被学生接受,也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从教学手段来说,多媒体和网络是两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多课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建设适合多媒体教学,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大量视频资料可以栩栩如生地展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教学效果好。其他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适合教学的多媒体资料不是十分充足,很多教学内容也偏重理论性解释和推论。所以多媒体教学必须要有针对性,教师也必须能够娴熟运用多媒体资料和多媒体形式,运用得当则相得益彰,而运用不得法则有画蛇添足之感。
网络是当今大学师生双方都非常熟悉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媒介,网络提供了一个超大容量的信息发布空间,也提供了一个人与人不受时间地域局限的通畅交流空间。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利用好网络这一有效媒介作为教育手段和课堂的自然延伸。一方面,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网络学习资源,做好网络课程和思政网站的建设。学校要积极加强思政网站建设和投入,丰富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充足健康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MSN、QQ、博客等互动交流手段,建立和拓宽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和思想动态,解决学生思想和实际问题。
社会实践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课堂和课本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如结合所有制改革理论去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等考察学习,实地了解不同所有制所据以建立的经济和政治基础,了解其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等。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促使学生走入企业、农村、社区、机关,检验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社会实践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了解国情,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形式主要有参观考察、调查研究、访贫问苦、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等,各种形式都要服务于相应的教学目的。参观考察使学生对于农村、社区、企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调查研究则是带着问题的深入考察和研究,比如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出路等,深入调研可以使学生有更加理性的认识和理解,也锻炼他们观察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而公益活动、慈善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等则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心、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积极有效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政治意识、社会责任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深化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感悟和对国情民生的了解,加深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相结合,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伟业相融合;通过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有助于大学生提升道德修养,培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服务社会的道德意识。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中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明确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高度的思想道德素养的职责,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仅承担教学内容的宣讲任务,同时要承担课外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思想意识的健康发展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履行好育人职责,自身首先必须是一个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道者。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必须是知识渊博的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同样是科学,科学理论必然是建立在对社会现实的归纳、分析、逻辑推断基础之上的,是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没有深厚的学养是不可能对这一理论体系有深刻完整的把握能力的。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深厚的政治素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敏锐性。涉及原则性、方向性的问题,必须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决定的,必须严格把握学术有自由,课堂有纪律的原则。只有把科学的、正确的理论传输给学生,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大学育人的正确方向。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外,还必须承担课外育人的职责,做好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做的学生思想工作不是要取代辅导员的作用,而是和辅导员形成有机分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其独特的优势,由于没有管辖和隶属关系,没有功利色彩,师生间的沟通更为顺畅,更可以交心,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数都比辅导员年龄大,一方面是人生经历及经验和感悟更多、更深刻,给学生讲道理通常更有说服力,另一方面理论素养更高,和学生讲道理通常更有针对性。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诸如学生班导师、班主任工作,还可以参加与贫困生“结对子”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协作与互动,既有助于深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和指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担任相关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参与学生的业余文化活动,参与指导学生的学研小组等,以这些形式作为载体,积极介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独有优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学生活动,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近距离观察学生,面对面了解学生,进而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各种活动中读懂学生。这不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而且也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全校大学生文化活动的正确引导,有利于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育人观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2009(6).
[2] 王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育人责任初探[J].学习与实践,2010(11).
[3] 范宝舟.树立“育人”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J].思想理论教育,2010(6).
[4] 金丽馥,陈文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现状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0(7).
[5] 秦淑娟,梁存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0(11).
[6] 杨红英.走出课堂教学的话语困境——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性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