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楚 雄
(许昌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河南 许昌 461000)
中介语僵化是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它是指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一些语言错误反复出现,难于消除。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72年首次提出了“语言僵化”这个概念。Selinker最初把僵化定义为“语言僵化现象是指在学习者的中介语中,总会出现一些其母语的表达方式、规则和次系统,无论学习者的年龄大小,无论学习者得到多少关于目的语的解释和指导。僵化的结构作为一种潜在的语言表现,反复出现在中介语的运用中,尽管认为它似乎已被消除”[1]。
国内学者对僵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实证研究中,学者们多以英语专业大学生和非英语专业(不含体音美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这些群体的中介语僵化情况,并针对这些群体,进行了缓解僵化的对策研究。黄青[2]对英语专业四个年级的本科生的语法僵化进行了纵向研究;周红云[3]对某医科院校一、二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僵化进行了书面研究;傅海燕等对某警察院校学生的僵化进行了研究;陈楚雄[4]对艺术类本科生的僵化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无论选取何种专业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中介语均存在僵化现象,且具有自身的特点。
体育、音乐和美术专业大学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特殊群体。在我国高考录取过程中,体育、音乐、美术专业这三个专业与普通专业相比,有着不同的考试方式和录取办法。他们由于受自身学习经历、专业特点和课程设置的安排,英语学习动机不强,基础较差,且僵化情况有着自身的特点[4]。但针对体音美大学生的英语教学成果相对较少,研究相对滞后。本研究旨在针对体音美大学生这个群体,进行缓解僵化的对策研究。
Gardner和Lambert[5]将学习动机分为工具性动机和融入性动机。工具性动机是指外语学习存在一种功利性,以达到某种具体目的为学习动力。该种目的一旦达到,便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动力,如通过大学英语考试、完成一项英语学习任务等;融入性动机是指外语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了解目的语文化与风俗,进而融入目的语这个群体,如成为美国社会的一份子。
通过对体音美专业大学生的僵化研究(研究成果已另文详述)表明,该群体的学习动机属于工具性动机,且学习动机弱。因为该群体的英语水平薄弱,大多数学生几乎丧失英语学习的动机。
首先,教师应该热情、耐心和负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保持热情,不因学生的成绩好坏论亲疏。这样,学生们能够始终感到温暖,不会产生因自身成绩差而受到老师的不重视。由于该群体的学生词汇量小、语法薄弱,所以教师必须耐心。做到耐心讲解、不厌其烦。同时,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原则,认真负责地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们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也不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有助于学习动机的持续。
其次,教师应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体音美大学生本身英语学习动机不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向其提供了大量、系统的语言输入,但他们根本不感兴趣,吸收量(intake)很少。因此,不能采取教师满堂灌的一言堂模式。利用体音美学生表现力强,善于自我展示的特点,教师可采用交际教学法、认知法等多种模式,开展多种丰富、简单的教学方式,如课文朗读、对话、角色表演等活动,使学生真正融到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最后,教师应适当进行文化导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教师只注重词汇、语法、句型等的传授,忽略对目的语文化的介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的认知。教师应适时通过文化导入,介绍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著名景点等,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语言输入是成功习得语言的一个重要条件。Krashen[6]认为:“我们的语言学习是通过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进行的。”在该理论中,他们指出,只有通过获得“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才能学会语言。有效的语言输入包含可理解性、趣味性和相关性,非以语法为重点,充分的输入量。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可理解性。
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从学生现有的水平出发,提供语言输入。体音美专业大学生的词汇量小,对他们的语言输入首先应该简单且重复多次。简单的英语输入是十分必要的,能用简单英语进行的,绝不能使用复杂英语;对于教材中较难的语言点,应先提供汉语翻译,再进行简单的英语解释输入。
其次,语言输入量要恰当。语言输入的数量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不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提供过多的输入。体音美学生的英语接受能力相对较弱,过多的语言输入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感,降低语言的吸入(intake)量。为确保输入到输出的转化,语言输入应该反复,及时重复。
根据Vigil和Oller[7]的语言反馈模式,积极的语言反馈会有助于僵化的形成和发展,消极的反馈能够阻止僵化的形成,进而起到缓解僵化的作用。语言反馈是指对学习者的语言做出正确或错误的评价。对学生的语言错误及时指出,绝不隐瞒,能够缓解学生的中介语僵化。在本次研究调查中,18.3%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给出消极的反馈,他们很难知道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正确。因此,他们也未认真对待他们的错误,也很难发现自己的语言错误了。从消极的语言反馈中,学生能加深对错误的印象,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面对学生的语言错误,首先教师应该经常提供消极的语言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对学生的错误不容忍,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对所犯错误的影响;其次,通过反馈还应注意时机,注意方式,不能不考虑学生自身的感受。要保留学生在同学中的面子。如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情景表演,此时绝不能因为负面反馈而打断其表演,而应等课后单独给他指出错误,提供消极反馈。
总之,语言反馈对缓解僵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及时、讲究方法。
和提供消极语言反馈的相似,意识增进法注重培养学生找出语言错误的意识。受交际教学法的影响,有些教师过多看重语言的流利性,而忽略了语言的准确性。以牺牲语言的准确性为代价,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特别是口语表达)时的流畅。这样,也促使了僵化的发生。在面对体音美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该首先注重表达的流程,更不能以牺牲准确的代价来培养表达的流畅。
在教学中,特别是写作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错误的意识,养成自己检查,发现错误的习惯。以写作教学为例,培养学生完成写作后立即检查的习惯,而非是等待老师指出错误,提供反馈的习惯。这样,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知识,找出部分语言错误。通过逐步练习,增进学生对错误的意识。这种方式同样也适用于不再开设英语课的高年级阶段。因此,自我检查在意识增进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体育、音乐和美术专业的学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由于艺术和体育专业的特点和高考录取方式的不同,在英语学习动机、英语水平、学习策略等方面,与其他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依据,结合体音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等特点,从学习动机、语言输入、语言反馈和意识增进法四个方面探讨了缓解体音美专业大学生中介语僵化的具体做法,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提供理论和实际教学策略,为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1]Selinker, L. Interlanguag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J].1972,10(2):209~231.
[2]黄青.英语专业学生语法错误僵化的实证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22~124.
[3]周红云.语言的僵化现象[J].外语界,2003,(4):19~26.
[4]陈楚雄.艺术类本科生中介语语法僵化的实证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6):126~127.
[5]Bot, K. D. Lowie, W. and Verspoor, 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M].London: Routledge,2005.
[6]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 Longman,1985.
[7]Vigil, N. A. and J. W. Oller. Rules fossilization: A tentative model[J].Language Learning,1976,(26):28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