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疾病23例的64层螺旋CT图像分析

2011-04-12 22:05张西伟钱学江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分界弥漫性甲状腺炎

张西伟,钱学江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8-02~2010-03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诊断的23例甲状腺疾病的CT影像,并对23例甲状腺疾病的CT表现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8-02~2010-03手术或穿刺病理诊断的23例甲状腺疾病的CT资料。男7例,女16例;年龄18~56岁,平均37岁。桥本甲状腺炎3例,增生性病变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15例(甲状腺瘤9例,甲状腺癌6例)。

1.2 方法 使用Siemens64层螺旋CT检查,扫描范围包括甲状腺及病灶区全程,层厚2 mm,层距2 mm,23例均采用平均+增强,增强用欧乃派克350注射液100 ml静脉高压注射器注入,并均行MIP重建。

2 结 果

2.1 桥本甲状腺炎3例 CT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呈分叶状,边界模糊,密度普遍低于正常甲状腺而类似周围肌肉,并合并钙化和囊变,静脉注射对比剂后扫描,有不均匀强化,肿大的甲状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2.2 增生性病变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 平扫显示甲状腺一侧或两侧及峡部弥漫性增大,可见腺体内密度不均匀,多发密度减低或增高区,为囊变出血钙化。增强扫描示甲状腺组织强化,而囊变区不强化。

2.3 甲状腺肿瘤15例 ①甲状腺瘤9例,单发7例,多发2例,2例发生囊变,为囊实性;甲状腺内结节,密度均匀,但低于正常甲状腺并有囊变;病灶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分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未见浸润;增强扫描,实性者为均匀结节状强化,囊变区无强化;②甲状腺癌6例,CT平扫示不规则或分叶状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不均匀,病灶无包膜,与周围分界不清,增强扫描时甲状腺病灶呈不规则强化,强化部分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

3 讨 论

3.1 甲状腺的CT影像特点 在CT上正常甲状腺表现为侧叶均呈近三角形,峡部呈条带状与两侧叶相连,其前后径为(19.5±3.9) mm,左右径为(15.8±3.3)mm,密度男性为 80~188 Hu,女性为79~170 Hu,与年龄无关,但与性别有关。正常甲状腺富含碘,故CT平扫时其密度明显高于周围其他组织,增强后甲状腺密度更高。正常甲状腺血运丰富,注入对比剂后甲状腺组织明显强化,且持续时间较长。

3.2 甲状腺疾病的CT征象 ①桥本甲状腺炎 (Hashimoto’s thyroiditis,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多见于40~50岁女性,也可见于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甲状腺功能减低,CT平扫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呈分叶状,边界模糊,密度普遍低于正常甲状腺而类似周围肌肉,可合并钙化和囊变,静脉注射对比剂后,有不均匀强化,边缘光整,与周围结构界限清晰[1];②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是由于缺碘引起的甲状腺代偿性增生,不伴有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初期甲状腺增大为弥漫性,逐渐发展为结节状;病理上结节的组织学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可由被覆扁平上皮的大滤泡构成,也可由特别丰富的细胞并增生构成,有的主要或全部由嗜酸细胞构成,还可由囊状扩大的滤泡内含乳头状突起构成等,这种多样性就形成了CT所表现的特点,平扫为低密度病灶增强为等密度;平扫为等密度者增强为低密度;增强前后病灶数量、大小不同;增强前后病灶边缘境界不同[2];③甲状腺瘤:是甲状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病理上分为滤泡状和乳头状囊性腺瘤两种,瘤周一般均有完整包膜,甲状腺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密度多为均匀,低于正常甲状腺,囊变多见;病变直径常为1~6 cm,边缘光滑、锐利,肿块有完整包膜,病灶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分界清楚,且与周围组织器官无浸润,增强扫描病灶有强化,实性者为均匀结节状强化,囊变者呈环状强化,囊变区不强化;④甲状腺癌:为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组织学上分为乳头状癌(Papillary)、滤泡状腺癌(Folliculay)、骨髓样癌(Medullary),巨细胞(Giant cell)和许特耳细胞(Hurthle cell);CT 可以清楚显示肿块形态、大小和内部组织成分,以及肿瘤的周围被侵犯的范围,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或分叶状软组织密度肿块,大多密度不均匀,病灶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30%~35%可发生钙化,大多数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可累及颈静脉,引起血管闭塞,可有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时甲状腺癌呈不规则强化,强化部分也较正常甲状腺密度低;瘤内钙化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帮助不大,但沙粒状钙化可提示甲状腺癌的诊断,而斑块状钙化则倾向良性肿瘤,肿瘤的轮廓和边界在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恶性肿瘤边界不清,多数周围脂肪间隙及周围器官分界不清,淋巴结转移及周围组织受侵,良性肿瘤多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有包膜。恶性肿瘤往往混杂密度,良性肿瘤密度均匀[3]。

3.2.1 左侧甲状腺癌并左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左侧甲状腺增强扫描,病变强化明显,动脉期CT值为128~145 Hu,并可见供血血管走行,左侧颈动脉旁可见肿大淋巴结。

3.2.2 左侧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左侧叶增大,可见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病灶有强化。

3.2.3 右侧甲状腺炎 右侧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低密度改变,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无强化,界限清晰。

3.2.4 甲状腺右侧叶及峡部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右侧叶及峡部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后可见病灶显示。

3.3 64层螺旋CT对诊断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中的价值 64层螺旋CT具有扫描容积大、速度快、分辨力高、薄层厚的优点,对甲状腺扫描,尤其是增强扫描,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全部腺体的扫描,从而更好地将正常甲状腺组织、病变及周围组织区别开来。根据对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和特征分析,将其应用到诊断中去。良恶性的鉴别主要表现在肿瘤边缘是否清楚,有无外侵征象。肿瘤边缘有完整包膜为良性病灶,突破甲状腺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为恶性病灶。当结节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则考虑结节为恶性结节。CT下定位穿刺取活检有利于明确诊断,对甲状腺炎的诊断,可配合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64层螺旋CT对于甲状腺病变的早期发现以及对病变的定性、定量诊断和对病变治疗的评估有一定临床价值。

[1]白人驹,张征宇.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3-214.

[2]蒋戴蒂,刘文亚,贾文宵,等.CT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8):688-691.

[3]罗德红,石木兰.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36-37.

猜你喜欢
分界弥漫性甲状腺炎
桥本甲状腺炎与病毒感染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肖碧源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支气管镜技术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10kV用户分界开关在定陶电网的应用分析
南北分界话秦岭(下)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分界、循环和融合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依达拉奉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