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慧峰 石国忠 范丽
(上海市松江区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201611)
松江区是上海市郊重要的蔬菜产区,2010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超过1333.3hm2,有世博重点基地16家,蔬菜基地、园艺场36家以及大量外地承包户和本地散户。为了保证上海世博会期间安全稳定,松江区农业主管部门采取了多项蔬菜安全监管措施,实行地产蔬菜“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充分利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量大、速度快、覆盖面广、成本低廉、技术相对简便的特点,地产蔬菜安全监管坚持“不检测、不合格、不上市”规定,充分发挥农残速测关键作用,确保地产蔬菜上市质量安全。
农药残留问题是影响蔬菜安全的主要因素,农残快速检测是保障地产蔬菜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和最为有力的监管工具。为了确保世博会期间蔬菜上市安全,松江区加大了速测体系建设和管理力度,增加速测样本量,全年计划抽检速测样本15万份,实际完成16.1万份,任务十分繁重;同时扩大速测监管覆盖面,做到全覆盖不留盲区,严格执行“不检测、不合格、不上市”标准,坚决杜绝地产问题蔬菜上市。
从2009年和2010年的摸底情况分析,松江区蔬菜种植户除大规模蔬菜基地、园艺场和世博重点基地外,大部分是由一些外地承包户和本地农民组成,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安全责任意识不强,缺乏科学正确使用农药知识,往往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滥用、高频率、违规使用农药的现象。从历年农药残留定量分析监测结果看,散户检出率最高,外地户比本地户的检出率相对较高。
2010年我区新增速测点15个、新增农药残留速测人员近20人,这些人员从未接触过农残检测工作,简单的技术培训无法达到技术要求,造成农残速测队伍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另外,2010年新增的速测仪与历年配置仪器并非同一厂商生产,两套仪器操作方法存在较大差异,新增的检测仪器使得速测技术人员无法迅速适应,操作难度大,严重影响了速测工作质量。
面临世博期间监管特点和种种困难,松江区加强了速测体系建设管理,针对性地采取技术支持措施,确保速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制定抽检方案时强调科学性、采样强调代表性、检测强调准确性、追溯处理强调及时性,提高检测覆盖率和抽检频次,加强速测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监督考核,确保农残快速检测工作有序开展。
为了提高抽检计划的科学性,扩大抽检覆盖率,从2010年初开始对本区域蔬菜生产单位、种植户的面积、数量等信息进行摸底调查,形成抽检名单,以确保安全为标准确定抽样覆盖率和单一对象的抽样次数,并对抽检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指导意见,做到底数摸清、计划科学、任务明确、检测及时、追溯到位。
松江区多年来不断加大农残速测体系的硬件投入,在2009年新增18台瑞鑫八通道速测仪的基础上,2010年新增了博纳八通道速测仪22台(套),新增速测点15个,在各镇农业服务中心、蔬菜重点村、大型蔬菜基地(配送公司)和部分农贸市场建立速测点,形成“镇、村、基地、市场”多层次的速测监测体系,确保蔬菜生产领域全覆盖,确保上市前各环节不留监管盲区。
为了提高世博期间速测工作的有效性,松江区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培训和能力考核活动。2010年3月底世博前夕组织全区蔬菜安全监管员、采样员、速测员开展技术培训和会议动员,部署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工作计划,落实保障措施,理顺和进一步规范农残速测操作程序。8月世博会举办中期集中对全区农药残留速测在岗人员进行速测技术现场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确保速测数据的准确性,为实现地产蔬菜产地准出提供技术支撑。
世博期间我区加大了蔬菜农残速测抽检工作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多次组织速测工作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监管对象的覆盖率,计划的科学性、样品的代表性、抽样的规范性、措施的针对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产地证明的开具情况,认真执行产地准出规定,做到了不检测、不合格、不上市,严把蔬菜上市质量安全关,严防蔬菜食用安全事件发生。
改变集中式培训单一方法,采取集中与现场一对一培训相结合、理论技术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多种方式,以技术掌握程度和快慢为标准,注重培训效果,扎实推进速测技术的不断提升。突出重点,抓住要害,提升技术掌握相对薄弱人员能力水平,建立速测人员工作评价制度,形成科学、合理、完善的考核机制。
建立农残速测人员技术档案,动态跟踪技术培训考核状况,掌握检测能力水平。速测岗位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要求,需要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经验积累,稳定速测人员队伍,避免过度流动,才能发挥农残速测队伍的作用。
总结世博期间速测工作经验,日常督查常态化,强化薄弱环节监管,重点抽查考核表现较差的速测点和人员,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纠正不规范操作,坚决杜绝“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产生,进一步保持和提高我区“后世博”地产蔬菜安全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