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临床笔谈(八)

2011-04-12 21:37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聊天医务人员循证

请多和患者拉拉手、聊聊天

以往,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主要针对疾病对躯体的影响,常常忽略疾病对患者心理的影响。20 余年前,我们医院心血管科的老主任认为,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躯体带来影响,而且对患者心理、精神及其社会层面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因此,医生除进行每天必要的查房外,还要与患者多沟通,多了解他们的想法以及有什么需要医务人员帮助。但我常以接收患者多、工作忙碌等理由,极少和患者沟通。

有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从此改变了我的行医观念。有位从河北来的患者,因顽固性心力衰竭多年,经多家医院治疗后效果不好,转入我们科治疗。经检查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心源性肝硬化,心力衰竭四级,肺部感染(二重感染),频繁室性期前收缩,低钾、低氯、低钠血症。由于患者病情严重,老主任几乎每日查房,及时更改治疗方案。患者入院第三天是我值班,晚上6 时许,我按常规去查房。当我进入患者病房时,看见老主任正和患者聊天。只见患者紧紧拉住老主任的手,含着泪花,向老主任叙述自己的病情变化。看到此景,我感到十分内疚。老主任告诉我,这位患者病情较重,需要医务人员和她在一起多聊聊、多沟通。经过治疗,患者病情渐好,心理负担明显减小。

第二天,我处理完日常工作后,进入患者病房和她聊天。患者紧紧拉着我的手说:“我原本对这次治疗不报任何希望,但老主任是全国有名的教授、专家,那么认真、负责,还和我聊天。我感到太惊奇了,这在我们当地是绝对不可能的。当老主任第一次和我聊天时,我紧紧地握住她的手,感到一股热流从她手里,传递到我的心里。顿时,我感到老主任的心与我紧紧相连,看来我的病有希望了。”从此,我像老主任那样每天都去看她,并和她两手紧紧相握,一起聊天。很快,她的疾病明显好转,不久后治愈出院。从此,我也养成了与患者手握着手、一起聊天的习惯。

医乃仁术,医务人员除了给患者合理的医学治疗外,还要给患者热情关爱、同情和关怀,医务人员的语言就是患者最好的安慰剂,可以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因此,与患者手握着手、聊聊天,可以大大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这是以往常讲的患者健康、康复标准,也是当前医生治疗疾病要达到的真正标准。

学习是终身的事业

我从参加临床工作,到成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每一步都离不开我的上级医生崔教授的支持和帮助。我刚刚参加工作时,就在他所在的病房工作,他每天带着我去查房、看病人。在查房过程中,崔教授经常给我讲临床上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他渊博的学识、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及严谨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

我刚参加工作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时社会上流行读书无用论。但崔教授不止一次地告诉我,要当好医生,就得学习,不仅要学习临床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外语。他还语重心长地说:“医学是一门不断进步的学科,在医学院学习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在实践中,医生的每一个判断和决定,都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因为医生是人命关天的职业,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因此,在他的教导和帮助下,我从来没有中断过专业学习。

崔教授原是学习俄语的,但他在文革中自学英语。文革后,他通过英语考试,作为第一批公派美国留学人员去进修学习。20 世纪80 年代,崔教授教我如何进行临床总结、如何写文章、如何搞科研等。20 世纪末,崔教授学会如何使用电脑,并常常从网上为我们下载学习材料。崔教授退休后,应邀每周查房,并以循证医学理论来规范我们的临床实践。春节期间,我去他家时,他正在网上下载一篇刚刚发表的循证医学证据。他告诉我:“目前医学进展太快,一天不学习,就会感到落伍了。”

崔教授是我的前辈、恩师和楷模。从他身上,我看到老一辈知识分子无私无畏的情怀。他不仅教会我们知识、如何作医生,还教我们如何作科研、总结临床资料、写文章。从他身上,我看到为攀登科学高峰,不做“吃老本”的掉队者而勤奋学习的精神。从他身上,我看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真实含义,即“学习是终身的事业”。

猜你喜欢
聊天医务人员循证
《循证护理》稿约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我就是不想跟你聊天了
敞开门聊天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