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敏捷思想应用初探

2011-04-12 21:04周琳
关键词:院校目标高职

周琳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敏捷思想是一种管理理论,更是一种价值观,是遵循敏捷原则的一类过程的总称。它主要是强调灵活和适应性,在管理过程中重视“以人为本”,以互动为管理过程的最重要手段,在创新基础上进而达成目标要求。敏捷思想已由用于软件开发、项目管理逐渐扩大为一种普适的理论,在各个管理方面得到应用,对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其他领域产生影响。本文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办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原则的大背景下,借鉴敏捷思想内容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进行探讨。

1 敏捷思想在高职教育领导机构和团队打造上的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的特色定位是攸关生死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各院校都下了很大工夫。目前的高职教育院校,都在大力打造特色教育环境,并且投入大量财力建设各种与之配套富有特色的实习实训基地,这一切都可以本着敏捷原则中“响应变化”的理念,遵循“以客户为中心、客户驱动的管理方法”来进行。这里所说的“客户”就是市场需求。以职业为例,国家每年新增职业标准在十个左右,而实际上随着创新创业而新增的边缘性和复合型新兴职业还有很多,消亡的职业也不在少数,如果没有快速、准确地对变化的响应,高职院校就会陷入被动,只有以市场需求的变化为导向快速而积极地响应,才是英明之举。

克服高职教育机构的官僚主义、衙门作风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是教育改革工作的一个重点。新时期对教育体制的去行政化要求和教育体制改革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在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中“推进管办分离”、“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是一个必然趋势,但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如果以敏捷思想作为指导,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性调整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有利于改革的实现。

高效团队建设是敏捷思想重要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在改革传统机构的问题上,敏捷思想并不是意味着以组织结构松散或者去掉稳定性为代价而换取造成混乱的效率,而是要去除因过于严密而产生的僵化,要对优秀的高水平的人才进行更加合理地配置和调整,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积极进行创新,促进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在更多的情况下给被管理者以更大的完成任务的空间,同时要给予团队富于变化的、适应性的文化,并且要通过管理手段和管理艺术使团队内部产生紧密协作和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

2 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过程敏捷思想的借鉴

发挥教学管理部门在计划制定方面的优势,强化敏捷思想的监控与调整,完善“戴明环”管理过程。教育过程符合科学管理的过程,基本环节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但实际中,在整个过程中体现出的是完全被动的任务实施与执行,对于领导层的协作或者团队的自我组织、自律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团队属性没有被关注。其实,局部流程或过程的重复并不是低效或造成混乱的原因,只要目标明确并给予相应的信任,在可控制范围内都能超标准完成任务,因为重视人的因素是传统管理和敏捷思想的根本区别。

(1)敏捷思想要求在管理控制手段上使用各种指标,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反馈管理,修正预期效果。在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机构中,不能进行责任、时间、质量的控制是司空见惯的。而敏捷思想有好多管理手段是因重视结果而产生的,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团队就如何有效工作和任务结束时的预测进行自省,继而对工作进度和方法进行调整,并且有较好的量化和直观工具可供选择和使用,如“燃尽图表”、进度报告等,以保证对工作结果的严格控制。

(2)“因材施教”是达到高质量教育、人性化教育中的一个难题。“因材施教”在教育当中从未被忽视,但在高职院校的教育当中,还是个很难达到的目标。由于当前的教育理念和规模化的要求,“因材施教”实施起来是相当困难的。敏捷思想提供的方法对解决这个问题是有益的。如采取情感投入、适应变化、沟通、协作等教育方式可以取得适当的效率。但这样一个过程不但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知识,还需要教师能够熟谙学生心理、需求,并且进行有效沟通,把学生真正当成合作对象,而不完全是教化对象,利用教育手段和技巧,在和谐、和睦的气氛下完成知识的传授任务。

在教学当中情感的一定投入和师生协作能够体现出人文关怀和个性尊重。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层面上相对于本科生要面临更大的压力,在思想、行为上有鲜明的个性要求,这些情况导致了个体与制度之间的冲突。在教育过程中他们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理解、关心和疏导,不仅是要学习上进行教授,更要在心理层面进行干预,需要我们的教师对学生要真切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有的放矢地沟通和引导,体现现代教育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二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教学过程强调计划性,教师的讲授也在不断地强化这个过程,课本是教师遵循的依据,新的理论、新的方法虽然在不断出现,却往往不能够被快速吸收、深化和传授。在高职院校中,缺乏的并不是新的知识,而是没有一种及时调整、响应学科变化、响应学生需求的积极的理论和方法,在计划制定的过程中总是根据学时要求对教材内容做减法,而不注意对教材进行新知识的补充,这导致了知识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教学过程管理要以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体现出就业的主导地位,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体现对变化的响应。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会出现很多新型职业、边缘职业、交叉职业,学生多样的就业倾向造成兼职、兼业、转行,这就要求教学计划制定要有灵活的指导思想和对社会需求、就业需求灵敏的感知能力,要把这种变化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

三是在学生管理当中,实施框架管理,就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积极应对学生思想变化,对学生在体现尊重、适当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有效教育,既教书还要育人,这不仅是制度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治学要求。

在高职院校,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冲击和挑战,管理制度的威力有时没有我们预期的那样强大,这也是教育手段、管理手段单一化、简单化的一种表现。教育制度、教学工作者应该把学生作为“人”来进行教育和管理,先给他们以“人”的尊重然后进行有效地交互,而不是动辄以制度压人,以权力管理,那样只会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心理抗拒,进而封闭自己,造成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上的障碍,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响应变化才可以高效地把对人的教育实施到具体目标。

3 敏捷思想对培养目标制定的作用

人才培养目标是个非预见性目标,成材的标准不是单纯由文凭就可以确定的,使学生在思维、人格、智慧、身体上的全面的发展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这就是我们常提的素质教育。对学生应该重于塑造,而不是单纯定性评价。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我们可以借鉴敏捷思想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个性化要求,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制定不同的短期目标,并逐步增高,在学生能力可以企及的程度内给学生的学习以最大的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培养目标的描述往往是一种构想和预期,而正是这个明确的目的是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这个关键因素一定要建立在对个体或有普遍意义的集体的有效、正确的了解基础上确定,否则目标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无规则、无秩序的混乱,从而成为一个失败的管理过程。

有了敏捷思想指导,领导队伍会实施灵活的决策,作用于积极监控下的高效教学团队,并使用恰当的管理工具,对具备了中长期目标的学生进行“目标—管理—反馈—响应—改进”这样一个过程培养,进而实施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革新。

[1][美]Jim Highsmith.敏捷项目管理[M].黄道文,米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美]Barrry Boehm,Richard Turnet.平衡敏捷与规范[M].邓辉,孙鸣,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沈备军,陈诚,居德华.敏捷软件过程的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2,39(11).

[4]柯胜男,黄明和,雷刚.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4).

[5]黄明和,雷刚,郭斌,等.面向应用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C].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

猜你喜欢
院校目标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