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超
(南阳理工学院 政教部,河南 南阳 47300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活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修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了统编教材和教学大纲,但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要想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广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达到开设本课程的目的,还必须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要重视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去。
课程教学论认为,“凡是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都可以叫做课程资源”,[1]或者说,“课程资源是指可能进入课程活动,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支持课程活动进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一切。”[2]从这两个概念可以看出,课程资源与课程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承:一方面,没有课程也就无所谓课程资源,课程是课程资源存在的前提;另一方面,课程资源是课程的基础,课程因为有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而生动活泼。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课程资源的外延远远大于课程本身的外延,不是所有的课程资源都可以构成课程本身,即使是可以应用于教学的课程资源也要经过教师的精挑细选,并根据课程情况进行统筹兼顾、有机地融合才能实际应用于教学中。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一般认为,凡是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靠的接班人的一切因素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理论性强、思想性深、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实践性突出等特点,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就必须对相关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的开发和恰当地运用。课程资源按照不同的方法可分为多种,[3]但最基本的有两种,即按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是指课程特别是教学的素材或直接来源,是学生学习、获取或内化的对象,例如知识、技能、原理、经验、问题、活动方式或方法、价值观等;条件性课程资源并不形成课程本身,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教学实施的广度和深度,在某些条件下对课程教学的实施是特定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例如高校的人力、财力、媒介、设备、设施,社区环境,城市发展状况,历史文化古迹等。事实上,这两种课程资源往往是交叉的,一种资源既可以是素材性资源也可以是条件性资源,例如图书馆,网络等,在此种环境下是素材性资源,在彼种环境下又可以是条件性资源,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因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教师可以控制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开发利用的,因此,这里讨论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指素材性资源。
既然素材性课程资源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以及课程教学具体实施的媒介,那么,所谓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并具有教育教学价值的素材性资源。这些素材性资源的内容既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现实的;既可以是外国的,也可以是中国的;既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既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形的;既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象或视频的;既可以来自于现实生活,也可以来自于虚拟的互联网世界;既可以来自于政治经济领域,也可以来自于社会生活领域;既可以有个体性,也可以有群众性;既可以有世界性,也可以有民族性;等等,丰富多彩,不一而足。
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时,既要重视课堂外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也不能忽略存在于课堂内的三种特殊的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是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它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它在很大程度上反眏的是政治意志,代表了国家和执政党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其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是鼓励教师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方向扩展,因此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必须以教材为“本”,不能脱离教材而任意地组织课程资源。其次是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资源,无论是素材性资源还是条件性资源,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都是很重要的,但最基本的、兼具条件性资源和素材性资源两种性质的人,即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取、开发和积累,而且是素材性资源得到有效应用的重要载体,同时就教师本身的意义而言,也是实施课程教学的基本条件性资源。所以,课程资源开发不能忽视教师资源。再次是教学本身。教学是传授书本知识的过程,书本知识具有客观属性,但同时,书本知识也有主观属性,它是人类认识的结果,尤其是人的思想情感,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是在人与人的交流互动过程中所构建起来的。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教学过程除了教授和学习客观知识外,更是教师运用知识、情感、经验、态度等素材性资源与学生开展互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也能促进教师的进步。所以,教学本身是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素材性课程资源。
丰富的素材性课程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动活泼、内容充实、得到学生喜爱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也是教师摆脱纯理论讲解、避免“纸上谈兵”的关键,但对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采取既大胆探索又慎重严谨的态度,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 指向性原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它的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它主要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接班人的特殊任务,因此,其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即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以对大学生开展正确的“三观”教育来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2. 重点性原则。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动物,即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因此,大学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远不是高等教育所能包揽,更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能涵盖。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在有益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尽可能做到突出重点,遴选那些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决定意义、能影响其终生的素材性课程资源,重点加以开发和应用。
3. 适应性原则。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要根据课程总体的教学设计和普通学生的共同情况,还要考虑特定学生对象的具体情况。因为高校招生基本是面向全国,生源不同,学生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就必须在教学中为他们确定一个恰当的目标。这样,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就要考虑基础较差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做到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
4.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的涵义是:一方面,教师所选择的课程资源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其来源是有根据的而不是道听途说或主观臆造的;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理论和实际总有脱节或不甚恰当之处,所以,教师就不能把教科书之类的课程资源当作“圣经”来看待,要宽容甚至培养学生对于课程资源进行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5. 时效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关注的是成长的学生和动态的社会环境,这两者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世易时移,原来有说服力的素材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可能就丧失其合理性,课程资源也必须随之变化。这就要求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时必须注意其时效性,以更好地配合教材和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开发建设好素材性课程资源,最基本的有以下几个途径:
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方法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和学生的接触中,教师调查了解学生在校内外的种种活动,尤其是掌握他们的种种兴趣和爱好,既有利于发现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取得良好学业的信心,也有利于教师从自己以往与学生交往的经验中总结出能够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所要求的目标。例如,目前高校在读的学生,大多数是“90后”,这代人基本上是伴随着动漫长大的一代,传统的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引不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就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开发出多媒体的课程材料并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或者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人生的经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直接体验。
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五门课组成,各门课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甚至是内容相互重复,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课程的要求突出不同的重点。这就进一步要求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围绕不同课程的重点内容,有所偏重,量体裁衣,取舍得当。因此,教师不但要详细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背景知识、技能,还要摸清楚学生的思想素质状况,同时注意兼顾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以收集、开发适应其不同基础和多元化思想的课程资源。
卢梭曾经说“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切身地体会现实的国情,理解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为人生的经历,形成正确的生活理念和态度。我国的高校基本上处于城市中,高校周围社区的建设发展和历史文化变迁及风土人情,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鲜活生动的课程资源。所以,开发和利用社区环境资源,开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渠道,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是开发利用思想政治课及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
教师有多种多样的途径来获取有关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相应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资源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对过去教学的反思。这种反思既可以是对自我课堂教学情况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教学督导人员、其他教师甚至是学生等相关人员的意见或建议的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发现、补充和完善新的课程资源,并把无限多的课程资源在具体多变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有机的组合,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它突破了各种信息资源的时空限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一方面,网络上海量存在的、涉及各门学科的知识和信息,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又使教师之间进行广泛的互动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因此,教师不但要借助于网络工具,充分利用网络上各种各样的有效资源为教学服务,同时也要把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与同行分享和交流;不仅如此,教师还要鼓励并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和有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达到学习知识、明辨是非、丰富生活的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素材性课程资源可否利用的程度和广度,它在某种程度上又进一步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发展,所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也就成为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素质的提升,要坚持循序渐进,既急不得,也不能放松。在形式上,既可以开展读书活动,也可以召开定期或不定期的座谈会;既可以开展同行间的经验交流,也可以参加各种各样、各个层次的培训班、短期学习或专门的学术研讨会、教学研讨会,还可以鼓励青年教师攻读更高层次的学位等,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的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为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远 扬)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吴刚平. 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0.
[2] 范兆雄. 课程资源系统分析[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3] 徐延宇,陈正华. 高等学校课程资源:界定、类型与系统分析. 辽宁教育研究,200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