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芳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社, 湖南 长沙 410100)
美国创业大师詹姆斯·韦伯·扬认为,广告行业中的创意是把事物原来的许多旧要素作新的组合,创意的产生需要具备赋予事物旧要素新的组合能力[1]。高职院校学报编辑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作者作品的组织、审读以及选择性加工,虽然从表面看与广告制作存在明显差异,但同样是一种通过赋予事物旧要素(即作者原有作品)以新的组合(新的形式等),达到提升事物品质的专业性精神生产活动。因此,尽管詹姆斯论述的“创意”理论以广告行业中的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但这一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对高职院校学报编辑工作有重要借鉴意义。
高职院校学报在办刊过程中,如何保障学术品位,提高办刊质量,体现学报特色,赢得作者的信赖和读者的好评,是提高学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一份学报能否办出特色,同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与综合能力密切相关。在编辑人员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要素中,创意能力对保障学报稿件质量、提升栏目品位,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学习和运用现代创意理论及其方法,是高职院校学报编辑人员强化自身创意能力、提高学报办刊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于创意的产生,学者们从不同层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结合高职院校编辑工作实际,现有创意产生理论中的“迁移理论”和“组合理论”与学报编辑创意的产生比较切合,值得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创意产生的“迁移理论”认为,创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迁移。迁移,其本意是在空间上从原来的位置移动至新的地点。“迁移理论”中的“迁移”,则将其原意中的“空间”转换成了“视野”或“视角”,创意,根据迁移理论,就是用看待原有事物的视角去观察其他的事物,或者是借用观察其他事物的视野来看待现有事物。
创意产生的迁移理论,能较好地解释边缘交叉学科的兴起。以社会学研究为例,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来探讨其他学科领域存在的问题,亦即将社会学的“视野”和“视角”迁移到其他事物和问题上,就导致了政治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的产生。
创意产生的迁移理论对于高职院校学报编辑工作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我国的高校从研究型到教学型存在不同的分类,各高校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合理的定位。这种分类现象在高职院校体现得更明显。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往往与某一个特定的行业或产业,如金融、传媒、烹饪等密切相关。高职院校的学报,与所在学校的专业定位密切相关,往往通过刊发该专业的稿件来体现办刊特色。然而,按所在学校的专业办刊,在体现高职院校学报办刊特色的同时,却使学报编辑面临不少实际问题,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可供选择的稿件范围较小,稿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对稿件质量形成一定的制约,直接影响到学报稿件的数量与质量。
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例,就存在上述问题。学院以开展传媒专业教育、面向现代传媒产业,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己任,学报力求突出传媒专业特色。然而,在稿源组织上,如果仅以传媒类稿件为刊发对象,则限制了选稿范围;同时,虽然学院的主打专业是传媒类专业,但学院为适应社会需求,并考虑学校原有的专业基础,也设置了一些非传媒类专业,而非传媒类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同样存在在本校学报发表的需求。这样,学报在栏目设置上,必须既要突出传媒专业特色,又要保留文、史、哲、经、管以及教育类栏目。
学报编辑在组稿时,与非传媒类专业的教师经常进行沟通,建议他们在开展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时,要尽量运用“迁移理论”,借用传媒的视野和视角,来看待本学科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在相应的学术论文撰写过程中,更好地体现非传媒类专业与传媒专业的交叉与融合。在学报栏目的设置上,也借鉴了“迁移理论”,既重点设置了传媒类专业栏目,也设置了若干非传媒类栏目,还有传媒类专业与非传媒类专业的交叉栏目,如“传媒教育”、 “网络文学”栏目等,以适应学校教师教学科研的需要。
正是基于对创意“迁移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有效地解决了非传媒类稿件与学报办刊特色之间的差异问题,在充分体现本学报传媒专业特色的同时,又适当考虑了非传媒类专业的需要,较好地保障了稿源的数量和质量。
创意产生的“组合理论”认为,创意可以通过不同因素之间的组合而产生,创意产生于现有因素的不同组合,是“组合理论”的核心与关键。因素的组合不是简单的叠加或拼凑,而应基于创造性构思;构思的目的,是形成独具特色的新事物。在某种意义上,高职院校学报的组稿工作,就是编辑人员以作者来稿为基础,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特点和学报办刊特色,进行创造性构思,对稿件进行创造性组合,以体现专业特色和学术水平的过程。稿件的组合,可以说是创意中“组合理论”的具体运用,也是这一理论的最好诠释。一定理论的运用往往需要通过特定的技巧来实现。在高职院校学报组稿的具体实践中,可以自觉地运用“帕累托定律”和“田忌赛马原则”。
所谓“帕累托定律”,亦称“80/20法则”,即百分之八十的价值来自于百分之二十的因素,百分之二十的价值来自百分之八十的因素。在高职院校学报的组稿过程中,原有定位的专业特色,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只有百分之二十的稿件,特色专业的来稿有时候不是很多,而非特色专业的来稿反而较多。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工作的重点,就要倾注于虽然数量较少,但位置重要的特色专业稿件;编辑人员不仅要精心编辑好这些稿件,而且要注重保持与相关专家学者的联系,通过进一步的组稿,不断提高特色专业类稿件的数量和质量。
所谓“田忌赛马”,就是要用自身的优势应对竞争对手的劣势。在高职院校之间,由于专业定位不同,绝对的办学“优势”或“劣势”是不存在的。所谓的“优势”,在更大程度上往往表现为“特色”,高职院校学报之间的竞争,也可以理解为“特色”之间的比拼。在高职学报的来稿中,来自教学一线的教研教改类稿件往往占据较大份额。在这种情况下,运用“田忌赛马”原则,就要在此类稿件中,遴选能够较好地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稿件,对此类稿件进行优化组合,彰显学报“特色”,以区别于竞争对手,提高学报影响力。
对创意产生理论的了解和学习,可以在宏观上为高职院校学报编辑工作提供指导,而在具体的稿件编辑阶段,如何针对稿件提出具有创意的修改意见,从而赢得作者的尊重和信任,提高稿件的学术质量,则是编辑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编辑处理稿件的基本方法有多种,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将有助于形成有创意的意见,达到创造性地处理稿件的目的。在此,重点讨论写作法和查找法在编辑创意能力提升中的应用。
稿件处理的“写作法”,是指编辑人员不只是简单地处理来稿,而且应该经常自己动手写稿。对于高职院校的学报编辑而言,只有勤于写作,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编辑能力。由于受到学校人员编制的限制,高职院校学报编辑数量往往不足以覆盖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及学报栏目设置的各个学科与专业。因此,高职院校学报编辑人员将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专业,需要对这样的栏目稿件进行创造性处理。面对不熟悉的专业领域,编辑人员在理解来稿的学术思想时,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此情况下,编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的过程,通过认真学习,对于一个陌生的专业,编辑人员可以从不熟悉变为熟悉,从不了解变为了解。自然,这有一个过程。而缩短这个过程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勤奋写作。在写作过程中,编辑人员需要翻阅查找原本并不熟悉的专业领域内的学术文献,了解追踪这些专业所涉及的热点问题和研究前沿,熟悉该领域中的学术规范和成果。以自身参与写作为“压力”,学习的主动性更强、方向性更明确,效果更好。
稿件处理的“查找法”,是指编辑人员在处理稿件时,要充分认识学术研究是一个动态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稿件的质量与水平,不仅仅体现在其文字是否规范等表观层面上,更应落实到此项研究是否紧跟相关专业的学术前沿等核心问题上。学术研究的成果,关键要体现在“新”字上,要看这一研究是否有所创新,有没有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观点、新的材料,或者新的概括。这是学术稿件具有生命力的主要表现。因此,学报编辑在审核和处理来稿时,需要认真查核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对稿件的“创新性”做出合理的判断。这是编辑人员能否就来稿提出有创意性的修改意见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应对学术界普遍存在的忽视学术道德的现象,基于信息互联网络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减少了编辑在稿件学术道德维护方面的工作量;然而,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并不能起到协助编辑判断稿件学术水平和质量的作用。只有通过查找法,编辑人员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可以反演作者构思和写作过程;根据来稿作者所提供的关键词,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及其产生的来源。高水平的学报编辑,能够在学术上与作者形成共鸣,高质量的学报文章,需要编辑和作者共同的努力。
写作法和查找法是编辑人员创造性地处理稿件的基本方法,创意研究者在研究创意产生过程中,比较注重对于创意方法的研究,形成了不少好的产生创意的方法。由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总结提出的“和田技法”,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创意方法,虽然是基于小学生心理总结而成的,但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田技法”主要包括12个“一”,其中,“加一加”与“减一减”可以对应编辑过程中来稿需要增加论述和减少论证的问题,以使得论述均衡;“变一变”,谈的是次序的调整问题,不少稿件在编辑过程中,调整次序结构,达到为稿件增色的目的;“代一代”,指可以用别的材料替代,在编辑过程中,对于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的稿件,最原始的修改处理意见是要求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做替代;“定一定”,指明确一个界限或标准,在稿件处理过程中,编辑时常遇到一些论述不清,逻辑混乱的情况,原因在于作者没有明确所论主要观点的界限,甚至没有对稿件中出现的关键词做出界定,这就需要编辑人员根据稿件,明确论述界限,搞清关键词的界定意义,提出修改意见。
总而言之,能够用以帮助高职院校编辑提高稿件处理过程的创意能力的方法有多种多样,结合编辑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对于进一步提高稿件质量,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高职院校学报编辑在掌握创意理论、熟悉创意方法的基础上,需要形成符合自身工作特点的创意能力。一般认为,创意能力由观察力、想象力和预测力三个因素组成。高职院校的学报编辑在自身的工作中,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形成自身的创意能力。
观察力,是指编辑审核稿件的能力。观察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虽然与生俱来,但后天的训练,使得不同的人所具备的观察力之间可以存在较大的差别。换言之,观察力有着分化的潜力和提升的空间。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观察力以外,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的观察力与兴趣因素、知识层次和实践经验密切相关。因此,与编辑工作相关的观察力的提高,同样需要从这几方面入手。在兴趣因素上,编辑人员面对大量文献,往往容易造成编辑的职业性倦怠,表现为身体疲惫、心理困乏等现象。如果将编稿过程看作是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将相对枯燥的专业处理转化为丰富多彩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有效地提升编辑工作的兴趣,有助于消除职业倦怠,提高观察的敏感性;在知识层次上,编辑与作者通过稿件的交流对话,大多是在不同知识层次上发生的,特别是对于较高知识层次的作者,编辑既可以通过与作者交流提升自身的知识层次,也可以通过业余钻研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在实践经验上,高职院校学报编辑处理的稿件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行业第一线,这些作者从实践层面提出的一些问题和思考,往往可以让高职院校学报具备实践性特色,对此,编辑人员应在学术层面上,围绕稿件的实践价值,与作者进行交流沟通,提高编辑对于实践问题的观察力。
想象力,是指编辑人员对工作对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一种能力。想象力的基础在于编辑自身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想象才是积极有益的。例如,创意理论中的迁移,强调的是编辑自身只有在学报的某一个专业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发言权,才能跨学科跨专业地通过想象,对栏目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既符合学报专业方向,又贴近工作实际的新栏目。在单篇稿件的编辑工作中,编辑人员基于专业认知的想象力,对于提升稿件质量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比如,有些稿件存在着面面俱到的问题,看似一些研究都涉及到了,但缺乏研究深度,编辑可以基于自身对所论问题的认识,通过与作者沟通,促使作者明确论述方向,增强具有学术前沿价值的某一方面论述力度,从而提高稿件的学术质量。
预测力,是指编辑对于学报学术发展动向的判断能力。高职院校学报工作,需要依据学院办学特色,在栏目设置上,做到有新意有创意。同样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例,学报在栏目设置上,主要依据当代大众传媒类型,并考虑到学院自身的专业建设、尤其是重点专业建设现状,对应七个在建重点专业,均在本学报设有对应栏目,从而以学报的专业性突现学院的专业建设优势。本学报一直重视相关作者群的构建与组稿工作,虽然受到人手、经费、能力等方面限制,但仍坚持不懈地同湖南传媒业界,如湖南卫视、《湖南日报》、《长沙晚报》、《今日女报》、长沙政法频道等,保持了较为紧密的联系,积极向他们约稿、组稿。同时,努力打破地域局限,联系外地较有影响的相关专家学者向本刊投稿。还注重作者群建设,壮大有影响力的作者群,密切同传媒业界的联系。目前,学报正在加强“应用传媒研究”与“地方传媒研究”这两个特色栏目建设,尤其着力于建设特色栏目——“湖南传媒研究”,紧跟湖南媒体研究与实际工作的最新动向,研究湖南传媒的亮点热点问题,在打造特色栏目上进一步下功夫,这也是编辑预测能力在具体工作中灵活运用的实例。
(责任编辑 朱 义)
[参考文献]
[1] [美]詹姆斯·韦伯·扬. 创意——并非广告人独享的文字饕餮[M]. 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