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画剧本创作》课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11-04-12 17:14王利华
关键词:剧本创作动画片动漫

王利华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动漫艺术系,湖南 长沙 410100)

中国3.67亿青少年孕育着一个巨大的动画产业,但据《2009-2012年中国动漫行业深度调研与市场预测报告》统计: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也只有11%,近90%的中国动漫市场份额被国外动漫产品垄断。美国有迪斯尼,日本有宫崎峻……美、日、韩等国动画攻城掠地,甚至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奇故事、古代神话,以及我们的国画,脸谱,年画,民间工艺,地方戏曲等,本是中国民族动画创作中可以尝试运用的瑰宝,也成为他们借鉴的对象。迪斯尼采用了大量写意式的水墨画作为背景,借鉴了中国国画中对人物刻画的那种随意、写意和涵义,如:用美式思维改编的我国古代题材《花木兰》;梦工厂用一贯的美式夸张搞笑制作了《功夫熊猫》。

中国动画没有赢得市场的原因很多,如技术落后,制作急功近利;在画质画风方面,人物动作僵硬,背景不逼真,面部表情不自然;衍生产品开发能力有待提高,后期发行交易存在瓶颈等都是问题所在。但是,决定一部动画片成败最关键的一环,是剧本的创作的没有创新精神。目前,故事不吸引人,幼稚化,低龄化,没有悬念,见头知尾,缺乏情趣,简单说教等,是观众远离国产动画片的主要因素,是制约我们民族动画发展的瓶颈。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是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产物,包括精彩的画面、美妙绝伦的音乐,逼真的视觉效果等,而这一切都是为剧情服务的,因此作为“一剧之本”的动画剧本创作是最关键的,是动画片的基础和灵魂。《动画剧本创作》课程就是这样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上,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在实施创新教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俗话说: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以说,播下创意的种子,才能收获创新的硕果。创新意识的形成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没有创新意识的人不可能产生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和获得创新成果。

《动画剧本创作》哪些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呢?首先是主题的提炼。主题在动画剧本中占有主宰地位,它将动画剧本中的人物、情节、矛盾冲突、结构都统帅起来, 动画所能表达的主题异常丰富,深刻而独特的主题才能让动画作品出类拔萃。其次是动画形象的塑造。人类、动物植物、妖魔鬼怪、各种物体都可以作为动画形象进行塑造。 追求真爱的怪物史莱克,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刀疤,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都是经典的动画人物,如同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动画剧本里塑造的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动画形象,起源于不同的创意。 最后是剧本结构的安排。用传统的戏剧式结构,如《狮子王》那样有“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以及打乱时空次序和逻辑次序的散文式结构,如《再见萤火虫》等非戏剧式结构进行叙事,以获得叙述上的自由,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够突破传统的四平八稳的结构,独具匠心地进行结构安排。 当然,不只是以上例举的这几个环节,可以说,动画剧本创作的全过程,是创新意识贯穿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应当唤醒、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核心

创新思维是《动画剧本创作》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金手指”。创新思维,即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并指引人们去获得对问题的新的解释,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产物。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是密不可分的,通过想象,可以构建新的意境、新的内涵、新的人性表达以及新的美学趣味。[1]

激发学生任意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一切创新思维都离不开想象,好莱坞一年几十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想象力创造的财富。每个剧本中想象部分是最新鲜的、原创的,也是动画片中最独特的、具有标志性的。如《千与千寻》中的魔幻世界,《怪物史莱克》里的拼盘世界,《狮子王》中的动物世界都是想象新世界,《动画剧本创作》课程要鼓励学生跳出逻辑思维的圈子,思维向着四面八方发散,海阔天空地想象,让想象长出翅膀,无拘无束、无羁无绊地驰骋。

激发合乎人情人性的想象力。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所有的想象都不是凭空而生的,它总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动画片中一切角色,无论是动物、植物、非生物,还是花鸟虫鱼、草木山水、雕像顽石等,不管是什么角色,其外形特点如何,都是“人”。动画片的角色都是人类的折射,动画人物最终不过是“人”的变形,是高度浓缩了人情、人性,以简洁的笔调勾勒出人生百态。[2]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人的情绪,人的智慧。因此,《动画剧本创作》课程要培育学生借助想象审视生活意义的心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将智慧、感性、经验、个性、道德感、审美意识、生命理想、生存世界等等发掘和展示出来,激发合乎人情人性的想象力。

激发带有童心童真的想象力。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就说过,他的动画片是为正经历童年和曾经拥有童年的人而创作的。他的《龙猫》、《天空之城》、《幽灵公主》、《再见萤火虫》、《魔女急宅便》、《千与千寻》、《百变狸猫》、《红猪》都能让人回味童年。尽管动画不只是给孩子看的,但其中童心和童真是最可宝贵的。带着童心、童真的心不会理会成人世界会有怎样的人际关系,现实生活会有怎样的压力,他们关心的是英雄会有怎样的力量,生活中会有多少令人惊喜的奇迹。《动画剧本创作》课程要激发学生那种单纯的、明朗的、充满好奇的、最有张力的童心童真想象力。

三、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实践是创新教育的目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艰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要通过学生动画剧本创作写作强化,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曲径通幽”的创新之路。

有人认为,在学校培养学生动画剧本写作能力是拔苗助长,动画专业学生学习《动画剧本创作》只是为了丰富他们的理论素养,动画剧本写作能力只有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在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后方可获得。殊不知,曹禺在写作《雷雨》的创作实践时还是在校大学生,2010年4月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之一的韩寒创作《三重门》时是初中生。时间可以积累经验,也会淹没激情,失去最新鲜、最原始的创新欲望,一方面,大学生的剧本写作能力在沉睡,另一方面,企业求贤若渴,编剧人才奇缺。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实践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可贵的锐气需要教师发现和保护。从故事的创意、主题的提炼、动画人物的塑造、情节结构的安排、语言及细节的设计等逐一进行单项写作训练,再进行综合写作训练,鼓励他们在兴趣的驱动下,完成动画短片、实验短片的剧本写作,进而参与动画企业的动画电影、连续剧、系列剧等编剧实践。

除此以外,还可以拓宽创新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从课内向课外、从学习到生活进行创新延伸教育,通过文学作品熏陶,如屈原的奇特想象、司马迁的引经据典、李白的恣意汪洋、苏轼的随机生发、鲁迅的纵贯古今、毛泽东的纵横捭阖可为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滋养;向电影、戏剧、美术、音乐等相邻艺术形式借鉴,可以迁移其创新精神;细致观察,向生活学习,那是创新精神成长的土壤。如此兼收并蓄,方能厚积薄发。

(责任编辑 远 扬)

[参考文献]

[1] 凌纾. 动画编剧[M].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25.

[2] 葛竞. 影视动画剧本创作[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24.

猜你喜欢
剧本创作动画片动漫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推荐一部动画片
田汉南国社时期剧本创作论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微电影叙事中的平衡与戏剧性
解读豫剧今后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