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良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电广传媒系,湖南 长沙 410100)
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前,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已进入纵深推进阶段,将长期面临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两型社会”建设是一个两难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省市各级政府的强力推进,同时也需要新闻媒介,尤其是电视媒介的大力支持。
201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4300美元,已经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正向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迈进,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不均衡,又使得各种矛盾不断暴露。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一些城市出现的停水危机,还有垃圾发电厂事件,尤其是2011年云南铬渣污染事件和渤海湾石油污染事件,更引来民众的强烈关注和忧虑。这些事件都引起了社会冲突,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政府人为破坏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进而危及居民健康。为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已经刻不容缓,即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中部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产出地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全国显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中部的改革试验区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目标,是一种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考虑。两个中部试验区的获批,将成为“两型社会”的重要示范基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
电视深度报道是相对于一般的反映性、动态性报道而言的,主要指对重大社会问题或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广泛跟踪、深入剖析的报道。深度报道以长篇报道或多篇连续(系列、组合)报道的形式,全面说明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充分剖析新闻事件的矛盾特性,并揭示它对现实生活的影响,预测它的发展趋势。
“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涉及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等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的改革,难点在于调整利益格局。如何协调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是“两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长株潭城市群作为跨市的试验区,客观上存在着体制上的障碍,从试验区成立的那天起,突破利益格局便成为湖南建设“两型社会”的首要任务。由于历史原因,这三个城市都已经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经济体系,要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必然就要割舍其中的一些既得利益。市与省之间,各微观企业与“两型社会”建设宏观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加上我国的环保部门相对于地方政府是比较弱势的,所以在这个建设过程中就必须充分发挥新闻媒介,尤其是电视媒介调查性报道的舆论监督作用,加上民众的积极参与,搜集大量的证据来监督破坏环境的行为。
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政府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促使全体公民广泛参与。只有将“两型社会”的目标和要求传达给企业和普通民众之后,才能影响他们的思想和意识,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同时由于环境保护的专业性很强,一般民众不完全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要使“两型”理念深入人心,就必须通过电视媒介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报道。政府是“两型社会”建设的主导,而人民群众是“两型社会”建设的主体。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和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把全社会的力量都调动起来,让全体人民都参与进来,“两型社会”的建设才可能获得成功。
解释性报道是报道并解释新闻事实的本质、新闻价值或有关知识的新闻,侧重于揭示和说明新闻事实的原因和结果。“两型社会”建设是我国政府根据当前全局的需要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由于公众不是政策的制定者,难以用全局的眼光认识这个问题,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更多地看到具体现象和局部情况,如果不能得到原因和背景方面的解释,就可能对宏观问题形成偏见和误解。加上“两型社会”建设的很多知识专业性很强,如果不加以解释,公众理解起来会非常困难。尤其当前关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很多报道枯燥无味,有的是程式化、例行公事的报道,有的是单纯上传下达式的报道,甚至有的报道回避矛盾和问题,这样的报道自然很难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对于复杂的环保问题、环保理论,电视媒介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用生动、浅显的方式,通过解释性报道使观众受到教育和警示。
2010年,湖南电视台、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等媒体都围绕“两型社会”建设这一命题进行了多方位策划,其中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组织进行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解释性报道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一期报道通过对长沙与成都两个中部省会城市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比较,找出长沙市在污水处理、道路清扫、环保奖励、清洗施工车辆、汽车尾气排放等方面的措施与成都的差距,并用一系列详细数据进行对比,比如成都公交车和出租车使用清洁能源的比例已达到80%,成都环卫工人自己设计出符合当地街道特点的扫帚清扫街道等,这些报道让长沙的电视观众直观地了解到长沙与成都的差距,并自主地思考政府、市民应该朝哪些方面努力,从而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把相对抽象的政治概念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形象,这样的解释性报道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调查性报道是新闻媒介探寻被遮蔽的事实真相的报道方式。它所揭露的对象不是普通个人,而是那些对社会及他人造成巨大伤害的政府机构、公司财团、社会团体、黑恶势力及其不法行为。调查性报道的问题重大,新闻媒介通过艰苦调查披露出来的事实真相常常对舆论有重大影响,有的甚至导致某些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因而为广大公众关注和喜爱。例如,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调查性报道能够敦促人们反省,思考尊重生命、崇尚自然、节约自然资源、科学利用资源等人、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相处的问题。
试验区建立以来,长株潭地区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2009年,长株潭排污耗能严重的电力燃气行业贷款同比下降2%,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地区工业增加值下降4.4%。全省日空气质量达标率95.7%,比2007年提升5%。城市的绿化面积也较以前有大幅增加。2009年,湘江流域重点断面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同比提高2.5%。但从湖南全省来看,工业化水平偏低,城市化水平滞后,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完全改变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湖南的发展。2009年,湖南规模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国2.9%,低于同期GDP占全国3.85%的比重。化工、钢铁、冶金等传统重化工业比重仍然较高,这导致长沙周边的洞庭湖和湘江、资江,尤其是浏阳河的污染仍然很严重,长沙平塘、株洲清水塘铅锌矿、湘潭、衡阳等重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需求的能耗高等情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实力尚不够强大。
由于现在对政府进行考核的指标更多地放在经济增长的量等方面,而在环境保护、能源消耗等方面没有惩罚性的硬指标,故“两型”建设仍然缺乏刚性压力。在不合理的政绩考核驱动下,地方政府更多地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这样不仅不能为环境根本治理提供制度救济,反而在政绩冲动和逐利的驱使下,在招商引资中未顾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在贡献较高的经济产出的同时也制造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这就更需要电视媒介利用自身优势,与环保部门相互配合,通过调查性报道对地方政府、企业这些为了当前经济利益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大胆进行批评和揭露。
预测报道是一种由已知推测未知,根据过去或现在而着眼于未来的新闻报道方式。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对信息的占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各个领域的竞争结果。然而仅仅掌握已知信息是不够的,关键要掌握潜在的、作用于未来的信息,竞争的胜负更多取决于对明天的准确预计。
根据改革总体方案,长株潭试验区第二阶段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优化、科技创新和土地管理等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形成比较完善的“两型社会”建设制度保障体系和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促进机制,基本完成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环保综合治理项目,初步形成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两型”建设中,不能重项目、轻改革,把试验区建设异化为装太阳能路灯、修环保路,而是要直面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先行先试,走出新路。长株潭进行的“先征后转”、“土地变性”的大胆尝试,节约集约用地模式的推广,湘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投融资平台的搭建等一系列改革举措,都具有很大的前瞻性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电视媒介进行准确大胆的预测,从而引导资源、资金、人才等实行有效的配置,使“两型社会”的理念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