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万安县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万安 343800) 刘青松
我院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阴道紧缩术治疗阴道松弛症 32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均因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就诊。年龄最大 45岁,最小 26岁,平均 33.6岁。未婚者 1例,生育 1胎者 11例,生育 2胎及以上者 20例,已生育者均为经阴道分娩。曾行会阴侧切者 7例,会阴裂伤缝合后 5例。患者阴道松弛,阴道粘膜皱襞浅平甚至消失,阴道口容纳两指半 4例,容纳三指及三指以上 28例;合并陈旧性阴道会阴瘢痕 13例,无张力性尿失禁及阴道前、后壁膨出合并症;1例曾在外地行阴道紧缩术一次。病程 3~ 10年,平均 6.5年。
2 方 法 ①术前处理:月经干净 3~ 7d,所有患者妇科检查排除生殖道炎症。嘱患者做紧缩阴道动作,以观察肛提肌收缩后阴道的松弛程度。根据个体需要不同,确定手术方法和紧缩程度。术前 1∶5000高锰酸钾坐浴,每日 1次,连续 3d;手术前日晚流质饮食;手术当日晨灌肠 1次。②手术方法:阴道粘膜切除缝合法 5例:于阴道口的 3点或 9点位置,由外向内在阴道的两侧壁各做梭形切口,切口达阴道 1/2长度,切除阴道粘膜和部分会阴皮肤,6-0可吸收线行粘膜下、粘膜及皮肤缝合。根据阴道松弛程度,可以先做一侧的切除缝合,视情况考虑是否另侧切除。如果曾经有过阴道后壁陈旧性会阴撕裂伤瘢痕,则在 6点位置,以瘢痕为中心,梭形切除部分阴道粘膜和皮肤以及全部瘢痕组织,修复断裂肌肉,使阴道口容纳两指;修复会阴后联合,以增加阴道口的收缩力。肛提肌拉拢缝合法 27例:用 2把鼠齿钳挟持两侧小阴唇下端,中线合扰,阴道口容纳两指宽时,鼠齿钳在阴道口皮肤、黏膜交界的对应点为皮肤切口的两端点。在两端点间的阴道口后方距皮肤粘膜交接处 0.3cm切开皮肤,向内粘膜下剥离 4~ 5cm,形成一个矩形粘膜下腔隙。手指触摸到条索状肛提肌肌束后,7号丝线自左侧肛提肌外侧缘进针、内侧缘出针 ,然后将直肠压向后方,再右侧肛提肌内侧缘进针、外侧缘出针,出针后暂时不打结。同法自上而下缝合 2~ 3针。收拢第一针缝线,试探阴道口大小合适、容纳两指后,将所有缝线逐一打结。将新形成的阴道皱襞阴道口部 45度角剪除;阴道口皮肤适量切除,皮下 3-0丝线缝合,修复阴唇后联合;粘膜及皮肤切口 6-0可吸收线缝合。术毕,阴道内填塞外包凡士林纱布的碘伏纱卷 1个。③术后处理:切口可以不拆线;术后 12h拔除阴道内纱卷;应用抗生素 3~ 5d;每日坚持提肛锻炼;1~ 2个月后性生活。
3 结 果 1例患者术后局麻作用消失出现一过性晕厥;3例出现尿潴留,予以导尿;无 1例出现感染、伤口裂开、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随访 25例,占 78.1%;随访 6~ 18个月,性生活满意。
阴道紧缩术是治疗阴道松弛症的有效办法。由于阴道下 1/3及阴道口周围粘膜集中了丰富的感觉神经,阴道下 1/3的肌肉对阴茎的围裹作用较强,阴道紧缩术应侧重于对阴道下段的处理[1]。对于阴道松弛不甚严重者,我们主张采取阴道粘膜切除缝合法[2];阴道松弛较重者,则采用肛提肌拉拢缝合法。肛提肌拉拢缝合法阴道紧缩术对“过剩”阴道粘膜的处理有两种,即全部去除[2]或大部分保留[3]。阴道粘膜切除缝合法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恢复快 ,适用于阴道松弛程度轻或不愿意接受肛提肌拉拢缝合法的患者。肛提肌拉拢缝合法手术方法操作难度和手术损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但能有效处理松弛的肌肉,效果可靠,适用于阴道松弛较重的患者。
不管哪种手术方法,粘膜的剥离或切除时,层次的掌握很重要,特别在阴道后壁而且是合并陈旧性瘢痕者。阴道后壁毗邻直肠前壁,剥离层次偏深 ,容易损伤直肠,造成术后阴道直肠瘘,处理棘手。我们在粘膜剥离前,粘膜下注射足量的 0.2%利多卡因溶液,使得手术部位的粘膜明显肿胀、轻度发硬;剥离后,常规行直肠指诊检查,排除重大的手术副损伤。本组无 1例发生术中严重出血、直肠损伤和术后阴道直肠瘘,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肛提肌拉拢缝合的阴道紧缩方法,肛提肌的处理是手术关键。如不提拉肛提肌,采用盲缝,不仅肛提肌对拉缝合不到位,而且容易损伤直肠。肛提肌由耻骨直肠肌、耻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组成,其中耻骨直肠肌对阴道具有协助括约作用。根据解剖学的知识,肛提肌大致位于阴道中下 1/3交界处。当粘膜剥离后,在距离阴道口 3~4cm处的阴道两侧可以触摸到条索状的肛提肌肌肉。当肛提肌触摸不明显时,嘱病人做提肛动作可以得到确认。缝合肛提肌时,要把直肠前壁往后压,避免缝针穿透损伤直肠。肛提肌拉拢缝合法阴道紧缩术能增加肌肉的弹性和力度,恢复其原有的解剖形态,疗效可靠安全。本组采用阴道粘膜切除缝合法行阴道紧缩 5例 ,占 15.6%;采用肛提肌拉拢缝合法 27例,占 84.4%。
[1] 王 炜.整形外科学 [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607.
[2] 鲁开化,艾玉峰.临床美容整形外科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463-465.
[3] 戚可名.女性美容整形外科学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747-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