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发展趋势分析

2011-04-12 14:12
关键词:温室气体能源

姚 逊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山西太原 030006)

新时期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发展趋势分析

姚 逊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山西太原 030006)

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引发了全球性气温变暖,世界各国为解决气候问题广泛采用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加以应对。文章对新时期低碳经济发展的内涵与趋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指出低碳经济既是一种关注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经济论,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并分别对产业格局下与国际格局下的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文章认为低碳经济发展能够带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消费结构的调整,继而引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低碳经济;低碳排放;经济转型

20世纪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引发的全球变暖效应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由此产生的能源、生态、水资源以及粮食问题,一方面严重地冲击到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隐隐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国际问题。如何看待和解决全球变暖现象,进而合理引导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这一问题引发主流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对现有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正是在这一国际大背景下,以“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为口号的全新发展模式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在冲击和影响旧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孕育着全新的变革和突破。事实上,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理念一方面为新时期全球经济发展指明了出路与方向,促使人类努力向高效、节能、环保以及友好的资源节约型社会过渡,但另一方面也对当代人类社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巨大的挑战。

这种挑战集中体现为:建设低碳经济社会并不意味着牺牲人类的经济发展成果,甚至于摒弃已有的生产力,而是如何更合理地利用相关成果、利用科学技术创新来降低人类碳排放水平,如何在更好地利用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服务经济社会、提高国民收入的基础上努力消除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很显然,能否把握住未来经济发展的全新机遇,开发绿色能源,发展环保经济,就成为全球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与实质。因此对于形式和内容上都在发生变化的当代经济来说,低碳模式必将对世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之目的就在于探讨当前新时期低碳经济的全新内涵与发展趋势。

一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目前国际学术界对此概念尚未统一。从广义上讲,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狭义上讲,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效率的利用问题和结构问题,它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能源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因此,我们既可以将“低碳经济”视为以减少碳排放为主要目标,通过发展低碳技术、低碳产品来建构新型低碳市场、贸易规则与财税体系的一种国家政策,也可以将“低碳经济”视为一类涵盖各类国民活动,通过建立经济高效、能源节约、低碳排放的生产、消费方式,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形成整个国家的全新消费活动的国家活动。

“低碳经济”一词始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在该白皮书中,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作为岛国的英国资源并不丰富,对能源供应正从自给自足走向依靠进口。因此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以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应对未来发展。[1]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发表了《斯特恩报告》,呼吁全球每年用GDP1%的绿色投入来回避未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76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美国未来将力图走低碳型的发展道路。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在本次大会中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排25%-40%。可以说从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至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再到2007年的“巴厘岛路线图”,低碳经济的相关内涵正逐步变得清晰起来,归纳起来可以界定为如下两类范围不同的认识。

(一)低碳经济是关注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经济论

将低碳经济界定为关注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经济论无疑是更有针对性的一种内涵表述,因为它更多地关注到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关注到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与体量,因而这样一种含义与气候变化问题直接相连,也是最初的和最具体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具体来看,“低碳经济中的‘经济’一词,涵盖了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所提及的‘碳’,狭义上指造成当前全球变暖的CO2气体,特别是由于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的CO2,广义上指《京都议定书》中所提及的六类温室气体①这六类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以及六氟化硫(SF6)。。所谓‘低’,是指针对当前高度依赖化石燃料的能源生产消费体系所导致的‘高’的碳强度及其相应‘低’的碳生产率,最终要使得碳强度降低到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能够有效配置和利用的目标”[2]93。而要实现以更低的能源强度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支撑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就必须围绕碳排放问题关注绿色经济。

发展绿色经济要求人们的经济活动从高能耗资源、高污染环境与高损生态的非持续发展经济转变到资源能耗最少化、环境污染最轻化与生态损耗最小化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就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要想真正做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和社会消费模式,实现低碳发展,至少要关注以下几种具体的途径:其一,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要想尽快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必须降低煤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煤炭净化比重。传统工业发展离不开化石燃料所提供的巨大能源,当温室效应不断影响和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时,人类必须尽快调整能源结构降低含碳量最高的能源消耗。研究表明,石油与天然气的单位热量消耗的碳排放量比煤炭低30%,因此需要降低煤作为主要能源的供应量。其二,提高能源效率,重点改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和效率。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将提高能源效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能源战略的核心目标,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都将各种新能源的采用、低碳燃料的研究、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以及先进的发电技术等作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领域,并根据国家现代化进程需求将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城市化燃料供应的改善紧密结合。其三,全力发展低碳和无碳能源,促进能源供应多样化。尽管能源结构调整可以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其潜力并非无限。因此发展低碳、无碳能源,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就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选择。以核能、水电、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能源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和投入,极大地促进了低碳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过渡。

因此,围绕这一含义的低碳经济重点强调了燃烧化石能源过程中的碳气体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集中关注了低碳能源和零碳能源的碳减排和相关能源替代,并逐步演化为一种绿色经济论。可以说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的生产方式,是一种与碳捕获和封存相关的生产方式,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资源配置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当然,我们必须意识到随着对低碳经济的探讨范围逐步扩大,人们开始将低碳经济的视野从温室气体的排放逐步扩大至整个经济发展模式之中,其涵盖了经济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对低碳经济概念的界定也变得愈发宽泛起来。

(二)低碳经济是一类全新的经济形态

当前国际上普遍将低碳经济理解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或经济形态。如果说世贸规则是一种保证世界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大规则下和平竞争、和平发展的规则的话,那么低碳经济对应的就是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以及促进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的新规则,其实质是能源效率的利用问题和结构问题,它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能源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的研究表明: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三大特征。[3]对这三个特征至少应该理解为:低碳经济的经济性要求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另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不应以牺牲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为前提;低碳经济的技术性要求能源效率的提高需要与温室气体的排放并重,如果说经济性代表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不应随低碳经济而改变,那么技术性至少意味着人们需要开发出新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这两个指标必须相互配合才能保证经济与社会的平稳运行;低碳经济的目标性是指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控制地球大气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使其至少低于1990年的排放量,从而最终实现地球能源利用的绿色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多样化。

很显然,上述理解是一种广义概念下的低碳经济,其指导思想就是将低碳经济视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全新模式:即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与此前的粗放式的高碳排放相反,作为未来世界发展主要形态的低碳经济将经济发展的重心集中于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开发和普及新型能源进行产业升级和催生出多种与低碳相关的支柱性产业,实现国家经济的跃升和产业结构的演变。以此为核心思想,学术界出现较多围绕经济形态的低碳经济相关定义,比如“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达到一定发展水平的经济形态”[4];“低碳经济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大规模应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以及开发利用去碳技术(比如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CS)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因此,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排放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5]。

事实上以低能耗、高能效和低碳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低碳经济目前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替代经济,它的目的就是要减少大气中的化石燃料排放气体,增加和扩大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以及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在此过程中优化相关资源要素以发展生产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之所以称之为全新的经济形态或经济模式就在于:首先,其折射出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即以“三低三高”(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作为经济发展的指示标志和考察标准,深入反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底,进而在经济增长中寻求共存之道。其次,低碳经济更体现为一种技术进步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以技术进步作为解决高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利用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和降低化石能源排放技术的革新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这种技术进步模式目前已经发展出碳中和技术、碳捕集技术、碳埋存技术、零碳能源技术等等,从而实质性地支持了低碳经济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

综上所述,对低碳经济概念既可以从宽泛的经济模式角度加以理解,也可以从相对狭窄的碳排放视阈加以看待,或许用英国环境学家鲁宾斯德的阐述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内涵:“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6]。按照这样的理解,我们完全可以对低碳经济进行较为细致的解读,即低碳经济至少意味着:工业生产高效率、能源转化高效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占比加重、交通领域的高能效和低排放、办公生活领域的能源节约。当然在这些具体指标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核心的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的调整,刺激高能效、低排放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从而提高全球的能效水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低碳经济的全球性、政策驱动性、技术密集性、资金密集性的特点就决定了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策支持、技术储备与创新以及金融的支持,也因此新时期的低碳经济出现了新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二 低碳经济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强烈地依赖于化石能源为代表的资源供应,经济的发展与碳的排放还处于一种正相关联系之内,而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低碳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关低碳道路的讨论目前也还处于争论之中,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政策保障、技术支持、资金成本、市场竞争等多方面的挑战。尽管走低碳环保型的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有关节能减排的呼声却日益高涨,实现去碳化发展道路的趋势也变得愈发明显起来。低碳经济的优势就在于,它在保持经济增长活力的同时能够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和谐共存,因此一旦在国际社会建立起相对稳定和成熟的国际碳减排合作框架,确立将经济目标与环境目标充分结合的低碳发展道路,低碳经济就将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根本、最现实的选择。

(一)产业格局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趋势

目前来看,在全世界范围内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格局至少有这样三个大的发展趋势:

首先,调整工业结构,实现工业生产中的低碳转型。研究显示,同等规模或总量的经济,如果产业结构侧重点不同,则碳排放量不同。在现代三级产业中,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能耗强度要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工业部分的能源消费量占全部消费量的78%,其中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油石化等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全部消费量的50%以上。由此可见,产业结构影响到能源消耗量和经济能耗强度。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降低经济的碳排放强度,一方面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纷纷实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经济发展进行结构调整。具体来看这些措施包括:其一,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以生物质能、核能、风能、氢能、太阳能、燃料电池等为主要方向,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加大产业化力度。清洁生产既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以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将成为今后生产的主导方向。其二,大力发展低碳装备制造业。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提高了对环保成套设备、水风力发电、大型特变压器、轨道交通配套装备、高端船舶制造等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设计、工艺装备、系统集成化水平,同时国外大型汽车企业积极发展小排量、混合动力等节能环保型汽车,促进了节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步伐。其三,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不同,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属于低碳产业,比如信息产业、IT产业、软件业,它们的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很少,而蕴含的知识产权和技术附加值却很高,是一种低耗能、零污染的低碳产业。

其次,发展低碳农业,降低农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现代农业建立在化石能源的基础之上,在解决人类粮食问题上化肥和农药功不可没,它们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但是,化肥和农药的高碳排放危害同样引人注意,一方面它们影响到了土壤的有机构成、危及食品安全,另一方面化肥和农药的生产过程本身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现代农业可以称之为“高碳农业”。现代西方发达国家在处理低碳农业发展问题上普遍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农业之路。二是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如将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采用气化技术,在高温、高压、厌氧的条件下经热解气化成可燃气体,或发酵为乙醇燃料。三是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普及太阳能集热器,发展低碳农村,利用畜牧粪便生产沼气获得生物质能发展畜牧养殖业。

再次,推进现代服务业,减少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西方发达国家目前特别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提高,积极引导包括金融业、保险、物流、咨询、旅游、新闻、出版、医疗、教育、文化等一系列服务行业,扩大这些能耗低、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的低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比如:英国近30年经济规模增加近一倍,但能耗总量只增加了10%,一方面源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得益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瑞士尽管资源矿产贫乏,但金融业高度发达,其中银行业发展更为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除保险业、旅游业之外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瑞士获得了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很好地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保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借助发展电子信息、金融、保险、旅游等低碳产业和服务业,实现高新技术在交通、环境、贸易、文化等服务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从而实现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深化。

总之,低碳经济将使产业结构产生根本性变革,绿色化、轻型化、信息化、低碳化将成为低碳经济产业结构变化的标志。各个国家将加大对低碳技术、绿色技术的投入,积极地调整产业结构,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世界经济结构将逐步从“三高型”向“三低型”过渡,传统的高碳式生产、消费、废弃增长模式将逐步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二)国际格局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趋势

低碳经济的起因是全球的气候问题,但是气候变化问题的背后是经济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不管对低碳经济做何种描述和界定,人们必须意识到其实质问题是环境容量的划分。客观地讲,低碳经济之争目前已经演变成为一个环境、经济和政治的大国角力,演变为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竞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当前以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不遗余力地加紧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目的就是要利用此次契机重新划分世界等级、争夺经济发展空间,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分配排放权、瓜分环境容量。很显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会是继《联合国宪章》、《关贸总协定》之后的又一个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将直接影响到各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政治经济的重新排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围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了国际格局下的全新趋势,具体来看,这样的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从国际发展动向上来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正由一种科学共识转变为全球行动。科学证据表明,地球正在以前所未见的速度迅速变暖。自1970年以来,每十年全球气温上升约0.15摄氏度,而自1900年以来,全球气温已经累计上升了0.7摄氏度。这样的变化是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后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增加所导致的。同时科学研究所达成的另一项共识就是应将气温上升的幅度控制在高于前工业时代的2-3摄氏度之内,如果升温超过上述界限,就会造成失控性的、不可逆的变化。由此,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共识正在转变为全球行动。2008年的八国集团峰会上八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到205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这就意味着发达国家的排放幅度将不得不减少75%至90%,基本上接近零排放的社会。其中,德国提出2020年实现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40%,英国计划将本国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0%,法国计划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75% -80%,挪威提出到2030年实现碳排放平衡,即净排放为零的目标。温室气体减排的全球行动推动了全球范围内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步伐。

其次,部分发达国家开始了实质性的国家政策调整,经济政策定位于低碳道路。这表现在:其一,实施碳排放交易,发现碳排放价格。其二,征收碳税,构建绿色财税体系。其三,提高能效和环境监管标准。其四,鼓励能效提高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其五,对清洁能源的研究开发加大投入。这一系列的举动已经开始影响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并且通过上述实质性的政策调整,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走上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以往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步增长的趋势开始改变。因此,对于目前出现的碳交易、碳排放价格和碳税等围绕碳排放的新兴概念要格外关注。

“碳交易”是目前世界各国共同认可并依据市场机制发展起来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经济手段。简单地说,碳交易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交易。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能源效率利用水平不同,这导致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排放额度早已消耗完,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尚存有排放额度剩余,或者同一减排量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导致价格差,这些都会形成碳排放额度的交易。目前现行的交易形态可以分为:配额型交易和项目型交易,前者主要是在《京都议定书》减排国家间进行排减量的交易,通常是现货交易;后者是通过国与国合作的减排计划产生的减排量交易,通常以期货方式预先买卖。“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5—2008年,全球碳交易额年均增长126.6%。尽管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项目型交易有所减弱,但配额型交易仍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交易额达到1 263.5亿美元,超过2007年交易量1倍,超过2005年交易额10倍。而全球碳交易量也呈快速增长势头,2005—2008年年均增长59.5%,2008年全球碳交易量达到48.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超2007年61.4%,更是2005年交易量的3倍”[7]。如此大的交易金额已经昭示出替代石油市场的潜力和前景。

“碳税”,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根据化石燃料产品的碳含量的比例来征税,用以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类税种,其目的在于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与碳交易较为复杂的市场机制不同,征收碳税的管理成本较低并且可操作性强,通常在国家现有税收机制基础上就可以建立起来。但碳税的作用是明显的,征收碳税会相应提高石化能源产品的价格,使非石化能源更具有竞争优势,并最终促使人们选择相对廉价的非石化能源,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例如:新能源汽车一旦成功实现并推广普及,新燃料会比传统汽油价格便宜,将逐步取代目前的汽油燃料。目前,丹麦、意大利、加拿大、瑞典等国开征了碳税并相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这些国家的碳税实践可以发现碳税能够成功地利用税收政策促使人们意识到减排与个人的关联,意识到环境政策对生活的影响和改变,从而初步实现了这些国家的绿色税制。

最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国际经济格局和贸易规则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样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低碳经济催生出一系列与低碳相关的新产业,而且事实上已经对全世界的消费行为施加了潜在的影响。目前世界新能源产业在不断加速发展,全球范围内正孕育着一场新能源技术革命,围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一批新兴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技术不断突破并开始运用于人类日常生活之中,逐步代替化石燃料的供应,这些能源包括:风电、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水电、氢能、燃料电池和核能等低碳或零碳能源。各国政府为发展低碳经济正争相突破技术瓶颈深化新能源开发以替代碳化石能源,比如加速发展燃料电池,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利用水电、风能、太阳能等诸多可再生能源,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所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低碳经济能源供应问题的解决。与此同时,低碳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体现为日常消费问题和生活模式问题,它不仅仅牵涉到地区、政府和企业的产业选择,也牵涉到社会公众平时的行为习惯。低碳经济正逐步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低碳经济作出贡献,比如: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消耗,每人每天至少能减少7公斤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提高尾气排放标准,每年可减少1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出路,也是未来人类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依赖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能源结构的转变以及人们生活消费结构的转化,而这些变化既需要世界各国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执行,也需要科技创新和庞大资金的支撑,因而低碳经济绝不会一蹴而就地马上实现,毕竟能源更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化石能源仍将作为世界的主要能源供应。但是各国政府必须意识到这一趋势是确定无疑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当前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包括新能源技术的进步与传统能源的升级改造,突破化石能源燃料的道路正在变得越来越广,低碳经济之路已经展现出美好而光明的前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正当其时。因此,当低碳经济出现新的内涵与发展趋势之际,世界各国需要努力应对这一重大的经济模式调整,并积极采取“硬”行动与“软”行动应对这一机遇与挑战,前者主要是要努力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系统来实现低碳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加大第一、第三产业占比经济总量的同时,对第二产业进行升级,实现工业低碳化;后者主要是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鼓励并出台符合低碳道路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建立有助于碳排放和碳关税的市场机制,由“高碳”时代向“低碳”时代整体跨越,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1]UK Government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R].2003.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09(8):13-15.

[4]潘家华.低碳经济的概念与方法学探析[M]//张坤民.低碳发展论:上.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9:204-206.

[5]张坤民.中国走低碳发展之路:必要性与可行性[M]//张坤民.低碳发展论:上.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9:73.

[6][英]鲁宾斯德,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M]//张坤民.低碳经济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043.

[7]任玉珑,黄守军,张 谦.计及碳排放权交易的电力市场纵向合作减排策略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0(5):51-57.

[8]刘 庆,刘 彤.中国碳金融体系建构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0(8):53-55.

(责任编辑 郭庆华)

An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low Carbon Economy in the New Period

YAO Xun
(Research Center for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xi University,Taiyuan030006,China)

The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fossil fuel has led to the global climate warming,hence all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adopted the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pattern to solve the climate problem.B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and trend of the low carbon economy in the new period in detail,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low carbon economy is not only a green economy theory concerning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but also a new economic form,and it makes a detail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both industrial pattern and international configuration.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can bring about the adjustment in industry structure,energy structure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lead to the shif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low carbon economy;low carbon emission;shift of economy

F061.3

A

1000-5935(2011)04-0140-05

2011-03-05

山西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研究”(0909017)

姚 逊(1975-),男,山西神池人,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学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温室气体能源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二维定常Chaplygin气体绕直楔流动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吃气体,长大个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