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守花
(青海省互助县丹麻镇政府,青海 互助 810500)
今年农口各部门及早着手,提前行动,狠抓各项备耕措施的落实,全县呈现出各类农资准备充分,贷款充足,发放及时,科技培训扎实的良好局面,为今年春播生产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一是种子准备较充足,供应有序。全县各类农作物需种量为4639万kg,农业种子部门供应各类良种594.4万kg,其中:小麦 120万 kg、蚕豆 4万 kg、马铃薯 450万 kg、油菜16.4万kg,燕麦1万kg,青稞3万kg,良种尚缺部分能够在县内串换解决。为解决好受灾贫困地区农民缺种问题,省财政补贴96万元,县财政补贴24万元,有效缓解了群众缺种压力,确保了备耕春播的顺利开展。二是化肥贮备较好,供应顺利。全县化肥总需量为3万t,截止目前,全县通过贷款、集资、赊购等办法已购进各类化肥22400t,其中:尿素12000t、二铵5470t、小化肥4930t,并按照川、浅、脑不同地区的春播进展情况有序供应,不足部分正在陆续调运,从定货、到位、供应情况看,大小化肥品种齐全,能够满足我县春耕生产的需要。三是农贷资金发放及时,农行、信用联社改进服务方式和手段,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全力支持农业生产,贷款发放简化手续,方便于民,服务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金融部门发放农贷资金5000万元。四是科技培训扎实。农口各部门选调技术骨干协助乡镇人民政府积极开展科技培训,科技三下乡活动,培训内容做到了因乡(镇)、因村、因地制宜重点突出了农作物结构调整,避旱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特色制(繁)种、设施蔬菜生产、特色农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机技术推广等内容。截至目前,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80期,参加人数达5.95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8.4万份(册)。五是农资打假成效好。县农业执法大队联合工商、质检局等单位执法人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检查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298人(次),车辆62台(次),检查经营店点104处。查获过期农药5个品种114瓶(代),禁用农药20kg,取缔油菜种无证经营点2处。净化农资市场环境、维护农民的利益,为全县备耕春播工作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目前,我县的春播生产进展顺利,现已播种 4万 hm2,其中:小麦 0.8万 hm2,蚕豆 0.5万 hm2,豌豆 0.05万 hm2,马铃薯 0.53 万 hm2,油菜 2 万 hm2,蔬菜 0.11 万 hm2。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互助县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主要在南门峡镇、林川乡、边滩乡、威远镇和台子乡实施,重点在油菜、小麦和青稞等作物上示范推广。四年共累计完成示范推广面积近1万hm2,2010年继续在南门峡,林川等乡滚动实施,示范推广面积0.13万hm2。通过多年的实施,保护性耕作呈现以下特点:①降低作业成本。传统的耕翻播种需四道作业工序:秋翻埋茬→春耕→耙、耱→播种,免耕播种只需一道工序,可节约生产成本25元/亩以上。②增加土壤蓄水能力。保护性耕作地表有留茬和秸秆,有固土、阻止水径流和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从而增加土壤含水量。从试验测定来看,休闲期,采用保护性耕作比传统方式提高土壤含水量6.83%~12.2%。苗期,提高土壤含水量0.783%~3.3%。③提高土壤肥力。保护和增强土壤生物、微生物群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作物品质,起到了增产增收的作用。④提高地温。根据测定,广泛使用免耕沟播,沟内土壤0~20cm,耕层地温提高0.5~1.1℃。免耕播种的油菜作物比平播(对照)早出苗 7~10d,出苗率提高 5%~10.6%。⑤增加产量。经测定,保护性耕作的小麦示范田比传统耕作对照田千粒重增加0.23g,增产12.6kg/亩。保护性耕作的油菜示范田留茬免耕播种模式比传统耕作对照田千粒重增加0.05~0.07克,平均增产6.11kg/亩。
马铃薯是互助县主要的优势农作物,是粮、菜、饲兼用作物。近年来,互助县依托高原独特的自然资源,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以马铃薯为主的特色产业,探索出了一条以优势资源带动优势企业,以优势企业带动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带动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拉长了马铃薯生产的经济链,成为互助县浅山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28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4.5%,平均亩产鲜薯1500kg,马铃薯总产已达42万t,商品率达65%以上,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47万hm2,占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的78.8%,马铃薯生产总产值达20160万元,人均纯收入519元,占全县人均纯收入的18%,农村经济收入的20%以上收入来源于马铃薯的种植和销售,成为振兴县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支柱产业。
2008年互助县马铃薯生产在稳定现有播种面积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脱毒马铃薯制繁种基地和商品薯基地建设,一是依托互助县气候特点和技术条件优势,建立以边滩、林川、南门峡、台子等半浅半脑、脑山乡为主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0.8万hm2,其中:建立大西洋、夏波蒂、下寨65、青薯2号、陇薯3号等微型薯基地33.33 hm2;建立下寨65、大西洋、夏波蒂、青薯2号、陇薯3号等原种和一级种薯基地1067 hm2;建立下寨65、青薯2号、陇薯3号、陇薯5号等二级种薯基地0.7万hm2。二是建立以西山、蔡家堡、东山等乡为主的马铃薯商品生产基地0.67万hm2,大力引进、推广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积极开展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三是强化品牌宣传,拓展“互助马铃薯”市场。互助县生产的马铃薯由于表皮光滑、无污染、口感好、耐贮藏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在西宁等市场上有“北山洋芋”的美称,特别是互助自主培育的当家品种下寨65更是深受消费者的喜好。目前,互助县已申请注册“互助马铃薯”品牌,今后在品牌建设方面要加大力度,一方面要生产高质量、高品质的优质马铃薯,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进程,确保生态、健康、绿色。另一方面,在产品的包装上狠下功夫,让互助县生产的鲜薯都能贴上“标签”进入市场,提高知名度,增加品牌效益。四是推进马铃薯产业化经营,提高产业化水平。大力扶持马铃薯淀粉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其增加仓储设备增强年生产能力,加大马铃薯附加值;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多建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签订订单,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扩大销售渠道,要充分发挥马铃薯协会、农民经纪人、贩运大户等的主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