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梅,林炽贤,李东哲
(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海南五指山572200)
根据国家教育部“淡化专业,加强基础,拓宽面向”的新的专业调整精神,以及开展“双语教学”等的要求,以微生物学课程为突破口,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双语教学尝试,现对其实践探索进行分析,以期为海南省综合院校微生物学课程的双语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
选用好的英文原版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引进的教材必须反映国内专业的特点与需求,还能体现本课程所需的基础,又不乏学科前沿理论与发展的介绍。此外,引进原版教材还应充分考虑国内实行双语教学的具体要求和客观条件。经过广泛的调查、筛选,采用国外知名出版商 McGraw-Hill出版的教材《foundations in Microbiology》(fifth edition)[5]。该书由美国学者 Kathleen Park Talaro主编,教材在图、照片的设计、编排、印刷上都非常精美并有自己固定的表现格式,内容侧重讲述微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教材的每一章有chapter overview,a note on terminology,chapter checkpoints,中间有要强调的重点(Microbiology Highlights)并用不同颜色显示出来。其结尾有“chapter capsule with key terms”、“multiple-choice questions”、“concept questions”、“critical- thinking questions”、“internet search topics”。书后设有大量的附录(Appendix)、词汇表(Glossary)和索引(Index),给读者带来极大方便。形式上都对读者形成了很强的吸引力。此外,《foundations in Microbiology》第5版教材的另一特点是配有各种多媒体软件的支持,有与其配套的学习指南、教师手册、在线学习中心(网址为http://highered.mcgraw-hill.com/sites/0072320419/)等。
同时,配套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黄秀梨等人编写的《微生物学》(第三版)作为辅助教材[6],该中文教材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材的前言与章节内容目录均为英语,内容中的专业性较强的词汇有中英文对照,与选用的原版教材在内容体系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鉴于中外大学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还参照所选中文版微生物学教材,将英文原版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或增加,使之更适合于中国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英语表达的理解和掌握。中、英文教材配套使用,既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又可让他们学到纯正的专业英语。
2.1 活用多媒体教学在实践教学初期,宜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授课形式。多媒体内容绝大多数为英文,以英文讲解为主,辅以适当的中文注解。但很多学生由于初次接受双语教学,加上受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不习惯也不敢和教师面对面的用专业英语进行交流。这种现状促使教师制作PPT时应注意,不能像传统的中文PPT那样,应尽量减少PPT上过多的描述性文字,可能地用原版教材中的表格和图片、网络上的动画充实PPT的内容,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直观化,同时在授课时尽量用简单的句子拓展图表和动画的内容,以此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
2.2 合理使用问题式教学微生物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课堂上教师要尽量用生活、生产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作为创设情景的材料,精心准备一系列问题,并以问题的方式将本章的内容串连在一起,重点引导学生探索情景问题涉及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并结合实际应用和学生一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讲An introduction to the viruses这一章时,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1)Look up emerging viral diseases and make note of the newest viruses that have arisen since 2000.What kinds of diseases do they cause,and where did they possibly originate from?2)Describe characteristics of viruses.3)What characteristics of viruses could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m as life forms?4)Since viruses lack metabolic enzymes,how can they synthesize necessary components?5)Describe the general structure and components of viruses.6)Introduce some methods to study viruses.7)Discus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viruses and cancers,giving possible mechanisms for viruses that cause cancer.8)Is there such a thing as a“good virus”?Explain why or why not.
第一个问题主要让学生了解目前有哪些病毒引起的疾病,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以各种直观形象的方式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病毒性的传染病例展示给学生看;第二至第六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透过这个现象了解病毒的本质特征,研究病毒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最后两个问题又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分析病毒的利与弊。此教学法比传统讲授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2.3 慎用分组讨论教学分组讨论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好的教学方式,但在双语教学中需慎用。实践中曾要求学生利用原版教材中提供的在线学习网站完成每章节后的一个讨论性问题,然后由有代表性的观点在课堂上发言,学生之间交流,教师总结。这种思路听起来不错,实际上可行性并不高。绝大多数学生确实上网查找了很多问题方面的信息,但在课堂上发言时不能脱稿,照稿念的多,同学提问的少,即便有个别学生提问,能进行作答的并不多,课堂讨论变成了朗读课。但课后调查表明,很多同学在以宿舍为单位时,讨论的热情和有效度都比课堂上好。
由于没有课堂上的紧张和时间的限制,他们更能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素材缺乏时,还可以立即上网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分组讨论比较适合以作业的形式在课堂外以宿舍为单位开展,作为课堂双语教学的延伸。
目前高校双语教学的课堂模式多种多样,微生物学课程双语教学采用何种模式,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学院刚引入双语教学初期,采用全英语讲课时,绝大多数学生都很茫然,只能听懂教师说的个别词汇,看懂PPT上的一些词汇,几乎没有人能听懂教师所讲的专业知识。课后调查表明,由于学院至今还没有真正开展过双语教学,多数学生认为教师也只是说说而已,因此没把它当回事。有的学生则把双语课程当作他的听力练习课,只顾着有哪些词汇他能听懂,把双语课程变成了语言课。有鉴于此,在不妨碍学生对课程领会的前提下,首先保证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的同时,逐步提高外语使用比重。为促进学生目的语的过关,需根据原版教材,参照中文教材体系内容,选编外文讲义,保证学生能充分使用并提前将讲义发放到每位学生的手中,备课时以学生所用的外文讲义为主线,在授课前后给学生指定外文教材或讲义的相应阅读章节(部分),并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和督促学生去阅读,在阅读中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切实提高阅读的速度、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这些措施在双语教学初期确实有见效,很多学生在发放的讲义上注明了密密麻麻的单词注音和释义,多数学生能够看懂PPT上的内容,少数学生结合中文教材,能够准确的翻译讲义中的部分专业内容。
在教学中,应讲求实效,综合考虑授课内容的难易度、重要性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使用外语的内容加以区分。细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和大小、结构、繁殖形式;病毒的特性、增殖、微生物的生长等专业知识难度适中,英语生词、难词较少适合于用英语进行讲述;而微生物的代谢、细菌基因重组等章节的专业知识和语言难度均较大,对它们的要求以掌握专业知识为主,使学生能够阅读翻译这一部分的外文资料,并在学习中积累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综合上述实践分析,混合型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模式比较适合普通综合院校。
4.1 从招生的角度来看,综合类大学的高考录取人数相对较多,且具有录取新生成绩跨度较大的特点,因此学生的外语成绩参差不齐,要想学生学到微生物学专业知识,又能照顾到一部分学生的特殊需要,需得同时开设微生物学(纯汉语)和微生物学(双语)供学生自由选择,并将微生物学设为必修,而微生物学(双语)设为选修。
4.2 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双语教师通过学校培训、课前精心准备,是能够胜任一般的双语教学,但与母语那样有深度的尽情阐述专业知识还是有一定差距,因此教师的双语授课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自由表达的能力还得进一步提高。最好的途径应该是教师有机会直接深入到国外大学观摩学习本专业课程,以此培养出英语水平高,专业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以适应该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需要。
4.3 微生物学实验课时常占理论课时的一半,实验课讲解过程中常伴有演示操作,教师如采取双语讲解,边操作边演示的方式无疑将会使学生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掌握专业英语知识,丰富专业词汇,为顺利完成学年论文(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且实验课多数采用分小组上课,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机会较多,更有利于师生之间开展互动式双语教学的教与学。
4.4 需要制定双语课程体系,将有关联、交叉的课程同时开设双语教学,这样会避免因学科知识的关联而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免疫学课程在内容上有关联,如独立讲述,很难实现本专业教学培养大纲的最终要求,学生对各门课的交叉部分也有甚多质疑,因此建议同时开设这些课程的双语教学,这样即可形成双语教学的氛围,又可减少因课程内容关联而带来的专业双语教学理解障碍。
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学效果的好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想将它真正进行到底,需要学院用实际行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监督双语教学,更需要全院开展双语教学的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
[1]席悦,蔡俊鹏.工科院校微生物双语教学的初探[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1):126-128.
[2]黎勇,戚芳.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2(4):109-111.
[3]陈展川,侯则红.《园林规划设计》双语教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317-18318.
[4]张丽娜.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改革探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1):156-158.
[5]Kathleen Park Talaro.Foundations in Microbiology(Fifth edition)[M].McGraw - Hill Company,2005.
[6]黄秀梨,辛明秀.微生物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Hodgson C S,Baillie S,Contini J.Creating Web -based patient education to enhance students'experience in a PBL curriculum[J].Acad Med,2001,76(5):546 -547.
[8]张璐,赵若英.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3,(6):2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