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和CT诊断59例分析

2011-04-12 01:56钟平勇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7期
关键词:肺野透明膜终末

钟平勇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湖南郴州423000)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特指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引起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狭义上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发生于早产儿、糖尿病孕妇、剖腹产或因产前后缺氧导致窒息的新生儿较多。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病理特征表现为肺泡壁至终末细支气管壁上有嗜伊红透明膜附着,常导致各系统疾患继发,病程发展迅速,早期的死亡率很高,因此早期诊断并采取治疗是极为必要的,胸部X线平片及CT扫描对诊断本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59例HMD患者的的影像表现特征,评估疗效以提高正确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0月住院经临床确诊的HMD患儿59例,其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30min~3d,26~36周分娩39例,36~42周分娩10例,34周剖腹产9例,所有的59例病例均出现出生后呼吸困难现象,并且逐渐加重,在这些病例中,有9例出现宫内窘迫和出生时窒息,19例出现“三凹征”,5例出生后面色灰白、青灰,其中,2例因症状严重,24h内已死亡未复查,剩余24例病例均做复查胸片2~3次。

1.2 仪器与方法

59例患儿均摄仰卧位胸片,44例为CR或DR片,14例在4~72h后有2~4次的复查胸片。15例重症患者行胸部螺旋CT扫描,采用西门子公司的双排螺旋CT,矩阵512×512,层厚5mm,螺距系数1.0,范围自胸廓入口至肺底,分别以肺窗和纵隔窗观察。

1.3 影像诊断分级标准

图1 影像诊断分级标准

胸部X线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四级[1]。Ⅰ级:双肺仅有小颗粒状阴影,心缘清晰,支气管充气征表现不明显。Ⅱ级:双肺颗粒阴影较大,肺透亮度减低,支气管充气征表现明显。Ⅲ级:双肺呈毛玻璃样,心、膈影模糊不清或部分消失。Ⅳ级:双肺野透亮度消失,肺野一片增白,心脏和横膈边缘全消失,即所谓的“白肺”。见图1。

2 结果

59例患儿中,肺野密度增高影为网格状及斑点状的为5例,以肺野内中带为主,外带透亮度增高;21例肺野呈现“毛玻璃”状改变,肺野透亮度减低,其中空气支气管征15例,6例出现“白肺”改变;3例心缘及膈面模糊不清并伴有并发症,肺野出现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缺血缺氧性脑病5例;肺出血、肺炎、颅内出血分别为5例、8例、2例,4例合并有动脉导管的开放,气胸及纵隔气肿者3例。

3 讨论

3.1 HMD影像表现

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和释放不足是导致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主要原因,由于肺泡萎陷,形成肺不张,导致广泛肺萎陷和肺顺应性下降,其范围逐渐扩大,早期HMD表现为充气的毛细支气管形成网格状阴影,萎陷的肺泡呈现小颗粒影,因此肺透亮度减低,支气管充气征明显;当合并肺出血或肺水肿时,就容易出现所谓的“白肺”,肺野出现一片增白,心缘及膈面模糊,肺野透亮度也明显下降,空气支气管征可消失,本组6例均有此表现。诊断HMD最为可靠的表现是出现空气支气管征,本组15例均有此表现,因为随着病变继续发展,肺泡萎陷逐渐加重,气体不能进入肺泡,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内压力增高,管腔扩张,在密度增高的肺野衬托下,就会产生空气支气管征。HMD的病理特征是肺泡到终末细支气管壁上出现嗜伊红透明膜,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和呼吸衰竭。透明膜的形成是因为缺氧、酸中毒致小动脉痉挛,肺灌注不充足,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也同时损伤肺毛细支气管黏膜,受损的细胞和黏膜致使血浆外渗,因此形成纤维素性的透明膜于肺泡终末气道表面,所以,透明膜的形成只是本病的结果而不是导致本病的原因。

3.2 HMD合并症

HMD合并症出现较多,常见的主要以肺出血、气胸和局限性肺气肿较多,提示病情加重[2];X线改变较为复杂,而且没有明显的特征性。因为早产儿动脉导管的组织尚未成熟,不能自发关闭,早期肺血管阻力增加,导致PDA[3]。本组5例肺出血,气胸及局限性肺气肿者5例。

3.3 鉴别诊断

引发新生儿早期呼吸困难的病因主要以羊水吸入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和湿肺病为主作鉴别[4],比如:羊水吸入综合征,X线征象依吸入量的不同而改变,吸入较大量的羊水时,主要呈现急性阻塞性肺气肿的X线征象,而后出现肺纹理增粗呈条索状及肺野内斑状阴影,病变分布特点为两下肺野最显著,且不延及肺野外带;新生儿肺出血X线特征为肺野透亮度减低,出现斑片状阴影,不阻塞肺泡管及终末细支气管,不出现空气支气管征,同时如肺泡积水呈广泛的颗粒状表现时,湿肺病例不典型的,类似RDS的广泛性肺泡不张,湿肺也不出现空气支气管征,如果出血量不大,也不会向“白肺”转变[5]。

综上所述,胸片X线平片及CT检查是诊断新生儿HMD的主要方法,主要是以X线检查为主,提供临床影像学诊断依据,此法简单易行,依据早产儿、进行性呼吸困难典型的X线表现,可直接反映本病的病理变化,临床实际应用的价值很大。早期病变时新生儿肺组织含氧量相对减少,患儿欠合作,所以采用短时间,吸气末投照[1],X线胸片和CT检查对早期的观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胸部照片及CT检查显示肺野透亮度减低、网格状及颗粒状影、空气支气管征、“白肺”,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可以作出明确诊断分级。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1]荣独山.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57-58.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21.

[3]王龙胜,胡克非,鲍家启,等.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胸片与病理对照研究(附9例分析)[J].放射学实践,2003,18(4):274.

[4]潘思源,陈丽英.儿科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3.

[5]徐赛英.实用儿科放射诊断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254.

[6]贺明礼.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病理对照观察[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9,15(10):611.

猜你喜欢
肺野透明膜终末
改良肺部超声评分与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氧合状态及呼吸支持模式的相关性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死亡的预测价值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肺野分割和肺炎筛查
观察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经X线鉴别诊断实际价值
儿童肺部CT定位像精准扫描策略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冠脉舒张功能受损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诊断
终末热灌注对心脏移植术中猪供体心脏的保护作用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