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人间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2011-04-12 01:56:38张红岩姜文国颜丙新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病疫情病防治济宁市

张红岩 姜文国 颜丙新

(1.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山东济宁272100;2.山东省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宁272100)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阻碍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影响经济贸易。济宁市在20世纪60~70年代发病数较多,经过各级政府和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认真落实畜间检疫、淘汰病畜、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济宁市布病疫情大幅度下降,于1991年10月达到卫生部、农业部控制区标准,连续27年未出现人间布病疫情。2006年在济宁市开始出现人间布病疫情,近年来发病及波及范围呈上升趋势,为探讨现阶段人间布病感染的危险因素,指导防控工作,开展了布氏杆菌人间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病例组:选取2006~2010年确诊的布病病例和隐性感染病例[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1∶100及以上]共32人。对照组:疫情监测调查时,选择与病例组居住同一地区、从事相同职业、年龄、性别、接触时间等所有与病例同等的职业暴露人群且SAT试验阴性、无临床症状监测对象共87人。

1.2 调查内容

使用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布病流行病学调查表,对确诊病例、隐性感染者和对照人群进行现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暴露史及可能影响因素等,主要针对接触、呼吸道、消化道3种传播途径进行调查,包括接触牲畜的种类、产地、是否使用防护衣或手套、是否使用消毒液、是否带口罩、是否接触流产物或为羊接生、是否剥死羊羔、接触羊时是否手部有伤口、是否吃过病死牲畜、是否人畜共饮井、是否接触牲畜后经常饭前不洗手、是否饮用生奶等。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32例布病病例和感染者分布于梁山县、嘉祥县、金乡、汶上、任城区等5个县市区,男27例,占84.37%;女5例,占15.63%,男女之比5.40∶1,以2~6月份发现最多(29例),占90.63%。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其中20~49岁24例,占75.00%。对照组87例来自与病例、感染者相同的地区,男72例,占82.76%;女15例,占17.24%,男女之比为4.80∶1,青壮年为主,病例组与对照组均为从事羊只贩运、宰杀的人员。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布病感染暴露因素分析

2.2 单因素分析

选择从事羊只贩运、宰杀的布病病例进行对照研究,采用χ2检验,按ɑ=0.05水准从15个变量中发现6个可疑暴露因素。结果见表1。

2.3 多因素分析

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剥死羊羔(OR=5.03,95%CI=1.67~16.13)、手部有伤口或皲裂(OR=4.93,95%CI=1.52~15.93)、接触流产物或为羊接生(OR=3.17,95%CI=1.41~12.63)、不使用防护衣或手套(OR=3.76,95%CI=1.29~11.54)、外省牲畜(OR=1.59,95%CI=1.24~2.01)与布病发病感染存在独立的关联。

3 讨论

在20世纪80年代前,济宁市是布病的流行区,主要集中于曲阜、兖州、邹城三县市区,经过畜间检疫、淘汰病畜、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自2006年出现新发布病疫情以来,济宁市发病人数及疫情波及范围有上升趋势,疫情主要集中在济宁市靠近菏泽市的西部县市区,而历史上济宁市布病老疫区兖州、曲阜、邹城发病较少。病例主要为与羊只接触的职业暴露人员,以接触外地产(内蒙、辽宁、吉林产地较多)畜类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壮年,男性高于女性,这可能与青壮年男性暴露于传染源的机会多有关[1]。

经研究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接触外地牲畜、手部有伤口或皲裂、剥死羊羔、接触流产物或为羊接生、不使用防护衣或手套是发生布病感染的高危险因素。发生原因:(1)畜间检疫管理不善。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济宁市以梁山县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迅速,大量人员从事购销小尾寒羊的销售活动,并逐渐发展成为鲁西南地区最大的羊、牛等畜类交易集散地,外地羊只也源源不断地从布病高发地区贩运到梁山交易市场,后转卖到周边县市区的嘉祥、汶上、金乡、任城等地,从外地收购大量的未检疫的羊只,在宰杀、加工的过程中无任何检验、防护措施。人与病畜直接接触,从而导致布病进一步的流行。(2)由于利益的驱动和企业保护主义,已检出的病畜、死羊羔不能彻底淘汰处理,被加工或重新转卖到外地不知情养殖户中,造成传染源流动和疫情扩散。另外,因政府对捕杀病羊、牛等的补偿资金过低或不能及时到位,影响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效率,群众配合布病治疗的积极性不高,在基层开展布病防治工作阻力很大。(3)由于长期没有人间布病疫情的出现,从事畜类养殖、屠宰、调拨、喂养等行业的职业暴露人群人员缺乏防病知识,没有自我保护意识,造成接触感染。(4)基层卫生人员或一些市、地级医疗部门医护人员对布病诊治知识缺乏了解,在问诊时忽略流行病学接触史,使得布病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治,造成误诊、误治,不仅延误了疫情报告处置,还给患者造成身体和经济的双重负担。(5)市场监管乏力,不同政府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够。布病防控缺乏统一有效的领导,卫生和畜牧部门的工作不够协调,影响疫情的调查和疫区的处理质量。布病防治中各自为战,没有充分发挥组织的资源优势和潜力,也是近几年济宁市布病流行的原因。

为做好今后布病防治,结合本研究结论建议:(1)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大力支持布病防治工作。(2)各级畜牧部门要做好牲畜布病疫情的监测和处理工作,特别应加强外地输入济宁市交易市场的牲畜检疫,严禁交易病死牲畜。各级卫生部门要重点加强人间布病疫情的监测和疫区处理,做好病例的个案调查,做好重点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定期血清学检测,及早发现病例、及早进行规范治疗。畜牧、卫生两部门要及时互相通报布病疫情,统一行动,联合处理,防止布病蔓延。(3)继续大力开展针对职业暴露人群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布病防治知识,把宣传的重点放到社区、农村、每一名职业暴露人群,使群众真正认识布病及其危害,加强牲畜检疫,做到不接触、不剥杀病死牲畜和死羊羔,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对监测发现的布病病例,及时就医、规范治疗,避免延误诊治转为慢性,造成伤害。四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防保人员和临床医生对布病典型临床症状的了解,使之能够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特别要重点培训乡村医生,尽早发现可疑布病病人,指导其及时正确就诊,避免延误诊治转为慢性[2]。

[1]姜文国,颜丙新.济宁市布鲁菌病疫情特征及流行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107-108.

[2]殷文武,孙辉.中国布鲁菌病疫情形势及对策建议[J].疾病监测,2009,24(7):475-477.

猜你喜欢
病疫情病防治济宁市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禽病防治把握“宜”“忌”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12
夏季到 奶牛肢蹄病防治要跟上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山东省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活动掠影
小学时代(2019年29期)2019-02-12 12:58:54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8:54
对牛口蹄疫病防治的探讨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13
和林格尔县布鲁氏杆菌病疫情及畜牧养殖模式调查
猪的饲养管理及猪病防治
俄罗斯滨海地区爆发生猪口蹄疫疫情
中国饲料(2014年11期)2014-01-27 04: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