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蕾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中国北京100083)
前辈学者对疑问代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对疑问代词整体的研究和对个别疑问代词用法的分析。研究成果很多,但基本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即疑问代词除了主要用于“询问”外,还有反问、任指和虚指等用法[1]。其中“反问”表示否定的意义。对于疑问代词否定形式的研究不多,见于部分个案分析的文章中。有的将疑问代词否定式作为一种特例进行描述说明,如李一平(1996)和王海峰、王铁利(2003);有的将疑问代词否定式和其他一些相关形式并列,对其共同点进行挖掘,如马清华(1986。除此以外,文炼(1990)在介绍不对称和标记理论时指出,“怎么样”和“不怎么样”是一组不对称现象:“怎么样”表示疑问,“不怎么样”并非对疑点的否定,而是‘不太好’的意思。张国宪(1995)进一步说明了词语的不对称现象,指出“一个语言单位的前边加上表示否定意味的语素,意义上却不构成对立”,这种对立叫做“错位对立”,如“错”和“不错”、“简单”和“不简单”。本文的疑问代词否定式也应归属词类。石毓智(2001)进一步指出,疑问代词用于否定结构时都“失去了询问的作用”,“要么是完全否定,要么具有一定的量”。前者比如“谁”和“哪儿”,后者比如“什么”和“多少”等等。这对本文有很大的启发。
我们认为,“什么”、“怎么”、“怎么样”及其相应的否定式“没什么”、“不/没怎么”和“不/没怎么样”之间的不对称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疑问代词本身的语义不像实词那样明确,但是它们当中一些词的否定形式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实词的性质,如“怎么样-不怎么样。”其次,疑问代词否定形式的表达是成系统的,除了本文将要阐述的三组疑问代词以外,“哪儿”、“谁”、“多少”等疑问词的否定形式在语用功能上和前者都具有一致性,但是后者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本文将着重阐述“没什么”、“不/没怎么”和“不/没怎么样”相对于其肯定形式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所具有的特点。
我们主要考察的语料均来自北京大学语料库(CCL)。为了保证语境的完整性,我们还收集了两本现代汉语中短篇小说集[2]和2005年《小说月报》原创精品集的部分作品[3],共100例具有完整语境的疑问代词否定形式用法,以便对其语用特点进行考察。
作为常用的疑问代词,“什么”、“怎么”、和“怎么样”的句法表现是丰富的。“什么”指代人或事物,在句中可以指代主语、定语、宾语,还可以单用表示否定;“怎么”主要询问性质、状况、方式或原因,可以置于句首、做状语、谓语、定语以及单用;“怎么样”也可以自由地在句中做状语、谓语、宾语、补语、单用以及用于“不管”后面表示任指。它们相应的否定形式在句法中却受到很大的限制。
跟“什么”复杂的句法表现相比,“没什么”在句法上的表现主要有三点:
A:“没什么”+N
(1)我本来[没什么]功劳,留在这个位子上也不合适,希望陛下让我告老回乡。(CCL语料库)
B:“没什么”+A+的
(2)悟道就这么容易,[没什么]玄妙奇特的。(CCL语料库)
C:“没什么”单用:
(3)[没什么],不过是一番话让我想起了许多事!(CCL语料库)
这里所涉及的是“什么”的虚指用法,它的“任指”形式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
(4)梁武帝要什么[没什么]。(CCL语料库)
石毓智(2001:31)谈到“不”和“没”的分工时指出:“不”用来否定连续的量,“没”否定离散量。“指代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的代词,大都具有连续和离散两种性质,因此它们既可以用‘不’否定,又可以用‘没’否定。”“怎么”、“怎么样”属于此类,具有两种否定形式,兼有两类词的性质。表现在句法上既有动词的特征,又有形容词的特征。本节我们来描述“不/没怎么”的句法表现。
在北京大学语料库中我们共搜索到1486条“不怎么”的用例,但是“没怎么”的用例却只有269条[4]。由此,我们将“不怎么”看作“怎么”的典型否定形式,而“没怎么”是它的非典型否定形式。“不怎么”的句法表现主要有两种:
A:“不怎么”+A
(5)前年10月设立的“山东平原鸽子节”并[不怎么]引人注目。(CCL语料库)
B:“不怎么”+V
(6)我[不怎么]理解为什么非要使用中文标识。(CCL语料库)
“没怎么”在句法中只可以用在动词的前面。如:
(7)头天去刨时,我和葛大爷只是埋头干活,[没怎么]交谈。(CCL语料库)
此外,“没怎么”在对话中可以单用:
(8)有次,马小翠碰到我说:“老毕,你怎么啦?这些天看你都闷闷不乐的?”是的,现 在马小翠也开始叫我老毕了。我迅速回答,说:“没呀,没有的事,怎么了?”
——“没怎么。问问。”(孙禾小说集《故事不是假的》)
“怎么样”和“怎么”一样,可以指代两种不同性质的量,因此它的否定形式也有两种:“不怎么样”和“没怎么样”。语料库搜索结果显示,“不怎么样”有227例,“没怎么样”仅有8例[5]。因此我们将“不怎么样”看作“怎么样”的典型否定形式。我们认为,这可能与“不怎么样”的强独立性有关,因为它在语义上相当于一个形容词。在句中的可用于副词后,可自由做定语,当然也可以单用。分别见例(9)~(11)。
(9)不知道为什么,这间房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点脸红,大概是因为这段文字实在[不怎么样]。(CCL语料库)
(10)所以呢,有些[不怎么样]的剧本能找着钱,就拍了,拍完了往角落里一扔,无声无息。(CCL语料库)
(11)给女儿录了几回唐老鸭,[不怎么样],至此,除了放像以外的录像、定时、预选节目功能全部荒废。(CCL语料库)
而“没怎么样”除了单用以外,基本上是做句子谓语的:
(12)——路晓波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呢?
——[没怎么样]。(CCL语料库)
(13)李阿姨那一小吼,别看他表面上[没怎么样],心里着实受惊不小。(CCL语料库)
1.“没什么”与“有什么”
我们先来看“没什么”与其肯定形式的语义差异:
A你有什么困难?——A’你没(有)什么困难?
B你有什么困难吗?——B’你没(有)什么困难吗?
C你有什么困难!——C’你没(有)什么困难!
D你要有什么困难就去找他。——D’你要没(有)什么困难就不用找他了。
A和B都是中性提问,问话者没有主观倾向性。A’则是对“什么方面没有困难”进行提问,属特指问;B’问话者在提问时也有一种心理倾向,认为听话者“可能有困难”;A’和B’受到语境的限制都比较大。C是反问兼感叹句,表达的感情比较强烈,即“你不可能有困难”;C’在语气上也比较强烈,表示绝对肯定,即“我肯定你没有困难”;二者虽然形式相对,语气上略有差别,但语义上是等值的。D和D’句中“什么”都用来缓和语气,均可省略,两个句子的对立就变成了“有”和“没有”的对立,就这一点而言,否定前后的语义是对称的。
由此可以看出“没什么”和“有什么”在不同的句式中语义表达上的差异。A、B和A’、B’相比,后者的询问域较小;C和C’虽然形式对立,语义却基本等值;D和D’的语义则正好是相反的。
2.“没(有)什么 +N”和“没有 +N”
一些语法著作和教材曾经提出,用于疑问词和名词、形容词之间的可以省略的“什么”起“缓和语气”的作用(见吕叔湘(1984:427))。这种解释是比较合理的,但又难免显得笼统。我们认为,“没什么+N”相对于“没有+N”而言,蕴含着说话者一定程度上的“让步”。表现在语用中,“没什么+N”的前后常会有补充性的文字。如:
(14)想想,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都自己家里的事还忙活不完呢,哪还有闲心问这个?再说,一个两三百人的村子,于某年某月某日死个人,多正常的事呀。[没什么]蹊跷可言。要说有的话,就是石头他爹还年轻,身体还壮,怎么说没了就没了呢?(孙禾小说集《故事不是假的》)
(15)要说,这天的天黑以后,和其他天的天黑以后也[没什么]区别。若是非要有的话,就是这_天__天__黑__以__后__,我__突__然__想__出__去__玩__玩_。(同上)
例(14)作者先说了“两三百人的村子”“死个人”“没什么蹊跷”,后面马上就有了补充了一个“蹊跷”:“石头他爹还很年轻,身体还壮”,“没了”有点“不正常”。前后语义看似矛盾,但又是不矛盾的。“什么”的作用便在于调和前后的矛盾,起到语义“让步”的作用;且在本句中让步信息是明显的:“没什么蹊跷”说的是“大部分的情况下没有蹊跷”。如果变成“没蹊跷”,则前后语义上的矛盾就凸显了。例(15)“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也是“有一点区别”,且这“一点区别”也正是说话者所要着重表达的:“突然想出去玩玩”。前后的语义矛盾通过“没什么”的“让步”义得到了化解。有时候这种“让步”可以通过一定的语境表现出来,而不需要上下文的补充:
(16)我从前街转到中街,又从中街转到后街,又从后街转到前街,在最后失望的时候,竟发现了一个小目标。之所以说是小目标。是我觉得他[没什么]钱。没什么钱的目标,我一般都叫小目标。(同上)
(17)那天的梦,是个小梦。也就是说我只迷糊了一会儿,[没有什么]内容,关于爸爸的。(同上)
例(16)是一个小偷的自述,根据常理,“小偷”是不可能把一个“没有一点钱的人”当作“目标”的。由此可以得知,“没什么钱”实际上应该是“有一点钱”,只是“钱比较少”。例(17)“我做的梦”既然有关某个人,根据常理至少是有一点内容的,“没有内容”和“关于爸爸的”在语义上是矛盾的。“没有什么内容”相对于“没有内容”在“内容”上有了更多的“让步”义。
3.“没什么+A+的”和“没什么”
“没什么+A+的”和“没什么”与上文我们所论述的“没什么+N”具有相同的语义语用功能,都是用来表示“让步”,如:
(18)其实我找你也[没什么]特殊的事情,也许只是想和你随便聊聊吧。苏丹又说。(《小说月报》)
(19)——[没什么],我只是难受。(CCL语料库)
1.“不怎么 +A”
上文我们讨论了“没什么”用来表示“让步”的含义,我们认为“不怎么”和“没怎么”同样是用来表达“让步”义的形式。马清华(1986)曾经指出,“不×A”结构是现代汉语的委婉否定式,其中“×”是一组表示程度的词,如“太”、“够”、“很”、等等,“怎么”也属于此列。该文认为“不×”是一个习惯性的语法格式,在很多场合,“不×A”和“不A”的概念意义都是相同的,只是“不×A”表示带有“委婉”的色彩。我们认为,这种委婉色彩正是通过说话者的主观让步得来的。我们看上文的例(5):
(5)前年10月设立的“山东平原鸽子节”并[不怎么]引人注目。(CCL语料库)
“不怎么+A”常常用来表示主观评价方面的“让步”。这种让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种是说话者的主观降级,将实际上较高的程度降到主观的“不怎么”的程度;另一种是说话者的主观升级,为了照顾听话者的感觉或者表示对听者的客气,由主观认识上“很差”的程度上升到言语中相对较高的程度。这两种让步都可以在实际的语境中表现出来。可见,例(5)中的“不怎么引人注目”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作两种解释。
2.“不怎么 +V”
“不怎么+V”中,如果V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在语义上和“不怎么+A”是相通的,都是表示程度不高,如:
(20)在淮河村长大的孩子都知道,石头是个傻子。说实话,我[不怎么]喜欢傻子,真的。
想想,怎么会有人喜欢傻子呢?除非他自己也是傻子。但___事__实____上____,_我__还__是__比__较__喜__欢__石__头__的_。
说不出来味道的那种喜欢。很是奇怪。(孙禾小说集《故事不是假的》)
如果V是动作义的动词,“不怎么V”则是指V的程度或者频率比较低:
(21)在北美市场上,小汽车的色调、式样每年都在变化,但它们[不怎么]影响用车者的消费行为。(CCL语料库)
(22)不少孩子们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一直拚命苦读,进了大学就[不怎么]念书了。(CCL语料库)
由此可知,“不怎么”都是用来限制程度的。且在程度的表达上,允许说话者通过主观“让步”来实现对程度的调整。
3.“没怎么”单用
我们看“没怎么”单用的例子:
(23)在后来的几天我都闷闷不乐。有次,马小翠碰到我说:“老毕,你怎么啦?这些天看你都闷闷不乐的?”是的,现在马小翠也开始叫我老毕了。我迅速回答,说:“没呀,没有的事,怎么了?”
——“[没怎么]。问问。”
——“你呢?你这长时间都干啥了?”((孙禾小说集《故事不是假的》)
“没怎么”单用在交际中用来回避对方的问题,答话者不好或者不想直接回答问话者的问题时,不直接说“我不想告诉你”,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让步”实现委婉表达。例(23)中,“我闷闷不乐”的原因在上文有所表述,即“我”说了和“马小翠”有关的一些话受到了舍友的挖苦。“马小翠”问“我”为什么闷闷不乐,“我”当然是不能直说的,于是只好回避,并马上把问题抛给了对方:“你觉得我怎么了?”或“你为什么这样问?”马小翠则不好回答了,本来是表示一下关心,但对方不合作,所以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用一个“没怎么”进行了回避。
4.“没怎么 +V”
在语义让步这一点上,“没怎么V”和“不怎么V”是相通的,只不过前者常常是用来描述过去的事情:
(24)这事小墩子原先也知道,奶奶讲过,她[没怎么]在意。(CCL语料库)
(25)没事,_这__几__天__我__都_[___没____怎____么__]___出__汗_。(CCL语料库)
1.“不怎么样”
“不怎么样”与肯定式相比,语义变化很明显。“怎么样”一般用于评价性或商榷性的提问,“不怎么样”语义则基本是固定的,表示对事物的评价。根据文炼(1990),“不怎么样”表达的意思是“不太好”,因此它和“不怎么+A”表达“让步”的情况是类似的,即根据说话者的态度和立场,存在两种“让步”的可能性。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可以得知,如例(26)为了照顾大学生的面子,将口碑从“差”的等级主观提升到较高的等级:
(26)省直机关这几年进了不少个大学生,口碑都[不怎么样]。(CCL语料库)
有时候,也可以被说话者用来回避对方的题,如例(27):
(27)——转产的工作抓得[怎么样]?
——[不怎么样]。(CCL语料库)
2.“没怎么样”
“没怎么样”常常是来否定变化的,因此在语义上和用来询问变化的“怎么样了”有关联。常用在对话中,为了避免繁琐的阐述或者回避对方的问题:
(28)——湖州这几年[怎么样]了?
——没怎么样。(CCL语料库)
上文我们主要论述了“没什么”、“不/没怎么”、“不/没怎么样”在形式上不同于肯定式的特点及其语义上的“让步”。我们认为,语义“让步”本身是一种主观小量。客观世界只有一种量,即客观量;而语言世界的量范畴有客观量和主观量的区分。人们在使用语言描述客观世界的时候,往往会带有对量的主观评价,或者形成主观大量,或者形成主观小量(李宇明2000:111)。很多语言都是用肯定性词语表示主观大量,否定性词语表示主观小量(李善熙2003:56),我们认为,本文所论述的疑问代词否定式是现代汉语用于表达主观小量的手段。“什么”、“怎么”、“怎么样”作为疑问代词本身没有量的大小,但被否定之后,实现为一定的“让步”义,表达主观小量,且量的大小和“让步”幅度的大小应当是一致的。
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指的是,“用言语进行评价,尤其是评价人的社会行为时,对坏的要说得委婉,对好的要说得充分”(沈家煊1999:126)。语言中很多不对称的形成都源于礼貌原则。交际中,说话人有意地“缩小贬义”符合“礼貌原则”;从反面来看,“缩小褒义”也是一种必要的交际原则,在语言中表现为含蓄表达:即不要把自己说的太好。上文我们提到,“不怎么A”和“不怎么样”都可以包含两种不同的态度,这种现象实际上都是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在起作用。
我们在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语料库中搜取的语料是随机的,然而,这些语料在语体上却表现出一致性:都存在于对话或叙述性的语体中。我们认为,这和疑问代词否定形式的语义特点具有一致性:这些否定式都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性,又和一定的交际策略相关联,因此用于叙述性文体中的可能性比较大。其中,“没什么”和“不/没怎么”在使用中的语义和上下文及具体语境有关,对交际中人物的地位没有特殊要求。“不/没怎么样”的语义是固定的,常常是说话人不愿回答对方问题时采取的一种回避策略,因此要求答话者的地位不能低于问话者,否则是不礼貌的。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疑问代词的否定形式“没什么”、“不/没怎么”和“不/没怎么样”相对于各自的肯定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句法、语义差异及语用特点。句法上,否定式所受到的限制更多;语义上都表示“让步”义,表达主观小量。让步和主观小量都符合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是人们在交际中采取的委婉策略。除了本文所论述的疑问代词“什么”、“怎么”、“怎么样”以外,“哪儿”、“多少”等疑问代词的否定式也都可以表达说话人的“让步”,从而实现委婉的主观小量:
(29)没去[哪儿],就办了点私事。(CCL语料库)
(30)我没有读过书。确切地说,是我没读过[多少]书。不是我不想读书,其实我也热爱读书。(陈永林小说集《我要是个女人多好》)
注释:
[1]相关研究可以参看陈天序(2007)硕士论文的相关综述,这里不加赘述。
[2]这两本短篇小说集是:孙禾青春期小说《故事不是假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年9月;陈永林幽默小说《我要是个女人多好》,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年9月版。
[3]这几部中篇小说是:石钟山《一个女人的风景》;李铁《我们的负荷》;王祥夫《奇花异草》;孙春平《乱季》;李国彬《我要罗拉》。
[4]本数字包括部分重复出现的条目。
[5]本数字包含部分重复出现的条目。
陈天序:《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北京语言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2003年。
李一平:《“什么”表否定和贬斥的用法》,《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5期。
李宇明:《现代汉语量范畴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
马清华:《现代汉语的委婉否定式》,《中国语文》1986年第6期。
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
王海峰、王铁利:《自然口语中“什么”的话语分析》,《汉语学习》2003年第4期。
文炼:《语言单位的对立与不对称现象》,《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4期。
张国宪:《语言单位的有标记和无标记现象》,《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4期。